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锁情扣 > 第370章 番外 华天佑和赵灵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0章 番外 华天佑和赵灵儿

中秋已过,天气逐渐转凉,掠过的微风带着一丝凉意。

在床上整整躺了三天,韩蕾依然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见她醒转,罗敏给她做了一系列思想工作后也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只时不时的过来看看她。

这三天里,她几乎望着天花板没怎么合过眼,因为一闭上,眼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赵樽的身影,还有两个孩子在嗷嗷直哭……

三天后,她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煎熬,强撑着起身吃了些东西,独自办理了部队医院的出院手续。

她拎着包走出部队医院大门,重新融入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巷。

看着街上穿着时尚秋冬装的女孩们,手里拿着奶茶有说有笑走过斑马线,她只觉得头痛欲裂,几乎要失控。

这座纸醉金迷、热闹繁华的城市,是真实的。

而那些辽阔苍茫的景象,似乎真的只存在于梦境中。

她漫无目的不知闲逛了多久,拎着包茫然穿过跳广场舞的人群,又在音乐喧闹的节奏中,坐到街边的石凳上。

路灯渐次亮起,昏黄的灯光照在她苍白的脸上,手指无意识地在大理石的凳面上抠划,指甲划过一道道令人牙酸的声音。

霓虹闪烁,街市喧闹。

这是她在大景朝时,梦中时常怀念的城市烟火。

可此刻她就坐在这里,却觉得心里空了一块。

不,是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失去了灵魂的空荡。

她抬头望着路灯杆上那颗星星般的灯光,低声呢喃:“樽哥,你真的不存在吗?我不信。你若在草原,我能去草原寻你。在山崖底,我便去崖底找你;可如今你只出现在我的梦里,我又该去何处寻你?我试过了,安眠药没能把我带到你的身边……”

“不,就算是梦,我也要找到你。”

在路人异样的目光中,她猛地起身冲了出去。

回到队里,她对战友们关切的询问视若无睹,只发疯般冲进自己的宿舍里。

罗敏不在屋里,她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电源,在搜索框输入:穿越时空。

出现在屏幕上的不是满屏的穿越小说和电视剧,就是各种晦涩难懂的理论解释。

她又输入:大景朝

她在网上疯狂搜寻,甚至查询了黑洞、马航、海底金字塔等未解之谜,却一无所获。

不过一番查找下来,她发现,天地玄黄,宇宙浩瀚,确实存在着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奇闻异事。

以前的她,认为那些都是“玄、学”,不过当做娱乐看看就罢了,可现在,她希望这世间真的存在玄、学。

外面传来战友庆祝她苏醒的欢笑声,而深深的无力感却将她淹没。

她走到床边躺下,试图再次沉入那个似真似幻的梦境,却无济于事。即便勉强入睡梦见些什么,醒来依然身处现代宿舍。

她反复重复着记忆中陷入梦境时的动作和话语……可无论怎样尝试,她仍然坐在宿舍里,什么都没有改变。

只要队里没有任务,她就可以一整天一整天的不出宿舍。每日待在电脑前搜索各种资料文献。

她甚至开始研究道教,从网上的教学视频里学着画符,希望那些充满玄、学的东西能再一次带她穿越到大景……

韩蕾变了。

队里战友们都在议论,说她苏醒后像换了个人。

变得神神叨叨,变得沉默寡言,变得魂不守舍。她经常对着电脑出神,叫她也常常没有反应。

韩蕾也知道自己的状态令人担忧。

她也想改变,却做不到,无论如何都放不下那些记忆,甚至那些画面还越来越清晰,那种发自内心的思念和牵挂也越来越揪心。

这样的状态,自然已经无法再胜任特战队军医的工作。

尽管部队没有要求她离开,但在苏醒的第十天,她还是主动提交了退役申请,即便她很不舍。而出于对她健康状况的考虑,领导很快也批复了。

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她搬出了特战队宿舍。领导和战友们都来送她,也嘱咐她要好好休息。

