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范庆明率先反应过来,连忙站起身:

“董市长,要是真能这样,咱们唐海造船业就有救了!”

唐海市府会议室的长桌旁,范庆明杯中的碧螺春凉透了,也没抿一口。

这半年的工业局局长,他当得比谁都窝囊。

唐海的工业根基全压在钢铁和建材上,可这两大产业的定价权、产能调配权,早被鑫海集团攥成了手心的沙子,他这个局长不过是个摆上台面的傀儡,连签字审批都要先看万家人的脸色。

“唐海帮”在外人眼里铁板一块,可他这万洲亲手提拔的“自己人”,活得却像条看家狗。

上次鑫海集团的项目环评出了问题,他陪着万海去省城跑手续,在审批大厅里站了三个小时,万海坐在沙发上喝茶,他得弯腰递烟、点头赔笑,连句“能不能快些”都不敢问。

夜里躺在床上,他总翻来覆去地想:

人活一辈子,难道就甘心当颗任人摆弄的棋子?谁不想在任上干成点实事,哪怕留不下青史名,也得让后人说句“范庆明没混日子”。

上个月万洲授意各区县、局委扎堆去给董远方“报困难、要经费”,明摆着是给新市长下马威,满唐海官场都动了起来,唯独他范庆明按兵不动。

他不想再做万家人的应声虫,更在等一个能真正做事的机会。

而今天这场造船业座谈会,让他攥着材料的手悄悄松了又紧。

范庆明猛地挺直腰杆,眼里涌起点点光亮——这正是他等的机会!若是能牵头做成这件事,远比在“唐海帮”里当傀儡强百倍。

董远方目光转向褚旭东:

“旭东,结合今天的意见形成一份完整方案。过段时间召集发改、财政、国土这些部门开协调会,先把民用整合的框架搭起来,再上会敲定细节。”

褚旭东连忙掏出笔记本记录,梁舒文手里的钢笔划过纸页,“沙沙”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范庆明低头看着自己攥皱的汇报材料,忽然觉得这张纸有了分量,他的局长生涯,总算有了盼头。

散会时已近正午,宋辛齐几人围着褚旭东追问方案推进的时间节点,范庆明却没跟着凑上前。

他站在会议室门口,看着董远方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攥着汇报材料的手又紧了紧——刚才会上没敢深说的顾虑,像根刺扎在他心里,不吐不快。

他没回工业局,径直往市长办公室走去。

办公室里,董远方正对着唐海地图标注着什么,见范庆明进来,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范局坐,梁舒文刚泡的茶,尝尝。”

范庆明没客套,坐下后直奔主题,语气比会上更恳切:

“董市长,我今天来不是诉苦的,是想跟您说个实在顾虑。造船业的命根子是钢材,咱们就算把三家船厂整合了,要是钢材原料的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方案也撑不了长远。”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

“鑫海把控着钢铁协会,出厂价比外地还高,咱们的船厂就算整合了,成本也降不下来,怎么跟大滨竞争?”

董远方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他早知道范庆明是万洲提拔的人,算是“唐海帮”的边缘角色,刚才会上对方的积极态度他看在眼里,此刻这番话也合情合理,但他不能不防。

对方会不会是借着谈钢材的由头,探他对鑫海、对唐海钢铁行业的态度?

“范局说得有道理。”

董远方放下茶杯,语气不咸不淡: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现在唐海的钢铁产业看着欣欣向荣,鑫海一年两千多万吨的产量,解决了多少就业,缴了多少税收?等造船业整合方案过了市委常委会,咱们再找钢铁协会沟通不迟。都是唐海的企业,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理解一下,没有谈不下来的。”

这番话滴水不漏,既肯定了他的顾虑,又把话题引向了“后续沟通”,没透露出半分对鑫海的不满。

范庆明心里一沉,他是真心想借着造船业整合破局,没想到董远方的防范之心这么重。

他张了张嘴想再劝,可看着董远方波澜不惊的眼神,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那董市长,我就不打扰您了,有需要工业局落实的工作,您随时吩咐。”

范庆明起身告辞,走出办公室时,正午的阳光晃得他有些睁不开眼,手里的汇报材料又恢复了之前的沉重。

他知道,想真正摆脱“唐海帮”的烙印,让董远方彻底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