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修行已至绝路,就此放弃,心有不甘。

再进一步,便要效仿那和尚,行杀生滋恶之事,偏你又不想与那和尚同流合污。

所以,你在此沉睡,甚至做好了睡到寿终的准备,不过是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罢了!”

在袁截思考棺材和睡觉的必然联系时,刘青衣突然开口,让黄仁济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你的雷法,现在还能用吗?”

不等黄仁济开口,刘青衣目光紧盯着黄仁济的眼睛,突然一声呵斥,让黄仁济怔在原地,默然不语。

“雷火急烈!由心而发!你为何不应?逆心不定,雷火何存?”

刘青衣按住法剑,近前一步,随着这一声质问,气机反压住黄仁济,在袁截的视线之中,刘青衣的心灵力量,在此时变得更加强势,瞬间压住了黄仁济的心灵力量,使得对方的心灵之力,开始收缩。

“黄仁济!”

“叫你爷爷!你他娘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想看道爷雷法!好!”

黄仁济黑着脸,与刘青衣纠缠的气机,陡然一转,像是用心灵之力,一拉一扯,将被刘青衣压制住的气机强行拉了回来。

他脚下一跺,气机混杂着心灵之力,不断向上攀升,没有穿过空间去沟通灵界,而是直接牵连住了天地之气。

一道阴阳?显化出来,这就是黄仁济的内天地,以心灵之力开辟,等同于神国与净土的世界。

于此同时,刘青衣抽出腰间法剑,单手结成剑指,默念咒诀,凌空在法剑之上,虚画印符。

下一刻,黄仁济以内天地沟通外界天地之气,将尚未散去的乌云,重新聚拢,一道闪电贯穿乌云,雷光下落,而刘青衣正将手中法剑掷出。

法剑与雷光相撞,紧接着外界才传出一道轰隆的雷声。

刘青衣接住法剑,插回腰间,黄仁济气息回落,神色恢复了平静。

“看来,我不用再劝你,你其实已经有所决定。”

“哼,我这身子骨不如以前硬朗,否则定要给你几拳,看见你就烦!

既然睡醒了,当然要走动走动。”

黄仁济冷哼一声,一脸不爽的看着刘青衣,一甩长袖,转身就走。

刘青衣拉住袁截,向山洞外面走去。

“就这么走了?”

“目的已经达成,不走难道等着对方请你吃饭?

之前,觉得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黄仁济与那和尚已经合作。

那么你这次寻觅黄仁济之事,要么踏入二人的陷阱,要么参与进去一件老和尚的私下谋划。

如今,见到了黄仁济,还知道,黄仁济和那个和尚,不是一路人,这就足够了。

敌人的敌人,就是可以争取的朋友。”

“那你之前和他的交手?”

“试试他的心志,是否因为这些年的沉睡而有所动摇。

人心多变,万一他一觉醒来,突然觉得做梦魇也不错,倒向那和尚,刚才的交手,就看得出来。”

“……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对人心的把握,状态的变化,还有心灵的纠缠与交锋,可以隐约察觉到对方的一部分心志。

正如有些人,在下定某种决心之后,精神状态,都会出现一些变化。

……你可以大致理解为经验。”

刘青衣讲解了两句,发现袁截神色有些木然,果断话锋一转,用经验糊弄了事。

“哦!原来是经验,我懂了!”

袁截拳头一砸掌心,故作恍然大悟,用力点了点头,又点了点头。

经验嘛!和天赋差不多!

“……黄仁济的修行法门,主要是勾连天地诸气,身心同修,有些修行精深者,肉身不亚于武者,不过少了罡气这种手段。

而其种种沟通之法,与我等术师的修行也有相近之处。

不过他被那云母圣君,作为阵法材料,用了几百年,目前状态不佳,肉身气血衰败倒是容易治愈,但内天地有所损伤,恢复便是漫长之事。

我精于坛法,与寻常妖邪交手,凭借法器咒诀,面对面也无妨,但若要应对那和尚,还是要避免正面交手。

否则一旦坛破,我倒是勉强可以自保性命,但那和尚精通封印之术,若无外力相助,只怕难以脱困。

至于黄仁济,到时是否会出手相助,还是未知之事,不过即便出手,他目前的情况,撑死发出几道神雷罢了。

外力终究只能辅助你一时,最后的交手,关键还是要靠你自己。”

袁截点了点头,两个人并肩走出山洞,外界乌云密布,尚未消散,林深草盛,阴浊的气息颇重。

刘青衣脚步微缓,看着眼前的场景,轻叹一声。

“这其实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模样,却不会有人喜欢。

真实的存在,总是有些丑陋之处,不够满足人们内心的期盼,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完美的存在,也不存在完美的方法。

若执意去追求完美,反而会变得更加残缺。”

刘青衣想到这些被作为试验场的世界,一时有些感叹。

“……是黄仁济的话,让你有所触动?你不是说,一切是幻,一切是空吗?

说起来,我才想起来,这不是佛教说法吗?”

袁截有些疑惑的开口问道。

“若说一切皆实,便是“实有”,若说一切皆空,则是“断灭”,非实非空,便是“中道”。

故而,说空,是为破实有执着,说实,是为破断灭执着。

“自性”超脱有无,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亦在中流。

“实”是边见,是魔道,“空”亦是边见,亦是魔道。

你身负魔道大法,修行勿要拘束一家,一切错见,皆可称魔,天下修行,触类旁通,殊途同归。

佛道两家,皆是智慧学说,我见许多道人,和尚,他们尚且没有这般门户之见,你倒是计较上了!”

“许多思想的智慧,其实相通,如道家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并非强调对立,而是说流转变化,甚至互倚互存,这般思想,其实就与“中道”智慧相似,亦是超脱了“非此即彼”的思维,自然显现出“自性”的存在,这便是触类旁通。

只是在表述之中,这段道理的阐述,更侧重于变化而已。

你既然身负【文书】权能,且开始学术学咒,便要多做思考,多读一些智慧之书,其中多潜藏着天地或心灵的道理,可以指点你的修行。

初修行时,多读一些智慧之书,如果越读,困惑越多,对许多事物,甚至其中的许多理念,产生出困惑,不解,这就证明你有所领悟,是件好事。

若是一本书,越读觉得头脑越僵,感觉不喜欢,那就不要去读,强读亦无益。

书和人一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你无法共鸣,何必强为呢?

读书,悟理,践行,则道自明。”

袁截连连点头,难怪他看不进去书,原来是书的问题,他得找点能共鸣的书,前辈的教诲,让他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