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视觉的狂欢过后,理性的回潮往往更加迅猛。

潇潇直播间的弹幕,风向变了。那一串串感叹号和“美哭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问号和硬核的技术探讨。

“不对劲。兄弟们,我越看越不对劲。”

一条加粗的付费弹幕卡在了屏幕中央。

“我是搞材料工程的。大家注意看,踏遍千山刚才摸的位置。那里距离水面至少有七八米深。算上这巨大的穹顶跨度,这层‘玻璃’承受的水压是恐怖的。可是……它没有钢结构支撑?没有拼接缝?甚至连折射率都和水完全一致?这不科学!”

这条弹幕像一根引线,瞬间引爆了理工男们的求知欲(和胜负欲)。

“复议!水的折射率是1.33,普通玻璃是1.5左右。要想做到‘隐形’,材料的折射率必须无限接近水。但这种材料通常强度都不够,拿来做十几米深的水族箱?疯了吧?”

“而且这通透度……哪怕是亚克力,这么厚也该有色差了。这里完全没有!”

“细思极恐。青瑶山庄到底是个什么成分?它要是去搞材料学,岂不是要拳打康宁,脚踢蔡司?”

画风逐渐跑偏,开始向着“阴谋论”和“玩梗”狂奔。

“我就说刘园主不对劲!上次那个全息山脉我就怀疑了!”

“查一查刘楚的背景吧,我怀疑他是面壁者,正在利用景区掩盖他的星际防御工程。”

“建议把刘园主切片研究!这绝对不是地球生物能整出来的活儿!”

“+1!要么是外星人,要么是穿越者带回了22世纪的图纸!”

“青瑶科技(x) 保护伞公司(√)”

……

园区顶层办公室。

刘楚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目光平静地盯着面前的监控屏幕。屏幕上正是潇潇的直播画面,右侧滚动的弹幕里,“切片”、“外星人”、“黑科技”这几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

虽然网友是在开玩笑,但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系统的存在是绝对机密。一两个黑科技还能说是“商业机密”或“重金研发”,但如果黑科技密集到违反物理常识,那引来的就不仅仅是游客,还可能有某些特殊部门的关注。

过度的神秘感,是流量的催化剂,但也可能是毁灭的导火索。

“得降温。”

刘楚低声自语。他伸手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讯器,接通了陈宽的耳麦。

“老陈。”

“园主,我在。”陈宽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清晰传来,他在现场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没有任何异常。

“网友的讨论风向偏了,开始往玄学和外星科技上扯了。”刘楚的语气平稳,像是在谈论天气,“这不好。我们需要一个解释。一个听起来很贵、很高端,但必须符合‘地球现有科技水平’的解释。”

“明白。”陈宽秒懂,“把‘魔法’变成‘钞能力’,对吗?”

“对。”刘楚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告诉他们,这不是魔法,这只是因为我们……舍得花钱。”

……

“珊瑚王国”内。

陈宽似乎是不经意地扫了一眼潇潇的手机屏幕,看到了那些关于“切片研究”的弹幕。他脸上的笑容加深了一些,带着一种无奈又包容的神情,轻轻摇了摇头。

“看来,大家对我们要被‘切片’这件事很感兴趣啊。”

他开了个玩笑,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其实,这里没有什么外星科技,也没有魔法。”陈宽走到那面“隐形”的穹顶前,用指关节轻轻敲击了一下。

“咄、咄。”

声音沉闷,厚重,透着一股金钱的味道。

“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是因为市面上确实见不到。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陈宽转过身,面对镜头,开始了他一本正经的“忽悠”——或者说,官方定调。

“这种材料,并非普通玻璃,也不是常规的亚克力。”他竖起一根手指,“这是一种特制的、多层复合的高分子聚合物。每一层的折射率都经过纳米级的精密调校,层层叠加,最终在视觉上达到了与海水的完美融合。”

“至于强度……”他指了指头顶,“这是一种借鉴了深潜器视窗技术的军工级配方。为了烧制这块穹顶,我们委托了国内顶尖的材料实验室,甚至专门为此定制了一座超大型的高压釜。”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露出一种肉疼的表情。

“如果非要问这是怎么做到的……大概就是,用钱‘堆’出来的吧。这一平米的造价,足以在长安市中心买下一间厕所。”

“嘶——”

现场响起了一片整齐的抽气声。

马建国大哥下意识地把刚踩上去的脚缩了回来,一脸惊恐:“啥?一平米一间厕所?那额刚才这一脚,踩没了一套房?”

“钞能力!破案了,是钞能力!”

“我就说嘛!哪有什么外星人,只有万恶的有钱人!”

“纳米级调校……军工级配方……听着就贵得离谱。”

“刘园主牛逼!这是真舍得下血本啊!”

“散了散了,别切片了,人家就是单纯的有钱任性。”

看着弹幕的风向迅速从“怀疑人生”转变为“仇富”和“膜拜”,办公室里的刘楚松开了通讯器的按钮。

危机解除。

有时候,一个昂贵又符合逻辑的谎言,比真相更让人安心。

“而且,这块穹顶,”陈宽拍了拍那昂贵的复合材料,笑道,“仅仅是我们水下旅程的‘门厅’。”

他转身,指向色彩斑斓的珊瑚礁深处。

那里,一条全透明的管道,如同一条晶莹剔透的水晶矿脉,蜿蜒着探入更深、更幽暗的蔚蓝之中,直到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我们将要通过的这条‘深蓝长廊’,全长5.5公里。”

陈宽的声音在安静的空间里带起一阵回响。

“它无视了地理的边界。从刚才的淡水区‘河马浅滩’开始,穿过这里的‘珊瑚王国’,横跨险恶的‘鲨鱼海沟’,最终直达冰封的‘北极之光’。各位将在不湿鞋的情况下,一次性徒步穿越三个大洲、四个气候带的海底地貌。”

“五……五点五公里?!”婷婷的下巴差点掉下来,结结巴巴地比划着,“这……这得是微信步数一万步起步啊!我们要在水底走个半马?”

“确切地说,”陈宽笑着纠正,“是视觉上的马拉松。但在体能上……”

他指了指脚下。

众人这才发现,长廊的中央,其实是一条正在极其缓慢、几乎无声运行的平面自动步道,就像机场里那种,但更加宽敞隐蔽。

“你们不需要迈出一步。只需要站在这里,海洋,会自己向你们走来。”

“哇……”潇潇看着那条通往深渊的无尽隧道,对着镜头喃喃自语,“兄弟们,收回刚才的话。这哪里是水族馆,这分明就是一条修在海底的……洲际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