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翼德,休得无礼!”酒楼走进一名中年男子,正是刘备。

刘备周围簇拥着一众亲卫,刚被袁绍放回来的是仪侍奉身旁。

张飞听到刘备的喝止,手上动作稍缓,高敖曹趁机后退几步,怒视张飞。

“平原侯,你这兄弟好生无礼,某家不过是进店饮酒,他却二话不说便动手。” 高敖曹擦了擦嘴角的血迹,怒声道。

刘备还未开口,高敖曹身后传来一阵轻笑,一位身着华服的俊朗男孩走出,正是高澄。

“平原侯,澄身为辽东使者,奉命前来与贵方商议要事。不想到贵地数月时间,不见平原侯尊容,却见张将军铁拳。便遭此礼遇,这怕是对我辽东的轻视吧?\" 高澄嘴角含笑,眼中充盈着冷意。

他一个被狄仁杰绑到平原的,不论从哪种意义上讲都属于肉票。刘备与高欢使者团尚未展开的谈判一大主题便是高欢用什么赎回高澄。

刘备正欲反驳,却见高澄身后站着两名男子:陈元康、高适。

这陈元康便是高欢使者团的领导人。

陈元康对刘备拱手道:“奉高使君令,一切谈判事宜,皆有大公子负责。”

“我家大公子,到了平原,可是消瘦了不少!世人皆言平原侯仁义,元康观今日行径,却似作假。”

“高澄真爱粉”陈元康气炸了。

绑架我家大公子就罢了,居然连地主之谊也尽不到。

陈元康武力71,统帅70,智力90,政治83.

刘备回礼,针锋相对:“陈先生误会了。翼德生性鲁莽,并无他意,还望海涵。”

“至于我对高澄如何,汝不妨去问问高欢故吏国渊。”

陈元康脸上闪过慌乱,不敢再说话。

偷父亲故吏小妾这种事情太丢人,千万不能搬到台面上。

“海涵?”

然而,当事人高澄貌似是最不在乎的一个,冷笑一声继续发难:“我等身为使者,代表的是辽东的颜面。平原侯对使者如此无礼,若是传扬出去,怕是于贵方声誉有损啊。”

刘备陷入沉默,高澄只攻不防的行径令他倍感棘手。

或者说,高澄已经判断出刘备绝对不会将这件事传出去。

刘备这么仁厚一人,咋能拿手下的丑事用作政治博弈的手段呢?被偷了人,国渊脸上也挂不住啊。

是仪见状上前,拱手道:“高公子此言差矣。主公喝止张将军,已是表明态度。再者,贵方使者与我军将领在酒楼争斗,传出去对贵方声誉又有何好处?我等本无意生事,还望高公子莫要小题大做。”

高澄目光一凝,没想到这侍从竟如此能言善辩,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就在这时,酒楼外传来一阵清朗的笑声,两位文人模样的男子并肩走入酒楼。

“好一场热闹的戏码。”

左边男子手持羽扇,身形修长挺拔,面容清癯,眉如墨画,双目深邃明亮,仿佛蕴含着天地玄机,一袭月白色长袍上暗绣着云纹图,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沉稳大气的风范。

右边男子身材中等,脸庞清俊,鼻梁高挺,薄唇微抿,眼神锐利如鹰,双眉微微上扬,透着精明睿智。

“汉室宗亲、阜陵王之后刘基,字伯温,见过左将军。”

“汉室宗亲、阜陵王之后刘晔,字子扬,见过左将军。”

刘基武力34,统帅60,智力102,政治95.

刘晔武力50,统帅62,智力95,政治87.

刘备眼眸轻抬,向二人回礼。

刘晔他知道,刘基是谁?

阜陵王是光武帝的子嗣,虽说与当今皇帝关系同样很远,但比刘备近得多。

刘伯温扫了一眼高澄,轻摇羽扇道:\"高公子,听闻令叔高适文采了得,不知今日可否让我等见识一二?\"

高澄蹙眉,他听出来刘伯温这是在嘲讽自己的叔叔诗才一般。

所以...你是什么东西?

高澄笑了,你知道我叔叔文采有多好吗?

你听听你关系扯到哪去了,我说白了,你这点关系顶多在当地算个豪族。

“刘先生说笑了,家叔忙于军政,诗才不过是消遣罢了。原本于辽东还不甚出众,没成想到了平原,反而压倒众人。”

“您若想比,澄自然双手赞成!”

刘伯温轻笑一声,自信洋溢:“那今日不如让我等文人之间切磋切磋文采,也免得这武夫之争坏了兴致。”

说着,目光落在高适身上:“听闻高先生诗才出众,不知可敢与在下比较一番?\"”

“愿闻其详。”高适应战。

高适武力73,统帅82,智力90,政治80.

武人比勇,文人比才,该当如此。

换做别的文人,或许不会理会刘伯温的挑衅。但高适相反,他早年生活潦倒,性格特征中带有游侠色彩,不愿服输。

“既然如此,我等便各作诗文一篇,由平原侯和高公子作裁判比较文采。辽东苦寒,常受异族侵扰,便以军旅为题,您意下如何?” 刘伯温道。

高澄听罢,心中暗喜。

你算是挑对题了,叔叔最擅长的便是军旅诗文!

高适点头同意,微微仰头,目光仿佛穿越了眼前的酒楼,望向那黄沙漫天的边塞,片刻后朗声道: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吟罢,高澄放声大笑。

刘备身旁的是仪冷汗之流,悄悄吞唾沫。

哪怕是敌人,他也不得不承认高适这首诗做得好。

是仪拽了拽刘备的衣袖。

刘备拍了拍是仪,示意对方看刘伯温。

是仪望去,只见刘伯温泰然自若,抚掌而笑,轻摇羽扇:“高兄诗风雄浑仓厚,确可压当今中原绝大多数文人一头。”

“那,不妨来听听基的文章!”

“明初诗文三大家”刘伯温清嗓,声如洪钟,字字铿锵: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