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时节,京城护城河黑水翻涌,腐臭冲天。朱由检站在城楼上,看着河面漂浮的死鱼皱眉,将沾着秽物的绸缎帕子甩在地上:“工部、都水监、顺天府尹,三日内必须拿出治河之策!若再无作为,统统革职!”】
【朝堂之上,争论声此起彼伏。】
【工部侍郎擦着冷汗:“陛下,河道淤塞已久,唯有征调民夫疏浚!”】
【都水监正却摇头:“年年清淤,年年复堵。沿岸工坊排污、百姓倾倒垃圾,才是根源!”】
【顺天府尹苦着脸:“禁排污令已下,可绸缎庄、染坊拒不执行,说停工便要破产......”】
【新科进士苏明远越众而出:“堵不如疏。臣在江南见百姓用竹筐养鱼净化水质,或许能改良此法?”】
【都水监衙门内,气氛剑拔弩张。】
【老河工王长顺敲着竹杖冷笑:“鱼能治水?我挖了四十年河道,从没听过这般荒唐话!”】
【西洋传教士徐日升展开图纸:“在威尼斯,我们用石头加固河岸,再设排水暗渠。”】
【苏明远抓起一把腥臭的河泥:“王师傅,竹筐里填碎石、种水草,既能滤污又能固堤;徐先生,暗渠设计就拜托您了!”】
【首次试验在暴雨夜展开。】
【竹筐刚沉入河底,就被湍急的水流冲散;暗渠因坡度设计失误,反而加剧了污水倒灌。王长顺叉腰大笑:“我早说这是瞎折腾!”】
【“再试!”浑身湿透的苏明远抹去脸上的雨水,“竹筐改用铁链串联,暗渠重新测量坡度!王师傅,您的经验才是关键!”】
【转机来自洗衣妇人的抱怨。】
【“苏大人,这河水脏得很,洗出来的衣服全是怪味!”李婶举着褪色的粗布,“以前用皂角洗衣,水还能浇菜,现在......”】
【苏明远眼睛一亮:“皂角能去污!若在竹筐里种植皂角树,树根吸收污水,果实还能循环利用!”】
【改良后的“生态滤污筐”震撼登场。三层结构中,上层种皂角树,中层铺木炭、砂石,下层养食藻鱼。当清澈的河水从筐底流出时,围观百姓发出惊呼。】
【“真的变清了!”孩童们趴在河边,伸手触碰游动的小鱼,“还能看见河底的石头!”】
【但新的矛盾随之爆发。】
【“不行!在我家染坊旁种树,影响采光!”绸缎庄老板挥舞着地契,“没阳光晒布,损失谁来赔?”】
【渔民也不满:“鱼都被框在竹筐里,我们上哪捕鱼?”】
【工坊内,众人再度陷入僵局。】
【徐日升转动地球仪:“可以设计可移动的滤污船,定期巡河。”】
【王长顺却捡起一块青砖:“用陶土烧制镂空滤污砖,嵌在河岸,一劳永逸!”】
【苏明远沉思片刻:“不如双管齐下!再设‘净水税’,排污多的工坊多缴税,用来补贴渔民和种树的百姓。”】
【这场河道治理迅速蔓延至全国。】
【“客官,试试我们的‘净水茶’!”杭州茶馆小二吆喝,“用滤污筐净化的虎跑泉水,泡茶更香!”】
【金陵城推出“水上集市”,船只穿梭在清澈河道,售卖用净水培育的莲藕、菱角;更有匠人发明“自动捞污船”,螺旋桨搅动水面,垃圾自动归集。】
【然而,暗流在平静下涌动。】
【“陛下!河道种树破坏风水!”风水先生联名上奏,“近日京城地震,定是此因!”】
【黑市上,竟出现了倒卖“假滤污砖”的奸商,用劣质陶土制成的砖块入水即碎。】
【朱由检召集群臣、匠人、百姓代表,在午门前展开辩论。】
【“我家的菜地靠着滤污河,青菜长得比往年壮实!”老农举着青翠的菜叶。】
【苏明远呈上新型“太阳能曝气机”:“用日光增氧,死水也能变活!”】
【最终,朝廷颁布《河道新规》:沿河设“水保巡查使”,百姓可举报排污;设立“碧水学堂”,传授净水知识。】
【当第二年荷花盛开,京城护城河波光粼粼。岸边皂角树垂下绿影,孩童在浅滩嬉戏,洗衣妇人的棒槌声与商贩的叫卖声交织。朱由检站在城楼上,看着这幅生机勃勃的图景,对身旁太监道:“原来,一条河的新生,能唤醒整座城的活力。”】
