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百年诸神 > 第4章 出海怪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顶天立地!

——儒风

很久很久以前,诸神林立,仙妖共荣,彼时的人族势力低微,屡遭天灾侵袭,幸有天神庇佑,方可延绵后世。

据川流经记载,彼时各部族与各种群战乱不休,神之间亦有频繁争斗,生灵死伤无数。

血衣挣扎于世,挪天宇造化,悖天时而抢地利。火祖立薪首阳山,聚各福泽为万众,始有扶风大道。

讲的便是血衣菩萨楼至韦陀行走战场开辟和平之路,火祖燧人氏则以火种保人族,确保薪火相传。

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时代里,人祖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方有如今之繁荣。

不过,就在神的世界,却发生了一件离奇的怪案,至于细节如何,没有文载,无人知晓,只知在那段辉煌时代过后,神便隐居到了另一片未知的世界中,每隔一千冰年派遣一位神常驻众神山,以此监督众生。

神常年不出众神山,自此以后,世上便形同无神,后来的某段时间内,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改变了生灵的命运。

那是一位来自于过去的神。

他是一位无法永生的神,是一位后天创造而出的神,他拥有神的能力,却无法拥有神的命运。

那只因为他与普通人无异,仅有数百年的寿命。

他破碎时空去到未来世界,见到了诸神凋敝的景象,于是展开了浩浩荡荡的造神工程,这些被创造出来的神只无一例外都是百年性命,而造神的过程亦是出乎寻常的艰难。

百年神挑选适合成神的凡尘生灵,指点顿化,随后便是常年苦修,将自身阴暗一面剔出体外,使留存下来的光明升华,进而成神。

而被剔除出来的黑暗之体则由青天神护送往三极海进行埋葬,可就在青天神护埋葬黑暗之际,三极海有奇异的光明之力迸发,这力量不属黑暗,却又份属于黑暗,神护从中看到了无可言喻的爱与希望,于是将这股力量挖掘而出,发现是一股不同于神力的存在,它被主人作为恶体驱除,却作为新的希望之力于斯重生。

神护将这股力量带回众神山培养,不知为何,选择了对神隐瞒此事。经年累月,这股力量渐渐成长,有一日,佛陀大开杀戒,屠戮众生,神出手干预,打杀佛陀,因缘际会下佛陀的血融入了这股力量之中,促使了它的转变。

本来这股奇异之力被青天神护小心地保护着,却终归还是被神发现,于是在一千冰年来临之际,带它离开了这个世界,不知过去了多少年,甚至不知过去了多少个冰年,当这股力量再度回归之时,已是作为青脸佛的新面孔现世了。

他掀起了滔天波澜,引发了诸天战争,无数百年神参与其中,死伤殆尽。

而在此后,他又消失不见,世人以为天下太平,可过了多年,青脸佛再度入世,仍旧惹得天下动荡,生灵涂炭。

他仿佛是灾星,只要现世,就意味着毁灭。

……

弟子听完住持讲解,心内沉甸甸的,老住持一拍小和尚脑壳,气道:“布协还有空听我讲故事?快去瞧瞧一秀师父如何了!”

小和尚摸着脑壳委屈道:“师父,布协师兄正在小藏经阁找救命经书呢,您又认错了人!”

“什么是认错?老衲一双慧眼岂会认错,还敢顶嘴!”他作势就要打,小和尚怕他,赶紧灰溜溜跑去了小藏经阁。

进入小藏经阁尚不到一个呼吸间,又急匆匆地跑出来,大叫道:“师父,一秀大师不见了!”

众人大吃一惊,进了小藏经阁后,就见到儒风与布协昏倒一旁,脸上有血迹,所有经书都散乱一旁,一秀却不见踪影。

老住持哆嗦着下巴,话也说不出来,一旁的弟子有人分析道:“莫非是青脸佛掳走了一秀大师?”

“不可能啊,咱们方才瞧得分明,那青脸佛只取走了经书,随后孑然离去,哪有一秀大师的影子。”

老住持将将稳下心神,赶忙催促弟子救醒儒风与布协,待二者悠悠醒后,道出了事情真相。

……

“取走了一册竹简?”老住持貌似想起何事,倒吸一口冷气,“那竹简并非荣枯经,是山海经啊!青脸佛临去之时带走的竹简并非荣枯经,而是山海经!啊呀呀,邪佛本意竟是山海经,天呐,劫难将至啊!”

