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 > 第221章 河阳令田怀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帝微微蹙眉,北方边界是首都长安至关重要的战略屏障,在后世历史中正是刘邦由此攻入武关,直捣长安,最终逼迫嬴子婴投降,灭亡秦朝。

“朕希望能听到更为详尽的说明!”

...

在华清宫一间装饰精美的暖阁里,扶苏与蒙毅相对而坐,两人之间隔着一张雕刻着龙凤纹饰的檀木茶桌。桌上有一香炉袅袅升烟,散出一股浓郁甜润且略带中药清香的气味。

蒙毅轻轻嗅过那缕香气后继续:“若要说起北地诸事,实则渊源颇久矣。”

“那是燕昭王时期的典故,对于秦而言正值孝公十四年。彼时距离长平血战已然数载。”

扶苏眉头轻挑,心想蒙毅怎么不追溯到更遥远的盘古时期呢?秦孝公十四年相当于公元前307年左右的事迹了... 接下来便浮现出记忆中的一场大战。当年六国之一齐、韩曾结盟共伐秦国欲趁势占取周天子的部分领土...

齐湣王为了阻止这次联盟顺利进行选择贿赂燕将乐毅从而打乱原有计划。

但是这并没能真正缓解危机——之后的战争局势迅速转向不利于楚军发展,先是魏冉带领大军拿下汉水南部区域; 不久白起率部队再度深入攻击, 施行引河水灌注方法成功摧毁楚都城,令无数民众殒命…

燕昭王败退后被迫远徙淮阳(现属河南省), 继而重新确定临时都府所在地。

正是因为这一役立下赫赫战功使得白起封号\"武安君\".

屈原也在这一年悲愤交加投入汩罗江结束自己生命。

... 这种情怀至今难忘 啊!

然后,扶苏目光投向蒙毅:\"那经历那次惨败后难道楚还有翻身之力?”

对方含笑回答:\"国土宽广资源丰富具备多种产业支持如制盐铸铁之类, 加之水运交通便利导致商贾兴旺蓬勃并非轻易一次冲突就会彻底垮台的。\"

...

(以下根据要求删节和改动内容省略部分内容直至结尾)

------------

大殿内寂静无声,仅剩下窗外偶尔几声鸟鸣传进来。

望着外面阴霾密布天气,内心复杂万分感叹道前任统治者给自己遗留下来诸多问题实在不容忽视啊!尤其想到为何曾经着名将军坚持从特定方向出兵征战而不是利用地形优势采取另外更直接路线推进更加令人疑惑难解......

“赵川?就是自称是赵家后人的那位吗?”高强思考了一下回答道:“这是个懂得大势之人。”

嬴政开口道:“如果朕任命他为南阳郡的郡丞会如何?”

高强顿时眼神一亮:“陛下此计,妙哉!”

然而他随即露出了一丝隐忧:“南阳本就有许多赵氏旧人,若是让赵川成为郡丞,恐怕会让当地民众有别的想法。”

嬴政摇头道:“当初朕便说过,远方百姓未归,需怀柔以安其心。后来我便去北部巡边……”

“如今赵川进献国策助我获取巨额利益,这便是功绩,当论赏罚分明。重用此人恰好可以向南阳的人树立榜样……”

嬴政未说出口的是,赵国已然亡矣,这些被边缘化的旧贵族,大抵只盼着重回祖上那富足的生活。

谁坐皇位姓嬴或者姓赵,并非他们在意之事。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嬴政生母乃正宗赵国公族之后,自然对赵国贵胄颇有吸引。

诸如当年孝成王赵歇执政之时,赵国人几乎占据了秦国中枢要职。

此外提拔一些家族却忽视另一些家族亦可分化瓦解其势力。

已经得权者必守护自己所得,而失权者必然谋求反攻。

后世人称之为“以斗促建”……

南阳能这样做,也是因为北方有重兵把守潼关,再往北便是最骁勇善战的咸阳大军。

嬴政心中盘算,待时局更稳,可在洺河畔修一座祭拜赵括的祠堂,借此进一步笼络赵地民心。

就如同后代敬奉文天祥一样,爱国志士值得铭刻于世。

至于效忠的是哪家王朝,并非首要考量。

“若无成果之前,不便多言。”高强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告退离去。

然而在御赐的马车上,看着卷宗中提到的公厕建造方案时,陷入深思。

……

嬴政重新披起黑熊毛披风步出阁楼。

需用凉意唤醒自己略感疲惫的状态。

想不到南阳事务复杂超过预期,但及时弥补还来得及。

微风拂面,神清气爽,此刻来看那些积压心间的愁云也不足为惧。

相较于东部各地的错综复杂的局势,近在眼前的南阳实则简单解决。

因离国都咸阳极近,军事威慑足以支撑一切策略。

解开旧怨需缓急得当。

若高强调往南阳主事,改革地方吏治想必可行。

这样一来,新政可落到实处。

百姓所求无非安居乐业。

嬴政笃信推广铁器工具必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新式犁具与耧车投入使用定使耕地更快更易。

如此以往原本十数日耕种量可缩短至七、八天即可完成。

从木制到铁制工具转变带来质变飞跃显而易见。

省下时间无论是替官府打工或入山采药皆有助于提升收入环境。

嬴政遥想咸阳章华南池,进而想到云梦大泽广袤景象。

如果填湖造田,是否增添更多好地呢?

