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山涧影竹的新书 > 第285章 找他帮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天,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洒在了杨坤龙的桌面上,他正坐在场部办公室里,专注地批阅着一堆文件。桌上摆放着整齐的文件夹和几支笔,显得井井有条。

窗外的蝉鸣声此起彼伏,但似乎并没有打扰到他的工作节奏。就在这时,朱萍轻手轻脚地走进了办公室,她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朱萍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鼓起勇气走向杨坤龙的办公桌。她轻声地说道:“杨场长,您现在有空吗?我有些事情想跟您商量一下,可能需要您帮忙。”

杨坤龙抬起头,目光从文件上移开,落在了朱萍的身上。他注意到朱萍的表情有些不寻常,便放下手中的笔,示意她坐下。

坤龙放下手中的活计,他正忙于处理一堆文件,每一份文件都需要仔细审阅,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要求。他抬头望了朱萍一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歉意,然后他用温和的语气说道:“请您稍等几分钟,等我把手中的文件批阅完可以吗?”

朱萍点了点头,她理解坤龙的工作重要性,回道:“可以的,您不用着急,我在这里等您。”

坤龙感激地笑了笑,然后他指了指办公室角落里那张靠墙的布沙发,对朱萍说:“那您先坐会儿,我这马上就完。”

坤龙的办公室布置得简洁而温馨,那张布沙发是深蓝色的,上面摆放着几个柔软的抱枕,旁边的小茶几上还放着几本杂志和一盆生机勃勃的绿植,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朱萍走向沙发,坐了下来,她环顾四周,注意到墙上挂着几幅风景画,画中的山川河流色彩斑斓,给办公室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

她随手拿起一本杂志翻阅起来,杂志的内容丰富多样,从最新的科技动态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应有尽有。朱萍一边翻阅,一边等待坤龙完成他的工作。她知道坤龙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对待工作总是全力以赴,这也是她一直欣赏和信任他的原因。

坤龙继续埋头于文件之中,偶尔拿起笔在文件上做些批注。他的工作台整洁有序,除了必要的办公用品外,还摆放着一个相框,里面是他和家人的合影,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他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朱萍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她试图用观察周围环境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紧张。她知道,今天她必须和杨场长进行一次重要的对话。

她来这里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那就是希望能够在现有的猪场基础上,扩建一排新的猪栏。这个想法已经在她脑海中盘旋了许久,她知道这将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更多的投资,以及更多的责任。

她想象着新的猪栏将会是什么样子,是否能够为猪只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是否能够提高猪场的整体产能。

她知道,这样的扩建计划需要仔细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不能有半点马虎。她也清楚,这样的提议可能会遇到一些反对意见,毕竟任何改变都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朱萍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心情。她知道,她必须展现出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才能说服杨场长支持她的计划。

她再次环顾四周,试图从这个熟悉的环境中汲取一些力量。她看到了窗外那片广阔的田野,那是猪场的未来,也是她心中梦想的所在。她知道,只要她坚持下去,她的梦想终将实现。

随着猪场的经济效益逐渐增长,她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最初的老猪场,建于六十年代,那时是为了满足全农场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的自供猪肉需求而建立的良种场。

当时的建筑规模并不大,整个猪场的建筑面积大约只有1千平方米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猪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猪场又扩建了一幢新的猪舍,年出栏肥猪的数量也增加到了大约1千头左右。

然而,这样的规模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朱萍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扩大规模,提高产量。

她雄心勃勃地规划着,希望年出栏量至少能达到三千头以上。在当时的社会竞争环境中,虽然她的猪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朱萍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然而,由于资金的限制,她虽然满怀激情,却也只能无奈地望天叹息。尽管她有着满腔热血和对养殖事业的热爱,但在缺乏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她也只能望洋兴叹,无法将梦想变为现实。

因此,她特意前来,首先是为了向杨场长详细阐述她的未来规划。她已经深思熟虑,制定了一个全面的发展蓝图,希望能够得到杨场长的支持和认可。她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

其次,她还希望杨场长能够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帮助她向农业部门申请到一笔宝贵的专项资金。她深知,对于像她这样致力于生猪养殖业的创业者来说,资金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她已经参加过多次生猪研讨会,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她接触到了许多同行,了解到那些规模较大、经营得当的猪场,往往能够获得来自农业部门的专项扶助。

这些同行的成功案例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注意到,这些猪场之所以能够获得扶助,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环保处理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因此,她计划在自己的猪场中也实施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期达到申请专项资金的条件。

她还考虑到了环保问题,因为她知道,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只有那些能够做到绿色养殖、有效处理废弃物的猪场,才有可能获得政府的扶持。

因此,她打算在猪场中引入一些环保型的设施和技术,比如沼气池和生物发酵床,这样既能解决猪场的废弃物问题,又能产生额外的能源和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她的规划中,还包含了对员工培训的重视。她认为,一支专业的团队是猪场成功的关键。因此,她计划定期举办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从而提升整个猪场的运营效率。

她带着这些详细的计划和期望,找到了杨场长,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和支持。她相信,有了杨场长的协助,她的猪场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质的飞跃。

她心中怀揣着一个宏伟的梦想,那就是将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推向更高的巅峰,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她深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她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特别是政府的项目扶助,来加速企业的发展。然而,她也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要想获得这样的扶助,难度是巨大的。

她开始左思右想,反复琢磨,寻找可能的解决之道。她知道,自己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帮助她打通人脉、拓展渠道的关键人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想到了杨场长。杨场长在当地有着广泛的人脉和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她的猪场无疑会如虎添翼,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