站在营区门口,她悲哀地发现,在这座大城市里,自己既没有安身之所,也不知该去往何处。工作这些年的积蓄足够维持几年生活,却给不了她真正的安全感。

没有赵樽的地方,一切都没有意义。

她又不愿回老家找父母,只想留在这座城市里一面工作,一面继续寻找穿越的契机。

午后的阳光带着几分慵懒,透过稀疏的梧桐树叶,在老旧社区的宣传栏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韩蕾拖着唯一的一个行李箱,站在宣传栏前,目光快速扫过那些层层叠叠、新旧不一的招贴广告。

寻宠启事、家电维修、辅导班招生……她的视线最终停留在角落里一张手写的租房小广告上。

小广告字迹有些潦草,但关键信息清晰:“市中心学苑小区,单间配套,拎包入住,价格面议。联系电话……”

“学苑小区……”韩蕾低声念道,这个地方她有点印象,位于市中心,周围生活便利,配套设施齐全。

她拿出手机,按照上面的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一个烟嗓的男声传来:“喂,哪位?”

“您好,王先生吗?我看到您贴的租房广告,想看看房子。”韩蕾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

“哦,看房啊。现在方便吗?我就在小区。”

“方便的,我也在附近,马上过来。”

电话那头简单交代了楼栋和单元号。韩蕾记下,拖着行李箱,按照指示走进了不远处的学苑小区。

小区有些年头了,楼体外观略显陈旧,但绿树成荫,环境还算安静。

房东王先生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微胖,看起来还算面善。他带着韩蕾上了三楼,打开了一扇漆色有些剥落的防盗门。

“就是这里了,你看看。”王先生侧身让开。

房间不大,是一室一厅的格局,家具简单,但基本的床、衣柜、桌椅都有,带着一个小阳台。卫生间和厨房是独立的,虽然装修风格停留在十年前,但收拾得还算干净。

“这里热水器、空调、冰箱都是好的,网线也通了。押一付三,你看能行不?”王先生介绍道。

韩蕾里外看了看,重点检查了门窗和水电。她现在对住宿要求不高,干净、安全、方便就行。这里虽然旧点,但符合她的基本需求,而且价格在市中心算是比较实惠的了。

“行,就这里吧。”韩蕾点了点头,没有过多犹豫。

办理了简单的租赁手续,交完钱,送走房东,韩蕾看着这个暂时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长长地吁了口气。

她打开行李箱,开始归置自己为数不多的行李。

其实也没多少东西,因为以前几乎都穿军装,就只有几件换洗衣物,一些日常用品,还有几本关于历史、民俗和神秘学的书籍——这些都是她最近疯狂查阅资料后留下的“后遗症”。

收拾完行李,她又找出抹布和扫把,仔细地打扫了一遍房间卫生。

等一切忙完,窗外的天色已经染上了黄昏的暖色调,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起来。已是晚饭时分。

锁好门,韩蕾走出小区,来到外面的街道上。

华灯初上,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餐馆里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她没什么心情也没什么特别想吃的。

信步走着,最后在一家写着“老陈记面馆”的小店前停了下来。

店面不大,但这会儿正是上客高峰,里面已坐了不少食客,看起来生意不错。

韩蕾走进去,找了个靠墙的空位坐下,点了一碗招牌牛肉面。

面很快端了上来,热气腾腾,汤色红亮,还撒着翠绿的葱花,令人食指大动。她拿起筷子正吃着,身旁一桌客人的谈话声,不经意地飘进了她的耳朵。

那桌坐着三个男人,看衣着打扮像是做些小生意或者跑腿活计的,桌上放着几瓶啤酒和几碟小菜。其中一个嗓门略大的正说得起劲。

“咱们待会儿到鬼市上去看看,张姐的铺子刚到了一批核桃,听说品相好,是从北边一个老宅子里收来的。里头有好几个,纹路深,个头大,隐约已经长出点三棱了!”

