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重生60,开局悬壶济世 > 第246章 改装一辆小型摩托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6章 改装一辆小型摩托车

对于这些细节,张伟已经无暇顾及。

夜幕降临时,他必须行动起来。

通过组织幸存者了解得知,在西北方向有个煤矿,灾难发生之际井下还有众多工作人员。

由于缺乏必要设备,目前救援工作仅能针对易达目标进行;而对较深区域,则需等专业装备到达后再启动。

不过张伟却不用依赖传统方式。

趁着黑夜,他前往此矿区后很快就掌握了井下生存者的具体人数与位置信息。

于是选定距离最近处着手挖掘通道。

虽他每次只能利用空间能力吸纳有限土石量(约一个立方),但是效率远胜过其他手段。

若按常规开凿一个截面为一平方米的小洞至百米深处只需要一百次操作即可完成整个过程。

张伟持续向设定目标推进:每纳满一次空间便转身将岩石抛掷到洞外;再前进一段,重复该动作直到深入数十米长度就必须退出隧道以便处理更多移出物。

这是一种极其耗费体能的任务,更别说张伟还拖着一副假腿行动困难重重,每一次沿斜坡返回更是令人筋疲力尽。

直至曙光初现前一刻,终于打通最后关键距离。

此时张挖出的秘道离被困人员栖身处只隔着薄层岩壁了。

但不能自己完成最终破裂动作,否则容易引起恐慌甚至被当作怪物研究。

所以取用大石经调整形状变成滚圆之后送入通道底部撞击目标墙面完成爆破任务。

当上百幸存者看到新开通的路径初以为是外界救援正式抵达。

但因长时间未见到任何人身影便勇敢者先行爬上地表明明真相并高喊提醒其他人:\"出来吧,活路已通!\"

——接下来的救援情况更加紧急激烈。

随着大量军队陆续赶到现场,搜救人力逐渐充实起来。

第二天起张伟从前线撤回主要任务转换成了寻找隐藏遇难者同时搜寻食物供应各地接收点由于起初多数运送是以运人为优先因此缺少足够补给。

但如此高强度劳作没有食物补充如何维持?因此他不断往返使用能力搜集米面等干粮然后配送至所需场所。

期间也完全不再担心是否会暴露身份因为在场状况混乱没有人会追究粮食从何而来。

与此同时他也频繁参与难以察觉地点受困人员的施救活动。

凭靠特有能力凡是被定位成功的对象都能够顺利解救脱离险境。

即使经过将近两天时间,很多受创个体依旧处在昏睡状态。

当他采用独特方法迅速搬运使其置身安全环境时往往连当事人本身也不知道经历过什么。

到第三日的时候新的难题出现 — 药物供应不足。

军队带来部分医疗用品,面对众多伤患病患仍旧很快消耗殆尽。

而新调配又难免拖延一些时刻。

张伟想起空间里藏着台卫星电话。

原来临行时候被王兰悄悄塞给他以防不测。

某个夜晚鼓起勇气试拨其中储存在号码清单下的号码:\"喂,小兰啊,事情十万火急,请听我说。

苏伟起床后,直奔王梅家中,请她帮忙为几个孩子找些衣物。

王梅家的孩子都长大了,留下许多旧衣,全被她送了过来。

不仅如此,王梅还购置了布料,为三个孩子各做了一身新衣。

三姐两口子坚持付钱,可苏伟执意不肯收。

“三姐、姐夫,你们这唱的哪一出啊?这是送给孩子们的心意,给钱干啥呢?再说了,小云不是你妹妹吗?我是不是你妹夫呢?我给孩子的东西,为何要还钱呀?”

这一番话让老实本分的一对夫妇无言以对。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苏伟拿出了几个铁罐子放在桌上,这让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

“晓明,带着弟弟妹妹过来。”苏伟朝最大的孩子喊了一声。

晓明不明就里,拉着弟妹们走来。

“跪下。”苏伟说道。

晓明照办,领着弟妹们跪了下来。

“磕头。”

他们按苏伟要求磕了头。

“好了,起来吧。”苏伟将孩子们扶起,接着说:“小宝,带上妹妹出去玩会儿。”

等最小的两人离开,苏伟才跟晓明说道:“晓明、还有三姐和姐夫,这三个罐子里装着的是你爸妈和奶奶的骨灰。

我当初把他们三位挖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过世了。

那地方不好保存遗体,我只好让他们入土,火化后装进罐子里。”