【河道新规推行三月,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暗潮汹涌。】
【“苏大人!不好了!”巡查使气喘吁吁冲进衙门,“通州段滤污筐被人连夜破坏,河水又开始发黑!”苏明远赶到现场,只见漂浮的碎陶片上刻着“绸缎行”标记。】
【绸缎庄老板赵有德被带到公堂,仍梗着脖子狡辩:“我就不信,种几棵树、摆几个破筐,能比我染坊的生意重要?”】
【旁听的李婶突然站起:“赵老板,你家排污把我家井水都染蓝了!我孙子喝了拉肚子,这笔账怎么算?”】
【与此同时,净水技术的革新引发了新商机。】
【“卖净水菌啦!撒一把在池塘,三天变清!”江湖术士举着陶罐吆喝。不少农户上当,结果鱼苗全死。】
【苏明远怒拍桌案:“立刻查封假药!王师傅,您带人研究真正的净水菌种!”】
【老河工王长顺却挠头:“菌种是啥?但我知道河里的田螺、河蚌能吃脏东西......”】
【经过反复试验,“生物净水法”诞生——在滤污筐中放入田螺、河蚌,搭配净水草,形成天然净化链。】
【“这法子好!”渔民老周眼睛发亮,“田螺养大了还能卖钱,一举两得!”】
【但新问题又出现了。】
【“苏大人,上游的工坊把污水排到支流,绕开了滤污区!”下游村民举着发黑的河水告状。】
【西洋传教士徐日升指着地图:“或许可以建‘分流闸’,强制污水进入净化区。”】
【苏明远却摇头:“此法治标不治本。传令下去,召集染坊、酒肆的掌柜,本官要和他们谈笔‘买卖’。”】
【染坊内,掌柜们满脸警惕。】
【“苏大人,我们要是停工治污,全家老小都得喝西北风!”】
【苏明远不慌不忙展开图纸:“若用草木灰沉淀污水,残渣可制肥料;废水经皂角树过滤后,能用来浇灌桑田。如此一来......”】
【绸缎庄赵有德突然打断:“且慢!若真能变废为宝,我愿出银钱支持!”】
【这场谈判催生了“循环工坊”新模式。染坊与农户合作,污水净化后灌溉农田,产出的作物又供应工坊。河道边出现了“净水集市”,商贩售卖用净水养殖的鱼虾、用净化废水浇灌的果蔬。】
【然而,更大的挑战来自天灾。】
【暴雨连下七日,山洪裹挟着泥沙冲毁了半数滤污设施。】
【“完了完了!”百姓们望着浑浊的河水痛哭,“白费这么多功夫!”】
【苏明远却在泥水中发现生机:“大家看!那些没被冲走的滤污砖,竟减缓了洪水冲击!”】
【众人恍然大悟,立即改良滤污砖结构,增加锚钉固定,并在河道上游种植大片竹林固土。】
【当洪水退去,新的奇迹悄然发生。】
【“苏大人!快来!”李婶拉着他跑到河边,“滤污区下游出现了野鸭子,还有从没见过的花!”】
【徐日升激动地翻开笔记:“这是生态复苏的征兆!水中微生物增多,吸引了候鸟栖息!”】
【崇祯二十五年春,第一届“碧水节”在京城河畔举行。】
【“看呐!河灯漂起来了!”孩童们欢呼着,纸灯照亮清澈的水面。】
【绸缎庄赵有德也在人群中,他的染坊已挂上“绿色工坊”的招牌。当苏明远走过时,他抱拳笑道:“苏大人,当年是我短视。如今才明白,护好这碧水,就是护住了财源。”】
【碧水节的余韵未散,北方边境传来急报:“大同护城河因战事污染严重,井水皆成毒水!”苏明远临危受命,带着治河队星夜驰援。】
【“这水黑如墨,腥臭熏天,怎么治?”当地百姓摇头叹息。】
【王长顺却蹲下身子,抓起河泥闻了闻:“水里有火药残渣!当年宋金交战,我祖父说过用芦苇吸附毒质……”】
【徐日升补充道:“可搭配西洋的硫磺中和法,双管齐下!”】
【治河队刚要动工,却遭到守将阻拦。】
【“河道乃兵家要冲,岂能随意改造?”将军横刀立马,“万一影响城防,你们担得起责任?”】
【苏明远展开图纸:“将军请看,我们用浮岛式滤污装置,战时可快速拆卸;岸边埋设的陶管暗渠,还能作为紧急排水通道。”】
【改良后的“战用净水系统”令人称奇:芦苇浮岛随波浮动,自动吸附污染物;地下暗渠连接着城中水井,内置多层滤网。当第一股清水流入水缸,百姓们跪地叩谢。】