不过立刻放弃念头。

并非担忧生态平衡问题而是想到史书记载蝗害从北方干旱扩展到长江流域恰因人为增加粮食产量围湖垦荒导致湖水调节失效灾害频繁发生形成大面积适蝗环境致使蝗灾频仍例如明代某个时期始自北方一路南扩造成民不聊生结局。

再联想到某位失去工作的驿卒喊出“赋税减免”引起天下动荡之景。

心中不禁悲叹朝臣误己最后自刎收场的故事。

...

在将此念打消之后,嬴政思索如何促进南阳民生富裕。

俗语讲靠水吃水靠山吃山。

而境内拥有汉水和云梦泽的区域完全可以通过渔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

何不用桑基鱼塘模式。

现代江浙一带常见这种结合农业方式但已被光伏取代。

替代理由鱼值钱而且养鱼相比种植经济价值突出

世间喧嚣,皆为名利。

只要把赏金提得足够高,应该会吸引不少人参与吧。

届时天下各郡相互嘲笑攻击,或许就能减轻他们对嬴家的怨恨。

嗯,不过具体的操作流程还需进一步斟酌。

…………

荥河郡,河阳邑。

这里曾是周王朝的核心区域,秦灭周后,丞信侯将此地划作自己的封邑,并把荥河郡的行政中心设在东边的郑阳县。

一则因地势更加险峻,二则有贯通黄河与淮水的大运河,加上大型粮库,大丰仓,方便粮食转运至关中地区。

不过自从被罢黜后,这曾经繁华的大城重新收归朝廷管辖。

如同关中,此刻的河阳邑飘着白雪,寒风凛冽。

然而围坐在裴肃面前的一群官员内心更是如寒冬般刺骨。

在他们对面整齐排列的长桌上,堆满了竹简如山丘。

细看发现这里有荥河郡各县的案卷和去年送至咸阳城的会计文书。

后方站着一大群穿着白色獬豸服,头戴高山冠的内监官。

只见他们手中拿着不是惯用的剑,而是算盘。

随着计算声响,除了萧由面色平静外,其他从小到大负责监察郡县事务的官员身体都在发颤。

尤其是监察御史更是不敢正面瞧向裴肃。

可裴肃那张布满风霜的脸上,看到监察御史却露出了戏谑神情。

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的经历,那时他不过是某个小小地方的小吏。

一天某位权贵的私生子拿着一纸伪造文件,要求地方借他粮食物资,声称等到秋收加倍偿还。

如果是一个老练官场的人肯定顺水推舟,给人情债留后路,即使将来不还也有人承担。

然而当时的裴肃初入仕途正热血方刚,于是就凭文书造假罪指控他。

结果是该贵胄认罪后下落不明,他这个查办大案功臣被从中原腹地贬至偏远的西北高原……

此刻看着眼前的所谓被判终身劳役如今在此做御史之人,裴肃脸上带着讥讽的笑容。

ps:感谢各位读者的月票支持!(w)

------------

萧由看了眼裴肃,发觉他对侧的监察御史不断注视,便微笑着问:“廷尉左承莫非识得赵御史?”

监察御史略显尴尬笑了一笑未言语,裴肃哼了声答道:“我和赵御史并无交往,只是觉得他跟某人颇为相似。”

裴肃抚着胡子轻轻摇头,在心里感叹按以往性格早就叫人把这御史绑起来了!

只是现在的自己处事沉稳许多,清楚即使用强把他拿下也难以证实这就是那个当年判罚为终身劳役之徒。

萧由疑惑看了一眼二人后就闭上眼睛不理闲杂之事。

片刻之后一个内监报出统计结果,走近裴肃低声耳语几句。

裴肃目光阴沉环顾四周,问道:“河阳令田怀礼何在?”

一名体态圆润肤色苍白且留着小胡子的中年男人颤抖站出:“田怀礼在这里。”

裴肃挥手两名侍卫进来迅速制伏并捆起来。

萧由皱眉问:“河阳令一直勤恳办事熟练事务,去年获得嘉奖为最佳,裴左承你此举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