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紫大山面无表情地看了顾酌一眼,说道:“据本官所知,北元镇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顾酌点头,客气地拱拱手:“接下来的日子,就要叨扰紫大人了。”

“客气。”

“大郎,”紫大山转身吩咐道,“你带他们家去,跟你母亲说一声。”

“知道了,阿爹。”

凌天走向呆愣中的杜清枫,伸手在他面前扇了扇。

“怎么,傻了?”

杜清枫这才回过神来,不再看那个被众人簇拥着的小屁孩,而是一言难尽地看着凌天。

北地,还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连小太子都被送过来了。

杜清枫瞬间又想到了顾辞。

哦,如果是这般,那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

除了紫家、赵光耀家和赵康家,其他人家种植冬小麦的数量都不是很多。

所以,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就已经全部收割完毕。

这两天的时间,足够凌宸和梧桐村的孩子们熟悉起来。

不但学会了满村疯跑,学会了爬树、翻白眼,还学会了铲牛粪。

小木子作为陪伴凌宸一起长大的贴身小太监,第一次看见他家尊贵的小主子,拿着木铲子,满村疯跑着去捡牛粪。

小木子都惊呆了。

哭着喊着也拿了个木铲子,跑到凌宸前面,把凌宸看到的牛粪先一步铲走。

凌宸:……

这是要内讧的节奏啊!

顾酌和暗一也见到了顾辞。

他们俩人永远都忘不了初见顾辞时的那种震惊与激动。

暗一还稍稍好一些,毕竟他先前的主人是那一位。

尤其是顾酌,他可是顾钰的侍卫统领,顾家的大事小情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自然也就知道这多年,顾家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那位失踪的二小姐。

怎么也想不到,人会出现在遥远的北地。

待见到传说中的泥娃娃紫宝儿,顾酌更激动了。

这可是东陵皇后娘娘的嫡亲外甥女啊。

比起那些个庶出的公主,身份还要尊贵!

梧桐村人可不知道这些人心中的纠结,看着麦场上曝晒开来的麦子,嘴巴都合不拢。

还有什么比丰收更能让庄户人家喜悦的呢?

而那些个没跟着种冬小麦的人家则是一脸得心塞。

他们当初是有多傻缺啊,到手的机会不但没抓住,还硬生生地给推了出去。

这找谁说理去?

“紫大人,”凌天还在努力争取,“你们北元镇试种一部分,剩下的我全要了。”

“价钱,你来定。”

紫大山也不客气,直接分析道:“往年,普通麦子三十文钱的时候,麦种能卖到一百二十文钱的价格。”

“现在北元镇的粮铺里,麦子已经卖到了五十文钱一斤的高价。”

“相对来说,今年的麦种应该能卖到二百文钱,而且只会高不会低。”

“更何况,咱们梧桐村的麦种,大人您也亲眼看过了,比之普通的麦种要好上太多太多。”

“再怎么说,也不能低于二百文钱一斤。”

紫大山侃侃而谈,每说一句,凌天就吸一口气。

说到最后,凌天就只吸气,不呼气了。

紫大山接着说道:“看在大人对咱们帮助的份儿上,就一百五十文钱一斤麦种。”

凌天听到这个价格,终于是呼出一口气。

心里想着,他再还价一番,说不得还能省点。

可接下来紫大山的一句话,又让他喘不过气来了。

“不二价。”

凌天和紫大山商谈价格的时候,凌宸也在旁听。

他不停地翻白眼。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个价格是紫宝儿定下来的。

昨天晚上,他们父女俩就躲在角落里嘀嘀咕咕的,他可是听得一清二楚。

不过,他已经和紫宝儿成好朋友了,既然是好朋友,那可不就得讲义气。

叔叔什么的,还得靠边站。

所以,只能是让七叔吃瘪了。

好在花的也不是七叔的钱!

嘿嘿!

商量好价格之后,凌天带着凌二和凌三一行人回了镇守府衙门。

待麦种彻底晒干之后,一并带回凌安县。

陈向阳给紫宝儿汇报完工作之后,给队员们放了七天假。

离得近的,可以回家瞅瞅,离得远的,就只能等下次有机会再回了。

毕竟,等待他们的活计太多。

顾酌和暗一一商量,不能总是住在紫家。

临行之前,京都的两位大佬给了他们足够的银钱。

都是不差钱的主。

俩人找到赵光耀,买下了紫家对面的一大片地,委托向阳施工队盖大宅院。

盖一座和紫家一模一样的大宅院。

这样一来,设计图纸都是现成的,陈向阳当然愿意。

紫家去年给王根宝和杨铁宝买下的两块儿地,也需要建房子。

还有胡玫家的、秦小雪的以及赵光耀家的,都需要着手准备。

这段时间,陈向阳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好在天气给力,接下来的几天都是艳阳高照。

安东每天都要带着安西南北、安全安康他们几个到麦场上负责翻晒。

翻晒麦种也是极有讲究的。

不但厚度要适中,一般在五到十公分之间,还要勤快一些,每隔一两个时辰就要翻动一次。

确保麦种均匀受热,晒至干燥。

这样的晾晒通常需要持续两三天的时间。

当用手抓麦种,能确切地感觉到干燥、松散,没有明显的湿润感的时候,就说明麦种已经可以收起来,储存。

之所以要晒至干燥,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麦种的含水量,防止其发霉、长芽。

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麦种的保存时间,提高发芽率。

而陈光他们也没闲着,负责田地的善后开垦和处理,为接下来春小麦的播种做准备。

……

陵德十三年,四月十一日,阴历三月十四日。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这一日,后来被载入东陵史册。

巳时初,梧桐村几乎全体村民集中在麦场上。

麦场上一片欢腾。

赵光耀大喇叭不离手,指挥着壮劳力开始称重。

先从紫家开始。

很快,紫家的数量出来了。

一共是两千四百九十八斤。

紫家种植冬小麦的是五亩中等田地。

平均每亩地四百九十九点六斤,接近于五百斤。

这个数据一出来,全场瞬间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