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府,东部都督府右都督吴玠驻守于此。当他收到朝廷传来的诏令,得知自己将跟随武松一同出兵西南时,忍不住面露兴奋。
身为武将,他遗憾地错过了大明帝国多次对外灭国之战。两年前的灭辽、灭金,一年前的灭高丽之战,以及半年前的灭吐蕃之战,他都未能参与。
只因武植为确保江南地区后方稳定,便派他驻守江南。这些灭国战事他都失之交臂。
虽然武植登基之后,并未忘却他的功劳,封他为侯爵,然而他心中仍存遗憾。如今大明帝国各地局势稳定,一切步入正轨,终于轮到他一展身手的时机了 。
他神色激动,当即便差人将镇南军将领方杰、庞万春、吕师囊、厉天闰等人召集过来,令他们着手整军备战。
想到此次出征大军人数众多,若是等武松率领的人马抵达江宁后再一同出发,水师战船必定无法一次性承载如此多的兵马。
念及此,他写了一封奏报命人快马传递给大军主帅武松,告知对方自己将先行统领镇南军,从江宁登船逆江而上,先抵达夔州路。
武松率领大军行至江淮时收到了吴玠派人传来的奏报。看后欣然同意,他本就打算让吴玠带领镇南军先行出发,未曾想吴玠竟抢先一步向他奏报此事。
另一边,坐镇南部都督府的右都督关胜,也成都府接到了朝廷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诏令。
看到武植的旨意,他如同吴玠一般面色欣喜。这些年他与吴玠都错过了大明朝的数次对外战争,此次自家皇帝陛下终于记起他们了。
关胜立即派人向夔州路、梓州路、广南西路等三路内的驻兵守将传信,严令他们即刻带兵前往夔州路的夔州城集结。
而他自己则带着亲卫离开了成都路,马不停蹄地赶赴夔州城主持大军集结的相关事宜。
一个月后,关胜、吴玠、武松三人所率大军先后抵达夔州路。
夔州城府衙内,武松目光扫过一众将校,豪迈地说道:“此次发兵西南,我等不仅要一举将大理纳入我大明版图,还要顺势将交趾、蒲甘彻底覆灭!”
大堂内一众将领听到武松的话语,脸上涌起了兴奋之色。
原来武植担心交趾、蒲甘两国察觉到此次大明发兵西南的真实意图,进而与大理联合起来对抗大明军队。所以关于覆灭三国的计划,武植仅传达给了部分主要将领。
而绝大多数中低层将校收到的消息,仅仅是要覆灭大理,对交趾和莆甘的事儿一无所知。
韩世忠、关胜、方杰等将领眼中闪烁着兴奋光芒。他们身为大明帝国的高层将领,对此次出兵西南的真正意图了然于心,此时也不禁为皇帝陛下的宏伟手笔所震撼。
不过对于众将而言,战争规模越大、涉及灭国越多,他们所能建立的功劳也就越大,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之事。
武松望着大堂内一众摩拳擦掌的将校,微微点头。随后神色一正,对着众将说道:“我大明王朝乃堂堂天朝上国。既然此次要兴兵覆灭三国,就必须师出有名!否则会让其余列国轻视于我。不知诸位可有良策?”
听到武松发问,一众将校瞬间神色一愣,一时间茫然无措。
他们此前全然没考虑过需要找个出兵理由这回事儿,在他们看来,大明帝国如今国力强盛、武力超群,灭掉哪个国家还不是手到擒来,哪里还用得着什么理由?
可既然主帅发了问,又不能不回答,于是众人纷纷抓耳挠腮,思索起来 。
正当大堂内众人皆缄口不言之时,吴阶阔步出列,拱手向武松说道:“大帅,末将这几年驻守江南期间,对大理国内各方势力的情形有所了解。如今大理国的国主虽为段正严,但大权却被高氏家族的高明量掌控。我大明军队不妨以替大理国恢复正统之名,发兵征讨大理。”
听到吴阶所说的理由,武松眉头微微一挑,这招数他再熟悉不过了。几年前他不正是打着“清君侧,正朝纲”的旗号,率领三十万西北大军兵出潼关吗?这确实是个好理由。
没想到自己不仅曾对大宋朝用过,现在对他国也要使这一招,当真是妙。
武松面露笑意说道:“好,既然如此,那我等大军便打出替大理恢复正统之名,出兵大理。但为让我大明军队更加名正言顺,不如先派出密探,暗中联络大理国的国主段正严。若他愿意归顺我大明朝,我大明定不会亏待于他。”
堂内众将领听了吴阶所言理由和武松的命令后,都纷纷点头附应。
商议既定,武松当即亲手写了一封劝降书,交予随军的锦衣卫,让其即刻潜入大理国将书信呈递给段正严。
锦衣卫领命后小心收起书信,领着一队人马出了夔州城,朝着大理方向疾驰而去。
在夔州城的武松,待锦衣卫带着书信离去后亦未懈怠。他命令各将校筹备整军开拔事宜,二十万大军于夔州路集结完毕后,缓缓朝着大理国边境方向进发。
随着大明军队朝着大理国边境步步紧逼,离夔州路最近的善阐守将收到边境将士的紧急军报后,顿时一脸惶恐。
他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中原新近崛起的大明帝国为何会集兵压境。但此事重大,他不敢耽搁,立刻派人将这一消息传递给身在大理国国都羊苴咩城的国相高泰运。
身在大理国国都羊苴咩城的国相高泰运,收到善阐府守将的奏报后,瞬间大惊失色。
一旦明国出兵攻打大理,最先遭受冲击的必定是与大明接壤的善阐府。而善阐府是他高氏一族的根基所在,绝对不容有任何闪失!
于是他急忙吩咐自己的心腹党羽在都城操持相关事务,自己则亲自率领一众精锐人马,马不停蹄地赶往善阐府主持大局。
大理国国都中,国主段正严得知国相高泰运已离开都城的消息后,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喜悦之色,旋即又无奈地摇了摇头,毕竟高泰运在不在国都,都无法扭转如今大理段氏一族日渐衰落的局面。
段正严想到如今大理国的这般局势,不由得面露苦淽,如今的大理国的高氏一族已牢牢掌控国内八成权力,而段氏一族手中能掌控的权力仅有两成。
若不是大理国乃是由由自己段氏一族先祖段思平所创,高氏一族还需借段氏一族来收买人心,恐怕早就将大理国的王位抢夺过来,哪里还会让段氏坐于王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