儒风摸着脑壳,尚抱有一丝乐观,开解道:“我们被打晕后,就已经不省人事,但师叔那个时候是清醒的,他一定是去追击贼人了!”

众僧不信道:“你师叔受了那么重的伤,怎么还有力气去追击青脸佛?”

儒风一挺胸脯,傲然道:“那是你不知晓我师叔的能为,他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一定会拼下去,顶天立地,知道不!”

住持沉吟道:“事到如今也不是咱们能掌握的局面,快发信谍通知素心亭协助,老衲也要脱下袈裟,做个怒目金刚了!”

儒风不解道:“住持要做什么?”

老住持撸起袖子,努力挤出一点肌肉来给他看,“你瞧,老衲还有力气呢,一秀师父舍己为人,咱们也不能落后,布协,快跟众师兄弟讲清楚,带上罗汉棍,入世救人!”

布协受他感染,战意高昂,蹬蹬蹬跑了出去。

如此战备状态,众僧全民皆兵,儒风本要去寻觅师叔,奈何毫无线索,便留在此地,协同老住持战斗。

半日之后,枉死城金门寺的众位僧人在年迈的老住持带领下,擎着棍子下了山,遇魔杀魔,佛挡杀佛,掀起了不小的动荡,素心亭收到信谍后也紧急备战,向天下各地发布成佛令,请求各地武装起兵响应,以对抗不久之后的大战。

在此背景衬托下,柳未若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她悄然离开金门寺,出了枉死城,一路向东海赶去。

她是追踪的行家,青脸佛纵是通天的神,也一定会留下痕迹,哪怕只有一抹味道,她也足以寻到。判官司且不谈,咱们西画判官司出来的捕快,必定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追踪高手。

一路追踪了近三日光景,来到东海的边缘。正是清晨,有船夫驾船捕鱼,柳未若请求搭载一程,船夫欣然应允。

这是一位被风雨打磨得极为沧桑的中年人,带着自己不足十岁的儿子出海,两相介绍,得知他名唤李腾水,儿子暂无大名,只有个水生的诨名。

上船开拔后,他自己在煮着一锅酒,小儿子掌控着风向,站在船头看海,柳未若怕日头晒黑,事前要了一顶斗笠戴着,此时坐在船上沉默不语。

酒很快沸腾,渔夫拿大碗舀出来,仔细品一口,满足地躺在船舷上乐呵,柳未若憋闷得久了,开口问他:“大哥,最近海上有出过异常的事么?”

“异常的事?”渔夫想了半晌,摇摇头,“最近捕的鱼个头挺大,算不算异常?”

柳未若不置可否,他的儿子忽道:“我爹没说错,鱼特别大,从我记事起还没见过那么大的鱼,我们一家吃上半个月也吃不完。”

柳未若吃了一惊,“多大?”

小儿子拿手去比划,大概是从船头到船尾那么大,像一头牛,柳未若更是讶异,“鱼如此之大,你们的小船是如何将它捕回去的?”

一说起此事,渔夫就笑得合不拢嘴,“怎么说咱也在海上打滚了半辈子,这点风浪还能怕它?这鱼起初是活的,它闹腾,我就下水去割它一片肉下来,这狗东西也怕疼,没多久就消停了。有时候还没回到家呢,就已经一船的肉了,肥美鲜嫩,别人都羡慕得紧咧。可是说也奇怪,旁人下海去捕鱼,却一条也捕不到,他们说我坏了海的命,肯定是捉了东海龙王,天天上我家门口来堵,你说是哪门子道理!”

柳未若奇道:“别人一条也捕不到?”

“嗯啊。”

小儿子坐在船头道:“我爹已经捉了好几条这样的鱼了,今天出海肯定又能捉一条,大姐姐可以尝一尝,生吃也好吃!”

柳未若笑了笑,不再言语,倚在船舷上想事情。

渔夫所讲此事着实奇怪,她决定静观其变。

小儿子打个呵欠,有些倦意,在船头躺下,少顷便睡过去,微微打着鼾声,渔夫见了,笑骂道:“臭小子就知道睡,每天都跟睡不醒一样,也不知道晚上干啥去了。”

少年人觉大,无可厚非,“白天睡觉,莫非是晚上睡不着吗?”

渔夫摆手道:“谁知道,这臭小子近些日子出海打渔,就知道睡觉,但是你别说,他以前不这样,小兔崽子以前是精神着呢,可也就在这大半个月,出海就睡,但你别说哎,他一睡着,大鱼准保上钩!”