【“这水……比战前还清甜!”老妪捧着水碗落泪。】
【这场边境治水,意外催生了新发明。】
【“苏大人,将士们行军时缺水怎么办?”士兵问道。】
【随军匠人立刻打造出“便携滤水囊”——牛皮缝制的水袋,内置活性炭与薄纱,河水挤过即能饮用。】
【更有人发明“行军净水灶”,灶台下方连接滤水装置,做饭烧水的同时完成净化。】
【治水技术的传播,让不同地域的智慧碰撞出火花。】
【岭南商人带来“荔枝壳净水法”:“荔枝壳烧灰,能吸附水中异味!”】
【西域驼队贡献“砂滤秘方”:“用细沙、鹅卵石层层过滤,再滴入骆驼奶杀菌。”】
【苏明远将这些方法汇编成《天下净水录》,刊印后免费发放。】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盯着天幕里发黑的护城河,把手里的茶碗狠狠砸在地上:\"徐达!现在管河道的是谁?让他提着脑袋来见朕!\"徐达立马抱拳:\"末将这就去!顺便查查有没有人往河里倒垃圾!\"
刘伯温摊开《河防通议》说:\"陛下,元朝留下的运河堤坝有不少裂缝,得先加固。\"常遇春挠着头插话:\"要不把俘虏的元朝水工抓来干活?他们肯定知道怎么修河!\"
朱元璋一拍桌子:\"都去办!再让百姓每家出一个劳力,治不好河不许回家!\"李善长推了推算盘:\"陛下,征调民夫得给口粮,要不从官仓先拨些?\"朱元璋瞪他一眼:\"只要能把河治好,粮食随便拿!\"
永乐位面
朱棣看着天幕里被冲散的滤污筐,手指敲着龙椅扶手:\"郑和!下次出海多带几个懂水利的洋人回来,把这净水法子学透!\"郑和连忙应下:\"臣遵命!顺便把威尼斯修运河的经验也带回来。\"
解缙凑过来说:\"陛下,咱把治河办法写成《永乐水典》,子孙后代都能用!\"姚广孝却皱眉:\"河道关乎风水,开挖新渠得选好方位,不能坏了龙脉。\"朱棣想了想:\"让钦天监跟着治河队,看好日子再动工!\"
夏原吉推了推算盘:\"陛下,修河费钱,不如让富商出资,给他们在河边建码头的特权?\"朱棣眼睛一亮:\"传旨!谁出钱多,就封谁做'治水侯'!\"
宣德位面
朱瞻基捏着鼻子推开窗户,又被臭味熏得后退几步:\"杨爱卿!百年后的人连条河都治不好,像什么话?\"杨士奇擦着汗说:\"陛下息怒,先在京城附近选条小河试点?\"
于谦大声说:\"让士兵帮忙挖通堵塞的支流!\"杨溥发愁:\"可挖出来的淤泥没地方放。\"
朱瞻基挠头:\"发动百姓!谁想出好办法,赏百只极品蛐蛐!\"小太监小声说:\"陛下,御花园的荷花能净水,能不能种到河里?\"朱瞻基眼睛一亮:\"快去挖几株试试!\"
嘉靖位面
朱厚熜看完天幕,转头问严嵩:\"严卿,龙虎山的道士能不能让河水变清?\"严嵩马上说:\"陛下圣明!臣请天师做法,念咒让污水退散!\"
戚继光皱眉:\"末将觉得还是得修堤坝,用石头砌得结结实实。\"胡宗宪补充:\"沿海清理河道时,渔民会用网兜捞垃圾,或许能借鉴。\"
郑以伟急得直跺脚:\"用洋人法子、道士做法,成何体统!祖宗没这么干过!\"朱厚熜一甩袖子:\"都试试!哪个有用就用哪个!\"
隆庆位面
朱载坖看着绸缎庄老板阻挠治河的画面,气得拍桌子:\"张居正!这些商人眼里只有银子,不管百姓死活?\"张居正展开图纸:\"陛下,设个'河道衙门',专门管这事。再对排污的工坊征税,用这笔钱治河。\"
高拱一拍桌子:\"谁敢破坏治河工程,就让他天天去河边捞垃圾!\"王崇古笑道:\"俺答汗那边也有河道污染,要是合作治河,还能换马匹!\"
礼部尚书犹豫着说:\"陛下,有些治河法子不合规矩......\"朱载坖摆手:\"只要能让河水变清,百姓不受臭,大胆去干!再办个'治水大赛',谁有好点子就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