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98章 另一个韩信,出事儿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8章 另一个韩信,出事儿了

天下有两个韩信。

两个韩信名字一样,都曾经做过诸侯王。

一个被刘邦活捉,贬为淮阴侯。另一个如今仍然是兵强马壮的诸侯王。即便刘邦也不敢轻易动他。

因为两个人同名,另外一个韩信,通常被称为韩王信,被捉起来那个,此时一般被称呼为淮阴侯韩信。

韩王信是战国韩国的王室后裔,曾经做过刘邦的部属,攻打三秦的时候,刘邦给了韩王信一个“韩王”的空头衔,令他去韩国故地拉山头牵制项羽。给这个头衔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如果运气不好,也不过就死一个人,运气好就多一个敌后占领区。没想到三年两年,这个韩信居然打出了一片天地,带着个队伍在楚汉之间反复横跳,今儿归顺刘邦,明儿投降项羽,在夹缝之间越做越大。

到了齐王韩信和项羽对峙的时候,这位韩王信已经有了好大一块根据地,刘邦灭了项羽,就给韩王信落实了政策,准许他在太原郡和雁门郡一代重建韩国,大概也有三十几座城、几十万人口和几万军队。

韩王信的封地正是匈奴和中原交汇的地方,雁门关自古就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重镇,主政雁门郡,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应对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

而随着秦末八年战争,中原大乱。从黄河流域到淮河流域几乎崩溃,人口损失惨重,原有的边疆军备废弛。而在中原疲弱的时期,北方的匈奴崛起,冒顿单于一统草原,号称麾下有三十万控弦之士——就是说,有三十万可以骑射的勇士,这样一支军队,几乎可以比得上齐王韩信最强势时期掌握的军事力量。

草原上的部落一旦统一起来、强大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向南扩张。

因为只有长城以南才有无尽的财富、粮食、资源,中原富庶远不是草原能比拟的,对贫穷的草原部族有莫大的诱惑——

都是人,凭什么你可以住在暖暖和和的土房子里,我们就得在旷野上喝风!

凭什么你们能烧柴草煤炭,我们就得烧牛粪?

凭什么你们能一日两餐,仓库里有三年的存粮,一年只有两个月的农忙。而我们就得追逐水草,每天都要忙活放牧,一场大雪就能断送整个部落?

你有,我没有,那就得抢!

草原部落永远不会思考,如何改变为农耕方式,可以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他们的头脑更简单一些,你能种粮食,我不需要学习耕种,我只要抢来就行!

所以强大的匈奴,侵扰雁门郡,是必然的。

韩王信也就必须要领军抵抗。

然而诸侯国的一切军事行动,在刘邦看来都是挑衅,臧荼抗击匈奴被视为谋反,楚王韩信带着部队去巡视楚国境内被视为谋反,韩王信带部队在韩国边境抗击匈奴自然也被视为谋逆。

刘邦就要领兵讨伐韩王信。行前还特别征求了淮阴侯的意见:“我要去弄死韩信,你跟不跟我去?”

“你到底是要弄死那个韩信,还是要弄死我这个韩信?”淮阴侯睁大眼睛看着刘邦。

“韩王信擅自动兵,这人又菜又爱玩!不配做名将!我要去把他剁了!你来不来。”

“韩王信才几个人,你亲自带兵的话,带上您那个能打的郦商,带上您上次讨伐臧荼的部队,一路压过去,也就搞死他了,用不上我这样的人,我身体也不太好。最近酒色过度,需要休息。”

“妈的你还不到三十岁,身体还能比乃父更不好?你就是不想跟我去?”

“又不是什么大事儿,您自己就能搞定。要不你给我十万人,我自己去把他搞定?”

“你带十万人去搞定韩王信?小韩我是第一天认识你吗?你出去一次,十万就能变三十万,然后你带三十万回来,你是去打仗的还是要谋反?”

“您看,您就是不放心我,那就还是您自己去吧。不让我指挥军队,我去了有什么用?我顶替张良的差事吗?那张良也不高兴……”

刘邦沉吟道:“那也不能带上次的那帮将军,这个战功也不能老让同一群人分是吧?郦商他们已经吃饱了……这次我想带夏侯婴、周勃、灌婴和靳歙……”

韩信脑子里过了一下这几个人,心里叹了一口气,口中却说“也行吧,反正夏侯婴在身边你就死不了……不过你还是不要太轻视韩王信这个人,这人过去就左右横跳,很容易临阵叛变。万一他投降了匈奴,你可就要和匈奴正面碰一下了,对匈奴的战法你要多想。我们都没有和匈奴作战过……灌婴号称是大汉骑兵第一名将,但是大汉的骑兵和匈奴的骑兵……恐怕还是不一样。”

“有那么复杂吗?”刘邦疑惑。

“多算多胜、少算少胜,而况无算乎?”孙子兵法韩信背的很熟练。

“你确定不跟我去?”

“你用不太上我……你是怕你出兵的时候,我偷偷跑回楚国去吗?”韩信笑。

“跑不了你小子!”刘邦放声大笑。虽然一年来韩信并没有和楚地的故旧有什么来往,但是对韩信的看管外松内紧,韩信的一举一动,刘邦都很清楚。并不怕自己不在的时候,韩信自己偷偷跑掉。

洛阳城有这么多看你不顺眼的勋臣名将,郦商一个人就能盯死你。你还能跑到哪里去?你还能飞了不成?

看着刘邦兴头头离开淮阴侯府,想到刘邦对韩王信的轻视,想到刘邦准备的这次远征韩国的班底,想到自己在东征过程中曾经对燕代赵等地的山川了解,韩信还是摇摇头。“轻敌总不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