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辽沈战役打响。
钱彦已升任团参谋长,率部参加锦州攻坚战。
锦州城防坚固,守敌负隅顽抗。
我军多次强攻受挫,伤亡惨重。
关键时刻,钱彦提出一个大胆计划:
利用他侦察时发现的一条废弃下水道,派突击队潜入城内,里应外合。
\"太危险了!\"
团长反对,
\"一旦被发现,就是全军覆没!\"
钱彦坚定地说:
\"首长,让我带队去吧!我在苏区时有过类似经验。\"
夜幕降临,钱彦率领三十名精兵,悄然潜入恶臭扑鼻的下水道。
黑暗中,老鼠从脚边窜过,污水没至膝盖。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出口——一处被铁栅栏封住的老井。
钱彦用绳索和手榴弹巧妙地炸开栅栏,突击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敌军指挥部后方。
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升空,总攻开始!
里应外合之下,敌军防线迅速崩溃。
锦州解放后,钱彦因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但没等他喘口气,部队又奉命急行军赶往黑山,阻击廖耀湘兵团西进。
黑山阻击战打得异常惨烈。
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发起一波又一波冲锋。
钱彦所在团伤亡过半,弹药也所剩无几。
\"同志们,人在阵地在!\"
钱彦带头跃出战壕,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白刃战。
他挥舞着大刀,将戏曲武功与实战结合,连续砍倒五名敌军,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就在战斗最激烈时,一发炮弹在钱彦附近爆炸。
他只觉得右臂一阵剧痛,随即失去了知觉。
当钱彦再次醒来时,已躺在野战医院的帐篷里。
军医告诉他,弹片击中了他的右臂,虽然保住了胳膊,但可能会影响灵活性。
\"我还能拿枪吗?\"
钱彦急切地问。
军医叹息:
\"拿枪可以,但像以前那样使大刀...恐怕难了。\"
这对自幼习武的钱彦无疑是沉重打击。
更让他焦虑的是,一直没有文绰的消息。
她随部队参加塔山阻击战,那里打得比黑山还要惨烈。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钱彦被批准短期休养。
他拖着伤臂,走遍各个野战医院,寻找文绰的下落。
就在他几乎绝望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文绰正在给伤员换药,左眼蒙着纱布。
\"文绰!\"
钱彦声音颤抖。
文绰猛地回头,手中的药盘\"咣当\"落地。
两人紧紧相拥,生怕对方再次消失。
原来,文绰在塔山阻击战时,为抢救伤员被弹片击中左眼,虽然保住了眼球,但视力严重受损。
战后,她主动申请到野战医院帮忙。
\"还好是左眼,不影响我打枪。\"
文绰故作轻松地说,却掩饰不住声音中的颤抖。
钱彦心疼地抚摸她的面颊:
\"疼吗?\"
\"不疼。\"
文绰摇头,泪水却打湿了纱布,
\"就是...以后可能没法指挥合唱了。\"
钱彦将她搂入怀中:
\"等全国解放了,我给你拉二胡伴奏,你慢慢唱。\"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
钱彦和文绰短暂团聚后,又各自随部队入关,准备参加平津战役。
临行前,两人站在山海关上,眺望南方。
\"等打下北平,我们去看天安门。\"
文绰说。
\"好,还要去颐和园,听说那里美极了。\"
钱彦笑着补充。
两人相视一笑,十指紧扣。
他们知道,前方还有更艰苦的战斗,但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