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之开局枪击易中海 > 第782章 王龙:亡其国,灭其种,不留后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82章 王龙:亡其国,灭其种,不留后患

左良玉在朝鲜前线,接到这道冷酷无情的命令时,不仅没有丝毫不忍,反而咧嘴露出一个残酷的笑容:“王爷英明!早就该这么彻底解决了!

兄弟们,都听到王爷的命令了吗?严格执行!让这些棒子用最深刻的方式知道,得罪大明的下场究竟是什么!”

孙传庭看着眼前即将开始的清算,语气依旧冰冷地说道:“都记住,我们来到这里,不仅要征服他们的土地,

更要彻底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和精神根基。唯有如此,才能一劳永逸,永绝后患。”

明军的铁骑伴随着滚滚烟尘,继续向前无情地推进,他们所到之处,朝鲜人赖以自豪的那套“民族自信”和“不屈精神”,

在真实的铁与火、血与泪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灰飞烟灭。

而这一切,对于大明来说,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征程里,明军将继续用最残酷也最有效的方式,

教会这些夜郎自大的朝鲜人,什么叫做无法逾越的实力差距,什么叫做天朝上国不可冒犯的威严。

王龙站在锦州高大的城头,望着远方被战火映红的天空,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宣告般地喃喃说道:

“棒子们,好好感受下来自大明的‘关爱’吧!这顿打,你们挨得一点都不冤!要怪,就怪你们自己站错了队,还自作聪明!”

风雪似乎更大了,但再大的风雪,也无法掩盖即将席卷整个半岛的血色。

左良玉的骂声和火炮的轰鸣,孙传庭的冷计算,和朝鲜人的哀嚎,共同构成了一曲,残酷的征服交响乐,而这乐曲的终章,远未到来。

凛冽的寒风卷着朝鲜半岛,特有的潮湿,与硝烟混合的气味,吹拂着明军大营那面,猎猎作响的“左”字将旗。

孙传庭一袭青袍,外罩轻甲,静立营帐之外,远眺着被战火熏得晦暗的天际线。

他指间摩挲着那份刚刚由快马送至、犹带风尘的绢帛军令。王龙那熟悉而凌厉的笔迹,如同九根烧红的铁钎,烙在他的心头:

“亡其国,灭其种,不留后患。”

每一个字都沉甸甸的,散发着近乎实质的血腥气。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这清冷,而污浊的空气,心中并无波澜,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冰冷。

他知道,从此刻起,仁慈、犹豫这些无用的情绪,必须彻底摒弃,他们这五万大军将成为最纯粹的毁灭工具,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执行最彻底的焦土政策。

一种深沉的厌倦感掠过心头,并非针对杀戮本身,而是对这项缺乏技术含量、纯粹比拼残酷的任务感到乏味。

他转身步入帐内,对等候的传令官吐出简洁明了的指令:“依王爷令,执行。抵抗者,杀。平民,区分处置。动作要快。”

与孙传庭的冷峻形成鲜明对比,左良玉的营帐里则洋溢着一种,近乎节日的亢奋。

他咧着大嘴,蒲扇般的手掌将那份绢帛,拍得啪啪作响,脸上泛着红光,对着围拢过来的部将们唾沫横飞:

“瞅见没?瞅见没!王爷就是王爷!办事就得这么干脆!跟这帮记打不记吃的棒子讲仁义?那是对牛弹琴!纯属浪费口水!”

他环视一圈,目光灼灼:“都给老子听好了!从这会儿起,咱们就不是来打仗的,是来给这片地‘刮痧’的!

管他娘的是兵是民,只要是个带把的、敢瞪眼的,一律给老子砍了!

娘们和崽子抓起来,那都是以后修宫殿、垦荒地的劳力!手底下都利索点,别跟娘们似的磨叽!”

“将军放心!弟兄们早就手痒了!”部将们轰然应诺,脸上满是对杀戮和战功的渴望。

接下来的推进,变成了一场高效,而残酷的死亡行军。朝鲜的所谓城池,在见识过中原巍峨关隘的明军眼中,简陋得令人发笑。

低矮的土墙,单薄的木门,守军装备破烂,士气低迷。明军甚至很少需要,动用沉重的火炮,

往往一次凶猛的步兵冲锋,就能像撕开纸糊的窗户一样,轻易突破防线。

左良玉身先士卒,仿佛一头被放出牢笼的嗜血猛兽。他挥舞着那柄饱饮鲜血的长刀,每一次劈砍都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必然带起一蓬血雨和凄厉至极的惨嚎。

他并非沉默地杀戮,而是伴随着咆哮与嘲弄,仿佛这血腥的屠宰场是他的舞台:

“挡我者死!滚开!”

“娘的,这点本事也学人守城?回家抱孩子去吧!”

“给老子破!破!破!”

他的勇猛极大地刺激了部下,明军士兵们如同决堤的洪水,凶狠地冲刷着一切,敢于站立的身影。

街道被鲜血染成暗红色,尸体在巷口堆积如山,哀嚎和求饶声与兵刃砍杀声交织,奏响地狱的乐章。

孙传庭始终坐镇中军,面色平静如水。他没有亲临一线搏杀,但他的意志如同无形的蛛网,笼罩着整个战场。

他通过旗号和各路传令兵,精准地调度着部队完成合围、清剿、甄别俘虏的任务。

他冷眼看着士兵们将哭喊的老人、惊恐的孩童,和目光呆滞的女子,如同驱赶牲畜般分离、编组,

偶尔会对身旁的书记官低声吩咐,声音平稳得没有一丝起伏:“记录,戊字号区域肃清,俘获适龄劳力三百七十一人,顽抗者已清除。”

只有在他目光扫过那些倒在血泊中、至死还紧握着锄头的朝鲜农民尸体时,

那深潭般的眼底才会闪过一丝极淡的、难以言喻的情绪,或许是怜悯,或许是嘲讽,又或许只是对生命如此廉价的一声叹息。

但这丝情绪转瞬即逝,立刻被冰冷的理性覆盖。他想起了史书上的话:

“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此刻,他更认同另一句:历史的车轮碾过,谁又会在意脚下的蝼蚁?

一天的杀戮暂告段落,夜幕降临。明军大营篝火点点,空气中弥漫着散不去的血腥和皮肉烧焦的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