听完这些,晓明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亲人就在罐中,顿时放声痛哭起来。

他毕竟是个十岁大的孩童,对他来说这一切实在太难承受了。

但作为老大,苏伟还是觉得应该告诉他一切。

这时三姐搂住孩子也掉下了泪,而姐夫默默地向着这几个罐子一一叩拜。

等到站起,苏伟又道:“姐夫,我把这三个罐子托付给你了。

回去后找个风水好的地方,准备三具棺木,给他们好好安葬吧。

虽没能让他们魂归故里,但现在孩子们跟你一起走了,让他们陪着孩子一起。

一来也是为了让孩子有牵挂,二来也能让他们护佑你们一家子。

倘若以后对孩子不好,想一想逝去的一家人,他们的目光可一直在注视着你们呢。”

“大伟,没啥可说的了,回到家一定办好这件事情。

你也不用担心,我定会视孩子为己出。

该疼爱时疼爱,该管教时管教,让她们成长成才。”木讷的姐夫此时替三姐立下了这番承诺。

“好,晓明,你也听见了。

日后想念父母,就去看看他们的坟墓。

可终究生者不能复返,你要肩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努力生存下来长大成才,以此报答养育之恩。”苏伟语重心长说完后,晓明抹掉眼泪,默默点头,原本只知道贪玩的小孩瞬间变得成熟了。

苏伟不希望这样沉重的负担毁了这样一个少年。

他所做的,只是把这些逝者的骸骨带回来安置,为孩子提供心灵上的依靠。

之后的日子里,告别三姐一家,苏伟的生活重归平静,废品收购站的新雇员与他在一次抢险救灾中关系更近了些。

大部分员工都是这些年陆续入职的,现在的就业环境恶劣,年轻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人比将来的情况更为普遍。

许多年轻人到了适工年纪,只能在家闲待,盼着父辈退休后有机会顶岗。

除此外其他机会甚少。

这类岗位,在如今的经济条件下可能只需一对夫妇就能应付,但那时却有十几号人。

并非人人都能派上用场,可毕竟大家都要吃饭糊口,一些贫困家庭毫无固定收入,社区不得已往这里塞些人手进去充数。

面对现实问题,苏伟无可奈何,他知道这个回收站即将结束使命。

未来的日子里,他变成一名赋闲人士,在这没有职务的位置间歇休息着。

此时的他已经不像刚创业时那般困窘了,不差钱也不愁吃食。

除了偶尔电话指挥一下海外公司事务外,他的主要陪伴对象变成了儿子小虎成长的点滴时光。

海外业务方面由赵敏负责打理日常经营,李玲专注医疗行业项目,刘东和陈五则掌管咨询服务部门。

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各自的专责所在且不可或缺。

苏伟可以退居幕后进行远程监管全仰仗现代商业的完善程度,只要牢牢掌控住自己的股份与决定权,加之委任信赖之人操持公司日常工作,他便可近乎处于隐退状态了。

这么做并非毫无弊端——确实可能会

要说骑车出行,那也不太合适。

其他人都是骑自行车,偏偏你开辆汽车,这会让别人怎么想?再者,你的买车资金从哪里来的?又是哪个卖家把车卖给你的?一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而深入探究起来,李伟肯定无法交代清楚。

那就换个地方住!

李伟咬了咬牙,于是在科技城附近购置了一处宅院。

现在的科技城,真的就是一个村庄。

不过这地方怎么说也算城郊结合部,部分房屋甚至还有产权证明。

李伟着重选择占地面积大、交通便利的房子,至于房屋的新旧程度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反正也是打算推倒重建的,好或者不好都没所谓。

建房这种事情,李伟经验丰富,找来废品回收站那些徒弟徒孙们帮忙,又雇佣了几名当地村民,直接把院子中的旧房子拆除。

随后,木工机械设备运进来了,在打地基的同时就开始加工建筑材料。

房屋依旧是木质结构,采用美式别墅风格,李伟按标准打造了一座典型的美式房屋。

房屋面积不算大但也不算小,足够他和女儿居住。

在建筑过程中,李伟只需要筹备木材、召集人手并将图纸交给他们,后面的工作就不用他操心了。

他又回到废品回收站,继续研究机床。

自行车是不能骑的,以他如今的腿脚状况,即便从科技城这边去学校,距离也算不上近。

李伟在废品回收站捣鼓了五六天,为自己改装出一辆小型摩托车。

摩托车不大,还是踏板样式。

这种车型男人骑起来可能不够帅气,但却非常方便,且排量小、油耗低、速度不会太快,在校园这样的场所非常适合让他出行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