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混沌海的“航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没有星图,没有航标,只有永恒的混乱和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星语感觉自己像是一粒被投入狂风中的尘埃,唯一的依仗便是星锚核心撑起的那个脆弱而动荡的混沌领域。

她朝着那冥冥中的牵引感奋力“漂流”,但这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混沌海并非均匀的流体,其内部的规则乱流和能量湍流复杂得超乎想象。所谓的“方向”只是一个模糊的指向,实际路径却如同醉汉的步履,歪歪扭扭,迂回曲折,甚至时常被突然出现的规则漩涡或能量断层逼得不得不绕行极远的距离。

精神力如同开了闸的洪水般飞速消耗。她必须时刻维持着领域的存在,同时还要分出一部分心神去“阅读”周围混沌的“流向”,做出微调以避免解体的命运。意识上的损伤虽然在星锚能量的滋养下缓慢修复,但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疲惫感却不断累积。

她不敢有丝毫松懈。一次短暂的走神,就可能让领域被一道无形的规则利刃划破;一次判断失误,就可能被卷入一个足以绞碎星辰的能量风暴眼。

在这个过程中,她对星锚领域的掌控力被迫不断提升。她开始学会如何更高效地利用领域的混沌特性去“中和”外界的混乱冲击,如何像冲浪者一样捕捉那些相对稳定的能量“浪脊”来加速,甚至如何主动引导领域内部能量的生灭,模拟出更复杂的混沌现象来迷惑或驱散一些具有攻击性的能量聚合体。

她就像一块生铁,在混沌的熔炉中被反复锻打,虽然痛苦不堪,却也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蜕变和成长。

而那缕来自远方的牵引感,则成了支撑她坚持下去的唯一灯塔。那感觉时强时弱,仿佛信号在混乱的海洋中受到了严重干扰,但它始终存在,如同黑暗中一丝不灭的微光,指引着她前进。

不知“漂”了多久,也许是一天,也许是一年,时间在这里早已失去了意义。星语的意识已经麻木,只剩下维持领域和追随牵引的本能。

就在她几乎要达到极限时,周围的混沌乱流突然出现了一丝变化。

那种极致的、毫无规律的狂暴感似乎减弱了。能量乱流虽然依旧混乱,但其中开始夹杂着一些相对“温和”的、带着某种奇异韵律的波动。扭曲的空间也似乎变得“平整”了一些,虽然依旧光怪陆离,但不再那么频繁地出现撕裂性的褶皱。

仿佛…从狂暴的外海,逐渐接近了一片相对“平静”的…内海?或者,是某个巨大存在的辐射影响范围?

而那股牵引感,在这一刻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强烈!源头,就在正前方!

星语精神一振,强打起最后的精神,催动星锚领域,向着感应的方向加速“驶”去。

又经过一段艰难的跋涉,穿过一片由缓慢旋转的、七彩能量雾霭构成的区域后,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撼得几乎停止了思考。

混沌…消失了。

不,不是完全消失,而是被隔绝在了外面。

在她前方,出现了一个…**空间**。

一个巨大的、大致呈球形的、相对稳定的空间泡!这个空间泡的边界并非实体,而是一种柔和的、不断荡漾着的能量薄膜,薄膜之外是依旧沸腾混乱的混沌海,薄膜之内,却是一片…近乎正常的宇宙空间!

有黯淡却稳定的“星光”(可能是遥远的能量源或规则稳定点),有缓慢飘荡的、稀薄的气体和尘埃云,甚至能感受到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基础的物理法则——比如引力和时空的连续性!

这怎么可能?!在混沌海的深处,怎么可能存在这样一个秩序孤岛?!

星语惊呆了。这完全违背了她对混沌海的认知。瑞多兰哨站是依靠强大的科技人为制造的秩序领域,而眼前这个…仿佛是自然形成的?或者是某种她无法理解的、更古老强大的存在所遗留?

而那股强烈的牵引感,正源自这个空间泡的内部!

她小心翼翼地靠近那层能量薄膜。薄膜看似柔和,却给她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它似乎允许能量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但会对试图穿越者进行某种“过滤”或“同化”。

她尝试着分出一丝感知探向薄膜。感知接触到薄膜的瞬间,一种奇异的、温暖而古老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触碰到了某种沉睡巨兽的皮肤。薄膜微微荡漾了一下,并未排斥她的感知,但也没有允许其深入。

星锚核心对这片空间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应,不再是单纯的牵引感,而是一种类似“归家”般的亲切和共鸣。这让她心中的警惕稍稍降低了一些。至少,这里的气息与星锚同源,似乎并非恶意。

她需要进去。无论是为了探寻牵引的源头,还是为了寻找一个能够让她喘息、彻底检查L-印记的临时避难所,她都必须要进入这个神奇的空间泡。

但如何进去?强行突破显然不明智。这薄膜看起来就不好惹。

她仔细观察着薄膜的能量流动。薄膜并非完全均匀,其上有一些能量流动相对缓慢、色泽略深的区域,像是…“涡流”或者“入口”?

她驾驭着星锚领域,沿着薄膜边缘缓缓移动,仔细感知着。终于,在绕行了小半圈后,她发现了一个能量波动尤其平缓、薄膜也显得格外“稀薄”的区域。这里的感觉,就像是大洋上的一个平静海湾。

就是这里了!

