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天龙云又有新的发现, 报告说, 我军主力过江不成, 正往东边逃窜。他判断说, 我军这应该是要赶往会泽巧家方向。】

【他建议说派重兵往会泽巧家区域推进,周浑元纵队往东追击, 同时建立东部防线, 防止我军杀一个回马枪。】

【微操大师认为很不错。但他凭借与我军丰富的斗争经验, 敏锐的指出说, 我军太狡猾了, 现在看到他们往东, 没准他们的主力正在往西, 准备从仁和这个方向渡江。所以他要求派一支部队往仁和方向前进。】

天幕下。

天幕下,汉朝。

刘邦已经笑得喘不过气,扶着张良的肩膀:“哎呦,不行了……这龙云和微操大师,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啊!一个指东,一个画西,正好和还没过江打算往东去皎平渡的一军团背道而驰了”。

张良也是忍俊不禁:“微操大师自以为掌控全局,实则落入了我军调动之中。我军动向明确,他们却还在内部猜忌,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这已经不是军事上的对抗,而是心智的碾压了”。

唐朝。

“这是后世说的,ptSd?”,李靖回忆着,说道,“一招给他干应激了啊,时时刻刻防着回马枪了”。

李世民笑着回应道:“那可不,此前在贵阳那一下,他人差点就没了,能不怕吗”。

众人相视一笑,继续关注天幕上的事。

【此时敌人还在和客气斗智斗勇,直到时间来到5月8号, 刘文辉报告说, 皎平渡方向发现越来越多的我军部队, 洪门方向又有我军部队在渡河, 请求增援。】

【微操大师这才做出新的判断, 之前往东的队伍应该是我掩护部队, 我大部队应该在皎平渡渡江, 于是他命令部队快速前进。】

【具体为,之前被调取西边防守仁和渡口的滇军直接渡江,吴奇伟纵队往龙街渡渡江, 两支部队沿着金沙江北岸兜剿,周浑元纵队则沿着金沙江南岸兜剿。企图击我军于半渡。】

【可事实是5月8号, 除了打阻击的5军团,我军主力已经全部过江, 并且准备开始攻击会理。】

天幕下,唐朝。

李靖抚掌叹道:“大局已定!这时候才醒过来,为时已晚,为时已晚啊”。

李世看到这也嘲讽微操大师一句:“所有答案挨个蒙了个遍,最后试出正确答案,还扑了个空,这微操大师这名头,真没叫错啊”。

【说到五军团,那么他们的事迹就不得不说了, 刚开始五军团收到的命令是要求他们守三天三夜, 后来变成了六天六夜, 但最终他们在这里守了九天九夜。】

【五军团并没有死板地等着敌人前来进攻, 而是主动出击, 逼迫敌军13师呈战斗队形展开, 迟滞其推进的速度, 完成任务后, 紧急朝渡口前进。】

天幕下,三国时期,蜀汉军营。

赵云肃然起敬,对诸葛亮道:“丞相,这五军团真乃铁军啊!任务时限一再翻倍,强敌压境,他们非但未溃,反而以攻为守,主动拖住敌人。这份韧性,这份主动求战的精神,堪称军人楷模!”

诸葛亮郑重地点了点头:“不是被动挨打,而是通过积极的出击,时刻掌控了阻击战的节奏,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全身而退。这样的战例,当载入兵书”。

【5月9日, 微操大师刚发出一条新指示, 命令巧家驻守的部队过江,往皎平渡方向前进,企图侧击我军。】

【此时龙云的电来了,龙云电报里说自己的部队按照微操大师的指示到达了仁和渡口, 并没有发现我军的踪迹。他要判断我军应该已经全部过江了。】

天幕下,人们嘲笑道:“.....判断对了,但没什么用了”。

【就在这一天, 我军的后卫——五军团也渡江完毕, 薛岳的部队因为无船渡江, 部队拥挤在江边乱哄哄的, 不时有打架斗殴的事情发生, 与我军渡江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描述的敌军混乱景象,再回想我军渡江时那井然有序的场面,不禁感慨道:“同是军队,一边是‘渡河司令部’、‘对号入座’、令行禁止;一边是拥挤混乱、斗殴内耗。这鲜明的对比,已然昭示了最终的胜负。治军之道,在此刻高下立判!”

“这次渡江,”

【敌人无船可渡, 渡过金沙江, 就至少需要4~5天的时间, 我军再一次取得了主动, 最后给大家念一段总舵手在会理说的话吧。他说, 为了进攻而防御, 为了前进而后退, 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 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 天下的事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你想这样,偏一下子办不到, 等你转一圈回来, 事情,恰恰又办成了。】

天幕下,人们皆默然咀嚼着这段话,脸上露出深思、赞叹、恍然等复杂神情。

汉朝。

张良:“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妙啊!此语道尽了战略迂回的真谛。不执着于一城一地之得失,不困于一时一事之进退,他的话,属实是洞悉世事规律,大贤!”

刘邦收起了惯常的嬉笑,正色点头,感慨道:“听着这话,再想想那微操大师的做派,嘿,一个是在江边胡乱扑腾,恨不得把每一块石头都摸一遍;另一个呢,是早就算好了要过江,甚至算好了过江后该干什么,至于从哪儿过,怎么过,不过是手段罢了。高下立判,高下立判啊!”

唐朝。

李世民缓缓起身,在殿中踱步,沉声道:“‘天下的事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此言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为君者,最易陷入的迷障,便是自以为意志可主宰一切。”

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群臣,“总舵手却指明了另一条路: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你想强渡,偏遇急流,那便绕行;你想直进,偏有强敌,那便侧击。这看似走了弯路,实则是唯一能抵达目标的‘直路’。”

房玄龄深深拜服:“陛下圣明。总舵手此论已将兵家‘诡道’上升至世间万物的常道。我等必将时刻牢记此话,避免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至此,巧渡金沙江圆满完成。

但是,危机还未解除,此时南面的薛岳虽被金沙江暂时阻隔,但追上了只是时间问题,东面是湘军,西面是绵延不绝的荒地,我军此时只有一个选择——北面的大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