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启很自然的就答应了苏云的请求,毕竟刘启早就想让苏云介入军队了,如今苏云主动请求,刘启还省了说话的麻烦。

“没问题,这3000重甲军的指挥权就交给你吧,毕竟也是你培养出来的。

我再另外拨给你3万军队,这3万军可不能按你重甲军的规格来,我大汉可养不起,你只需要让他们按照骑兵的方式训练,驻扎在幽州一带,随时抵御匈奴的进攻。

至于这军队的名字嘛……朕暂时还没有想好,不如于云伯你起一个。”

“既然在幽州训练,又都是骑兵,那就叫幽州突骑吧。

突有穿刺的意思,我这幽州突骑就要像一根针一样,深深地扎在匈奴人心上,让匈奴人不死也得蜕层皮!”

刘启不禁大喜,他一直想成立一支有力的军队,用以对抗匈奴人,但一直没想好谁当着大军的主帅,如今云伯主动站出来,那肯定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云伯,这支军队虽然已经成立了,但你现在不能留在幽州,我身体不好,现在必须马上返回长安,有些事情还需要你帮忙出谋划策。

你可以先选一名副帅,让他先帮你管理着军队,待我驾崩刘彻彻底坐稳皇位后,你再回来带兵。”

苏云不禁朝他翻了个白眼,好小子,这是把我往死里用啊!

但如今的形势确实很严峻,苏云没有反驳他,答应了他的请求。

“现在好好想想谁担着你的副帅吧,毕竟这人得有用兵之才,还得非常可信,符合这条件的人可不多啊!”

苏云浅浅一想后,便给出了答案。

“就李广吧。”

“你为什么选择李广?”刘启不解,“程不识和郅都明显和你关系更好,比他更可信,况且他们二人用兵的风评也比李广好得多,明显是他们二人里的一个更合适啊!”

苏云摇了摇头,否认了刘启的看法。

“幽州突骑关键就在一个突字,讲的就是偷袭,很明显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一个用兵大胆的人更合适。

程不识求稳、郅都求胜,他们二人很明显都不是最佳的选择。

况且他们二人已经知道了我的身份,不需要再拉拢了;

而李广和我的交情浅,若此刻将他提拔为一军之副帅,他必然对我感恩戴德,此后我们两人接触的机会也更多一些,可以更深地拉拢他。”

刘启点了点头,苏云的布局明显更深,他也就不用过多操心了。

其实还有一点苏云没说,那就是考虑到李广的立功问题,想让他单独领一支军队,为未来的封侯做准备。

苏云怕他承受不住,于是赶紧激他,“你还是别想那么多了,好好调养身体,我会赶快收拾军队准备撤军的,你一定要撑住,万一你有什么不测的话,大汉就麻烦了……”

刘启知道苏云这是在激他,只是微微笑了笑回应。

“好,我肯定会坚持回去的。”

———————————————

刘启后元二年秋,汉军大破匈奴十余万,斩杀匈奴大单于。

刘启将匈奴军臣单于头祭于白登山,以此昭告太祖高皇帝的在天之灵。

在祭上军臣单于头的那一刻,刘启感到无比地自豪。

刚登基时,他逼反了七国宗室,以至于江山几乎倾覆,被天下人骂作不孝子孙。

为了安稳江山,他腰斩恩师、使兄弟关系破裂、君臣恩义离心,几乎将刻薄寡恩发挥到了极致。

在此之前,刘启一直是战战兢兢地,生怕到了地下列祖列宗不能容他。

可如今汉朝对匈奴人60多年的仇恨,终于在他这一朝得以回报,他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太宗文皇帝传给他的江山社稷。

虽说他的刻薄寡恩会被后人诟病,可他所立下的功绩也不会被千秋史册忽视,他终是以努力证明了自己。

此一战,将打出边境上十几年的太平,刘启总算得以安心了。

军功集团多次想染指军队,但他们一直没找到机会,这次听说皇帝又成立了个幽州突骑,他们本想直接插人进去的,但没想到刘启直接安排苏云做了主帅。

汉军很快便收拾班师,有刘启坐镇在军中,功臣集团的手就是想伸也伸不进去,只能接受了这个结果。

刘启之所以把他们带在身边,便是对他们不放心,上次在汤泉宫待了半年,差点被架空,这回他可不敢将朝臣都留在一起了。

如果他们单纯的想操控朝政还好说,若他们将手伸进军队里,那刘启就是连觉都睡不安宁了。

——————————————

苏云也跟在刘启身边,每天都会悄摸摸地进车驾给刘启治疗,生怕被别人看出来。

之前在汤泉宫回来后,刘启的身体状态已经彻底恢复如初,朝臣是彻底死了心。

这次刘启是学聪明了,一直隐瞒着重病的消息,朝臣还不清楚刘启的身体情况。

紧赶慢赶,终于在冬天前赶回了长安。

太子刘彻领百官在宫门外跪迎,所有人都一改往日的风范,对刘启极尽称赞。

此番大胜,又活捉匈奴大臣于祭天,大汉六十多年的仇恨得以回报,任谁都得高看刘启一眼。

刘启回宫后,立刻将刘彻这一年来处理的奏章全部封了起来,刘启要仔细查看。

这次监国不同,刘启带兵在外,几乎将朝廷的政事全部放给了刘彻,对于很多朝政的事情,刘启还是对刘彻不放心。

但事情的结果却是出乎刘启的意料,刘彻不仅将奏章批复得很完美,而且在政事上还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见解。

刘启起初还是不相信的,毕竟有刘荣那个例子在前面,不容得刘启不多疑。

刘启直接将刘彻叫了过来,面对面地对刘彻进行了考察,但这些奏章上的问题,根本难不倒刘彻,刘彻每次都能回答得对。

为了防止刘彻提前准备记忆答案,后面刘启又考了刘彻一些问题,但刘彻都回答得井井有条,有些答案甚至比刘启心中所想的有道理。

刘启非常满意,这个儿子的能力,简直满足了自己所有的幻想。

刘彻表现出在政务处理方面的能力,之前办事又深得刘启的满意,这太子之位算是彻底稳固了下来。

处理完事情后,刘启便开始对此战的功臣进行论功行赏。

诏郅都进京,加封其为郎中令,负责整个京城的安危。

诏程不识进京,加封其为中尉,掌管整个北军的兵权。

成立一支幽州突骑,驻扎在幽州一带训练,任命苏云为主帅、李广为副帅,苏云对军队有绝对的节制权。

同时为了弥补李广,刘启又容许他在幽州待两年后进京,担任朝廷的卫尉,掌管整个南军的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