旁边一个瘦削些的男人接口道:“三棱?真的假的?张姐那婆娘,眼毒得很,有好东西能轻易露出来?要价不低吧?”

大嗓门嘿嘿一笑,压低了声音,但在相对安静的小面馆里,依然清晰可闻:“她要三万!待会儿咱们过去,给她杀杀价,最多六千,看她卖不卖。”

第三个一直没怎么说话,看起来更谨慎些的男人皱了皱眉,灌了口啤酒道:“六千?大刘,你是不是喝多了?六千块买个破核桃?万一开不出来呢?那不是打水漂了?我看悬乎。”

被叫做大刘的男人不以为然:“你这人就是胆子小!上次倒腾那块汉代玉佩,开始不也觉得贵?后来转手赚了多少?这玩意儿,玩的就是个心跳和眼力!要是真开出个品相好的三棱,那价值,翻十倍都是少的!比上次那玉佩还赚!六千,我觉得都算保守了!”

“就是,”瘦削男人也附和道,“张姐虽然精,但咱们仨一起去,跟她磨一磨,也不是没可能。再说了,当场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要开出来了,现场就能找下家!”

几个人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待会儿去鬼市“开核桃”的计划,却不知这些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韩蕾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玉佩……鬼市……”这两个词像是一道闪电,骤然劈开了她脑海中混沌多日的迷雾!

她停下了夹面的动作,筷子僵在半空,脑子却在飞快的旋转。

玉佩!赵樽给她的那枚玉佩!

这些日子,她像没头苍蝇一样,把所有穿越的可能性都寄托在什么坠崖、深度睡眠、时空裂缝这些虚无缥缈、难以复现的概念上,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搞得她身心俱疲,反而忽略了赵樽送她的那块玉佩。

现在仔细回想,在大景朝纺织厂店铺里的那一幕,弩箭破空而来,不偏不倚,正射中她胸前悬挂的玉佩!

当时情况危急,她只来得及感到一阵巨大的冲击力和惊吓,再接着,便是天旋地转,回到了现代。

那一箭之力何其猛,她敢肯定,玉佩已经碎了。

可为什么弩箭偏偏射中了玉佩?为什么玉佩一碎,她就回来了?

难道……上一次穿越就是那枚玉佩在起作用?是它带着自己去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而玉佩的碎裂,则切断了这种联系,或者说耗尽了能量,所以才导致自己回归现代?

对!一定是这样!

韩蕾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

之前,也许是她想错了方向,钻了牛角尖!关键不是环境,不是状态,而是那枚具有特殊力量的玉佩!

“赵樽……宝宝……等着我。”她无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筷子,指节微微发白,喃喃的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却蕴含着无比的决心和重新燃起的希望,“我一定能够找到玉佩!一定能让玉佩再次带我去找你们!”

既然她因为玉佩碎裂而回归,那么,那枚碎裂的玉佩,是否也一同回到了现代?只是不知道流落到了何方。

它可能变成了碎片,散落在某个角落;也可能因为其本身的古物特质,被人捡到,流入了……古玩市场?

想到这里,韩蕾的心跳骤然加速。

她快速扒拉了几口面,几乎没尝出什么味道,便匆匆结账离开了面馆。

身旁那桌客人还在热烈地讨论着,而韩蕾的目标已经明确——鬼市!

她也要去那个鱼龙混杂、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地方碰碰运气。

那里是古董文玩、稀奇古怪之物的集散地,说不定就能淘到关于玉佩的线索,甚至……她万一能够找到那枚玉佩本身呢?