她深吸一口气,将星锚领域的混沌特性收敛到极致,同时模拟出与薄膜内部空间相近的、相对平和的能量频率。然后,她小心翼翼地、如同穿过一道水帘般,向着那“稀薄”点缓缓“融”了进去。

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只有一种穿过粘稠液体的滞涩感。片刻之后,她连同整个星锚领域,彻底进入了这个神秘的空间泡内部。

就在进入的刹那,外界的混沌喧嚣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宁静**。

一种仿佛回到了母胎般的、绝对的安全感和宁静感包裹了她。空间内的能量温和而充盈,基础的物理法则稳定运行,虽然远不如瑞多兰哨站那般高度秩序化,但却给人一种自然而舒适的感觉。

星语第一时间收起了星锚领域。在这里,似乎不再需要它来维持存在。她悬浮在这片奇异的空间中,贪婪地呼吸着(意识层面)这久违的“正常”气息,感受着意识体在那温和能量滋养下的快速恢复。

她环顾四周。空间内部比从外面看起来要大得多,远处那些黯淡的“星光”似乎是一种自然发光体,提供着微弱但足够的光照。一些大小不一的、类似小行星或破碎星体的岩石块在引力的作用下缓慢飘荡着。更远处,似乎有一片更加稠密的气体星云,散发着朦胧的光芒。

这里…像是一个微型的、残缺的恒星系废墟?或者是一个在混沌海中偶然形成的、规则相对稳定的“气泡宇宙”?

无论如何,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般的避难所!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和好奇,当务之急是检查自身的状态,尤其是L-印记。

她找到一块体积较大、相对稳定的岩石块,落在上面,立刻将意识沉入体内。

首先检查意识结构。在混沌海中长时间的煎熬和挣扎,虽然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也像是一次极限锤炼,让她的意识变得更加凝练和坚韧。那些裂痕在进入这片稳定空间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修复。

然后,她将全部注意力投向了星锚核心深处。

L-印记…果然发生了变化!

它不再像在瑞多兰时那样死寂和稳定。虽然依旧沉寂,但其表面似乎多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活性**?就像一块冰冷的金属,被放置久了,表面自然产生了一层极薄的氧化膜。监控网络显示,它正在极其缓慢地、被动地吸收着周围空间中的…某种能量?

不是秩序能量,也不是混沌能量,而是一种更基础的、类似于…“存在本身”的背景辐射?这种吸收非常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确实在发生!

而且,印记与方舟智库之间那残存的、几乎断裂的链接感,在这里似乎…变得更加模糊了?仿佛这片独立的空间泡,本身就具备极强的信息屏蔽效应!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虽然印记有被“激活”的迹象,但至少被追踪的风险降低了。

星语心情复杂。L-印记就像一颗无法取出、却又在不断发生未知变化的子弹,留在体内始终是巨大的隐患。但她现在没有任何手段处理它,只能继续观察和压制。

当务之急,是探索这片空间,确认是否安全,并找到那股牵引感的源头。

她休息了片刻,待意识和力量恢复得差不多了,便起身离开岩石块,向着空间深处,那牵引感最强烈的方向飞去。

飞行在这片宁静的空间中,感觉异常奇妙。上下左右分明,引力虽然微弱但存在,让她有种重回正常宇宙的错觉。只是远处那些缓慢旋转的星云和破碎的星体,提醒着她这里并非寻常之地。

她飞过一片稀疏的小行星带,穿过一团冰冷的星际尘埃云。

随着不断深入,她发现空间内的能量浓度似乎在逐渐提升,那些漂浮的岩石块也逐渐变得更大,上面甚至开始出现一些奇特的、类似水晶或能量矿脉的结晶体。

而那股牵引感,也变得越来越强,强到几乎化为实质,指引着一个明确的方向。

终于,在穿过一片异常璀璨的、由无数发光晶体构成的星云后,眼前的景象让她再次屏住了呼吸。

在前方空间的中央,悬浮着一个…**物体**。

那不是一个星体,也不是自然造物。它有着明显的人工构造痕迹,但风格却与瑞多兰或先驱者截然不同。

它通体呈现出一种暗沉的、仿佛历经无尽岁月侵蚀的金属质感,形状大致像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的棱柱体,但表面布满了无数断裂的结构和扭曲的管道,仿佛经历过惨烈的爆炸或撞击。其体积十分庞大,堪比一座小型山脉。

无数粗大的、如同植物根系般的能量导管(或者说是结构支撑)从它的残破主体中延伸出来,深深地扎入周围的虚空之中,仿佛正在从这片空间本身汲取着养分。一些导管已经断裂,飘荡在附近,而另一些则依旧散发着微弱的能量光晕。

一股苍凉、古老、而又带着一丝不屈意志的气息,从这巨大的残骸中弥漫开来。

而星语感受到的那股强烈的牵引感,其源头,正是这艘(如果它曾经是一艘船的话)巨大的、不知沉寂了多少岁月的…**星际残骸**!

星锚核心在她体内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如同心跳般的共鸣!

这残骸…与星锚,与混沌本源,有着某种深刻的联系!

星语悬浮在残骸前方,仰望着这寂静的庞然大物,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震撼与疑问。

这里是什么地方?这残骸是谁留下的?它为何会存在于混沌海中的这个秩序孤岛?它与星锚又有什么关系?

她小心翼翼地,向着那布满创伤的残骸主体,缓缓靠近。

这片混沌中的孤屿,似乎隐藏着比她想象中更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