柳未若心下一沉,视线专注向那睡熟的小家伙,显然这番际遇足以引起兴趣了,不知在这小娃的身上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

就在此刻,渔夫笑道:“嘿!来了!”

柳未若忙去看,就见水面一阵翻涌,有大鱼跃出水面,肚皮清白,个头极大,打个旋又钻进了水里。渔夫瞧得分明,钩子已嵌进了鱼嘴,一拉绳子,就觉手上一沉,他不急,把绳子绕着桅杆转上几圈,看着水面被大鱼搅起涟漪,笑道:“臭小子又是大功一件,回去一定要多补补。”

柳未若奇道:“每次都是这样的情形吗?”

“不错,噢噢对了,还差了一样。”他抬起头看天,柳未若也抬头去看,只看到了毒辣的日头。

渔夫道:“这个时候天上会飞过去一群黑压压的鸟,我估摸着是蝙蝠,那叫一个多,差不多把天都要挡住了。”

果然,他话刚说完,天就暗沉下来,柳未若急忙抬头看,就见到乌压压一片鸟群飞过,她仔细观瞧,看清楚了那是何物。

果然是蝙蝠。

蝙蝠昼伏夜出,为何白日里出没?

她依稀间记起了曾见过这样的一副景象,若记得不差,此番情景亦发生在曾经救走了挖眼狂魔的怪异事件之中……

不过几个眨眼空当,蝙蝠飞走了,天恢复了晴明,小儿子也醒了。

渔夫下水去割下一大块鱼肉来,一边处理,一边道:“老妹儿,虽说整个小镇就数我运气好,但也不是每次都能打到鱼,这臭小子精神头一足,他不睡,鱼就不来,我不带他,鱼也不来,你说这臭小子是不是天生打渔的命?我也算是后继有人了,臭小子吃穿不愁了。”

奇也。

柳未若对这水生娃娃刮目相看,但决不认为是有神灵护佑,看这情形,是有妖魔作祟,与天上那班蝙蝠若还有牵扯,后果便更趋严重。

一念至此,她不急着去寻青脸佛,反道:“大哥,咱们回去吧,今日我不去海外了,看到如此大鱼,我倒真想尝尝嫂夫人的手艺。”

渔夫更是合不拢嘴,满口应允,当即划船回家。

返程途中倒无异常,水生帮着爹爹处理细腻白嫩的鱼肉,那大鱼带着鱼线在水下转圈,时常惹来渔夫的叉子伺候。

又耗去小半日光景,返回码头,船刚靠岸,就有一人迅雷般跳了来,手中举着一把剔骨刀,一下子就朝水生扎下来!

——

海上风波起,山中龙虎生。

巍巍素心亭,今夜在昏黄时分,起了隆隆地变,好似地牛飞天,碎石纷飞。

达摩院第一时间感知变故,弟子四散而出,火速奔下山门,协助百姓逃命及探查地变源头。

一字辈师叔仅一桶尚留在寺院,率领刑心院弟子扛着锄头铁犁匆忙下山,要做灾后重建事宜,其余弟子则在住持僧辞带领下加固寺院,严防戒备。

夜深了,忙忙碌碌近两三个时辰消耗过去,山下灯火通明,在焦急等待中,僧辞住持终于等来了达摩院的情报。

地海倒流!

地海倒流可是紧要万分,仅凭素心亭之力断然无法平息,住持紧忙遣派弟子下山寻青天大老爷,再一纸信谍发往南疆佛国,请求援手。

既然是地海倒流,除却加固寺院的人手外,其余人守在素心亭也无济于事,便都在住持率领下赶奔红尘,协助百姓安顿及镇压地海倒流。

途中,有后辈弟子见识少,不知地海倒流是何物,住持便讲解道:“所谓地海,是地下之海,咱们虽身处苍茫大地,亦可理解为海上浮岛,这源于海域广袤,无边无际,陆地也不过是漂浮于海上而已,由你我所立之地一路向下,便是汪洋大海了。百川归海是正常现象,可若不正常,你说会如何?”

弟子恍然大悟道:“便引发今夜之象,海水倒灌?”

“正是如此!”

“又该如何平息这般祸端呢?”

“定海,引流!”

“如何定海引流?”

住持朝他脑袋盖了个大老帽,“问问问,还没完了?待下了山我再一一讲解!”

弟子捂着脑袋,强自压下好奇,自此世上少了个勤学好问的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