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秋日,细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沈清澜坐在书房的窗前,手中握着一支狼毫笔,笔尖轻轻落在宣纸上,勾勒出一幅细腻的山水画卷。她的目光专注而沉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凝结在那一笔一画之间。然而,她的心思却并未完全沉浸于画中。
近日来,她隐隐察觉到朝中风向的变化。萧煜忙于军务,已有数日未曾回府,而她通过书画结识的几位文臣,言谈间透露出朝中暗流涌动。尤其是萧瑾瑜的名字,频频被提及。这位萧煜的兄长,表面上温文尔雅,实则心机深沉,野心勃勃。
“夫人,李大人派人送来了一封信。”丫鬟小翠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将一封青灰色的信笺递到沈清澜面前。
沈清澜放下笔,接过信笺,指尖轻轻摩挲着信纸的边缘。她展开信纸,目光迅速扫过字里行间。信中提及萧瑾瑜近日频繁出入朝中要员的府邸,似乎在暗中拉拢势力。沈清澜的眉头微微蹙起,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她放下信笺,目光望向窗外,雨丝如烟,笼罩着远处的山峦。她知道,萧煜虽为将军,但身在朝堂,终究难以避开权力的纷争。而萧瑾瑜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小翠,备车。”沈清澜轻声吩咐道。
“夫人要去何处?”小翠有些疑惑。
“去城南的画坊。”沈清澜站起身,目光坚定,“我要见一个人。”
城南的画坊是沈清澜常去的地方,那里聚集了许多文人墨客。她常常在此与一些朝廷文臣谈论书画,借此了解朝中动向。今日,她约见的是一位名叫柳文轩的翰林院编修。柳文轩虽官职不高,但消息灵通,对朝中之事了如指掌。
画坊内,茶香袅袅,几名文人正在低声交谈。沈清澜走进来时,柳文轩已等候多时。他起身行礼,笑道:“沈夫人今日光临,真是蓬荜生辉。”
“柳大人客气了。”沈清澜微微一笑,在他对面坐下。
两人寒暄几句后,沈清澜便将话题引向朝中之事。柳文轩闻言,神色略显凝重,低声道:“近日朝中确实不太平。萧瑾瑜大人频频出入各位要员的府邸,似乎有意拉拢势力。依我看,他是想借机孤立萧将军。”
沈清澜心中一沉,面上却不动声色,问道:“柳大人可知他为何如此?”
柳文轩摇了摇头,叹息道:“朝堂之事,复杂难测。萧瑾瑜大人素来心思缜密,此番举动恐怕并非无的放矢。夫人与萧将军关系匪浅,还望多加小心。”
沈清澜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她与柳文轩又谈论了几句书画,便起身告辞。
离开画坊后,沈清澜并未回府,而是径直前往萧煜的军营。军营位于城郊,四周戒备森严。她刚下马车,便见萧煜迎面走来。
“清澜,你怎么来了?”萧煜有些惊讶,但眼中却带着几分欣喜。
“我有事与你商量。”沈清澜低声说道。
萧煜点了点头,将她带到了营帐中。帐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桌案和几把椅子。萧煜为她倒了一杯茶,温声道:“可是家中出了什么事?”
沈清澜摇了摇头,将今日在画坊听到的消息一一道来。萧煜听罢,神色渐冷,沉声道:“果然如此。我近日也察觉到朝中气氛不对,只是没想到他动作如此之快。”
“萧瑾瑜究竟想做什么?”沈清澜问道。
萧煜沉默片刻,低声道:“他是想借机夺权。这些年来,他一直对父亲的位置虎视眈眈。如今父亲年事已高,他恐怕是想借此机会取而代之。”
沈清澜心中一紧,握紧了手中的茶杯。她知道,萧煜虽是将军,但在朝中并无太多根基。若是萧瑾瑜得势,萧煜必将陷入险境。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沈清澜抬起头,目光坚定,“我可以利用书画结识的朝廷文臣,为你争取一些支持。”
萧煜摇了摇头,苦笑道:“清澜,朝堂之事并非儿戏。我不想你卷入其中。”
沈清澜却坚持道:“可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被他算计。况且,我已身在局中,无法置身事外。”
萧煜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知道,沈清澜虽是一介女子,但心思细腻,手段不凡。若是她愿意相助,或许真能扭转局面。
“好。”萧煜终于点头,“但你要答应我,一切以安全为重。”
沈清澜微微一笑,道:“我自有分寸。”
接下来的几日,沈清澜频繁出入各大画坊与书院,与朝廷文臣谈论书画,暗中打探消息。她发现,萧瑾瑜的势力正在迅速扩张,许多朝中要员已被他拉拢。而萧煜的支持者却寥寥无几。
就在此时,一封匿名信送到了沈清澜手中。信中详细列出了萧瑾瑜拉拢的官员名单,以及他下一步的计划。沈清澜看完信后,心中一惊,立刻将信交给了萧煜。
萧煜看完信后,神色凝重,低声道:“看来他的动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沈清澜说道。
萧煜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道:“我有一个计划,但需要你的配合。”
沈清澜毫不犹豫地点头:“你说。”
萧煜低声将计划一一道来。沈清澜听罢,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平静,道:“好,我会按照你的计划行事。”
当晚,沈清澜以书画为名,邀请了几位朝廷文臣到家中赴宴。席间,她故意将话题引向朝中之事,试探几人的态度。她发现,其中有几位官员对萧瑾瑜的举动颇为不满,只是碍于权势,不敢直言。
宴席结束后,沈清澜将这几人的名单交给了萧煜。萧煜看罢,冷笑道:“果然如此。这些人虽表面顺从,实则心怀不满。只要稍加拉拢,便可为我们所用。”
接下来的几日,萧煜暗中与这些官员接触,逐渐瓦解了萧瑾瑜的势力。与此同时,沈清澜继续以书画为媒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然而,萧瑾瑜并非等闲之辈。他很快察觉到了萧煜的动作,开始采取反击。他派人散布谣言,称萧煜勾结外敌,意图谋反。一时间,朝中风声鹤唳,许多官员对萧煜敬而远之。
沈清澜得知此事后,心中焦急万分。她知道,若是任由谣言扩散,萧煜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她连夜写了一封奏折,详细陈述了萧瑾瑜的阴谋,并派人秘密送入宫中。
次日早朝,皇帝召见了萧煜与萧瑾瑜。在朝堂之上,萧煜将沈清澜的奏折呈上,并当众揭露了萧瑾瑜的阴谋。萧瑾瑜虽极力辩解,但证据确凿,最终被皇帝下令软禁。
朝中风波平息后,萧煜回到府中,看到沈清澜站在院中,手中握着一幅未完成的山水画。他走上前,轻声道:“清澜,多亏了你。”
沈清澜抬起头,微微一笑,道:“我只是尽了一份力。”
萧煜握住她的手,低声道:“从今以后,我们一起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