尽管知道希望渺茫,但这是她现在能抓住的最具体、最有可能的方向了。

其实,所谓的“鬼市”,并非真的鬼怪聚集之地,而是本地一个颇具特色的古玩旧货夜市。

它通常在夜晚开市,凌晨散场,灯光昏暗,人影绰绰,交易的东西来路各异,真假难辨,充满了神秘感和捡漏的可能,故而得名。

晚上八点多,韩蕾按照打听来的地址,来到了位于城市老区的一条僻静街道。与周围已然安静下来的区域不同,这里此刻正是人声鼎沸之时。

街道入口处挂着两盏昏黄的气死风灯,映照着“鬼市”两个模糊的大字。

一走进鬼市,仿佛瞬间踏入了另一个世界。

狭窄的街道两旁,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地摊,摊主们大多沉默寡言,或坐在小马扎上抽烟,或借着摊位上悬挂的节能灯擦拭着手中的物件。

摊位上陈列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泛黄的字画、生锈的铜钱、缺口的瓷碗、造型古怪的木雕、老旧的钟表、各种玉石挂件……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空气中弥漫着旧物特有的、混合着尘土、霉味和一丝若有若无檀香的气息。

逛街的顾客们摩肩接踵,低声交谈,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手电筒的光柱在黑暗中交错晃动,人们借着那微弱的光线,仔细甄别着手中的宝贝。他们脸上表情各异,或凝重,或欣喜,或怀疑。整个市场笼罩在一种光怪陆离、真假难辨的氛围中。

韩蕾深吸一口气,融入了涌动的人流。

她的目的很明确,重点是那些售卖玉器、佩饰的摊位。

她努力回忆着那枚玉佩的每一个细节:凤鸟的纹样、玉质的温润感、大小、厚度……尤其是那独特的触感。

她在一个个摊位前驻足,弯下腰,仔细地审视着那些或真或假的玉器。

她看到过颜色过于鲜艳的“翡翠”,看到过雕刻粗糙的仿古玉佩,也看到过一些看起来有些年头、但纹样完全不对的杂玉……每一次满怀希望地看过去,但换来的都是失望。

在市场的中段,一个相对宽敞的拐角处,有一个用简易木板搭成的摊位,上面挂着一盏明亮的充电灯,照得摊位上各式各样的文玩核桃、菩提子、橄榄核雕等物件清晰可见。

摊位后面,一个穿着利落、约莫四十岁上下、眼神精明的女人正抱着手臂站着,面馆里见到的那三个男人正在与那女人说话。

摊位前颇为热闹,围了不少人。

韩蕾也凑了过去,正好看到那叫大刘的男人手里拿着一个青皮核桃,唾沫横飞地跟张姐讨价还价。

“张姐,咱们也是老主顾了,你就给个实在价!六千!六千我们哥几个就开了!”大刘指着那个核桃说道。

张姐嗤笑一声,声音带着几分市井的泼辣:“大刘,你做梦呢?六千?你当我这货是路边捡的?看看这品相大小,少不了4.0,这三棱都长出来了!三万,少一个子儿都不行!想要捡漏,去别家摊子碰运气去!”

“哎哟,张姐,话不能这么说啊。”瘦削男人帮腔道,“这核桃好是好,但毕竟没开,谁知道里头怎么样?万一有阴皮、有虫眼呢?风险还是我们担着啊!”

“就是,”谨慎的老王也小声补充,“三万太贵了,张姐您再让让。”

张姐丝毫不为所动,指着摊位上的其他核桃:“风险?玩这个不就是赌个运气?那边有便宜的,几十块钱一个,随便你们开。但这个,就这个价!实话告诉你们,后面还有人等着看呢!”

周围看热闹的人也议论纷纷,有说张姐心黑的,也有说这核桃确实看起来不错的。

僵持了一会儿,大刘似乎一咬牙,从怀里掏出一沓钱:“一万二!张姐,我身上就带这么多!行就行,不行我们就走了!”

张姐瞥了一眼那沓钱,又看了看大刘脸上肉痛的表情,眼珠转了转,似乎在权衡。

最终,她叹了口气,一副亏大了的样子:“算了算了,看你们诚心要,又是老熟人,一万二就一万二!下次有好货可记得照顾我生意!”

“一定一定!”大刘顿时喜笑颜开,赶紧把钱塞给张姐,仿佛怕她反悔似的。

钱货两清,重头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