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等他知我意 > 第544章 关于此书和人物(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44章 关于此书和人物(1)

书中的时间始于阳春三月,也完结与于三月,我们陪着故事里的人物,走过了四年的时间。

记得故事的伊始,是林幼意介意叫苗苗的小姑娘,是陆南驰别有用心的催债,是黎帆在综合一处小心的对付胡玉如,是穆竞白难以回去的红府,是穆银临和孟京被按着脖子相亲。

故事的结尾,是陆南驰娶到喜欢的姑娘,穆竞白找到合适的伴侣,穆银临心甘情愿和孟京相守一生。

这个结局,符合我心中的结局,也符合大家想要的结局。

其实在《宜嫁宜娶》做预告的时候,穆竞白和黎帆确实是放在了首位。

最后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一cp呢?

是因为我考虑到人物的完整性以及黎帆和穆竞白的两个感情逐步的变化,所以没有把穆竞白直接写成即将离婚或离婚后的状态。

所以大家才能看到一个小姑娘完整的成长线。

还有穆竞白的完整的感情线。

穆竞白没有喜欢的姑娘,因为家族,所以娶了门当户对,发现三观不合后,也坚持了三年的婚姻。

如果没有妻子的出轨和奶奶的病逝,他肯定为了家族和道义,还会坚持。

是黎帆教会他喜欢,他的喜欢不是乍见之欢,是久处不厌。

因此,白帆cp才开始了感情线。

我知道想讲好一个慢热的故事很难,而且男主是二婚,不是纯洁之身就更难了,尤其是前面铺垫了31万字,男主才和前妻离婚。

我想这样慢热的书,足够夭折八回了,所以南意才挑起了戏份大旗。

-

关于人物设定方面,这次我吸取了《宜嫁宜娶》两个男主的经验,所以有了陆南驰的人设,哈哈,主打一个听劝。

陆南驰算是我塑造的比较好的男主,聪明且长情,温润如玉,几乎没有什么槽点,我认为这算是我笔下的最好的男主。

但我更加偏好穆竞白这种不苟言笑,正经禁欲的,哈哈。

所以说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这世上有百样好,也有千样坏。

因为喜好众口难调,所以小说里的人物才能百花齐放。

穆银临这个人物性格,算是比较受欢迎的那种,但却是我花费的心思最少的人物。

通过大人们对这100万字的批评,我也长了不少脑子。

终于认识到看小说就是消遣,所以下本书会少些这些苦大仇深的情节哈。

-

关于这本书的女性人物设定,我很喜欢林幼意。

可能很多大人不能理解。

林幼意之所以前后反差大,是因为她兜底的人不在了,顾及的东西太多了。

父母的爱于孩子而言是没有条件的,就算孩子再不争气,也没人因为别人的孩子优秀,就爱别人的孩子。

老话说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

林向东的爱,没有条件,但陆南驰的爱是有的。

那就是他们相爱,或者他爱林幼意,所有的好都在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所以林幼意不可能像父亲在世时,那样肆意的生活。

所以她知道,婚姻是需要经营的,陆南驰不是她爸。

这样就会导致大量读者认为林幼意这个人设有些塌。

我想不塌的可能只有顾卿那样的,婚前婚后一个样,因为她有底气,她有无条件爱她且经济条件很好的父母兄长。

年轻的姑娘看世界是打打杀杀,快意恩仇,痛打落水狗。

成熟的姑娘对待生活是周全,是妥协,是做人留一线。

-

关于黎帆的人设,有个大人给我留言,说黎帆放在现实中就是穆竞白的小三。

我起笔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点,为了不让黎帆成为穆竞白的小三,活生生写到了30多万字,才开始写感情线。

黎帆是个纯粹的姑娘,一穷二白的姑娘难免不被灯红酒绿的生活诱惑,那些官家小姐难免不被家族裹挟,所以黎帆是纯粹的。

她是穆竞白一手教出来的姑娘,只有这种灵魂挺拔的姑娘,才配的穆竞白俯首称臣。

-

关于孟京,她是正经的官家小姐。

她的性格冷静,进退有度,会顾全大局。

季燕清姐妹是季家的掌舵人,所以她来做媒人,孟京的相亲对象是穆银临这种。

后来分手后,再次相亲的品质明显不如穆银临,也是这个原因。

-

关于男性配角,我最喜欢的是裴澈。

裴澈是底层人物,靠自己逆天改命,相对于陆南驰,宋季铭这种出身世家的人物,我更喜欢裴澈。

他吃尽尽人间悲苦,经历了人性中的恶,但仍旧心存悲悯和做人的底线。

-

戴行按照套路来说,他应该是一个大反派,没有脑子或者心思歹毒,经常给男主找麻烦的工具人,最后啪啪打脸下线。

哈哈,他不是任何人的绿叶,最后还是让他娶了王美音这种大小姐。

只能说作者手下留情啦。

-

我给程嘉写了一个结局,他不算真正的反派角色。

他不是生来就有命运加持的人,他生在小城,靠着自身努力,在大城市安家落户,娶妻生子。

他是普通人。

他肩上的担子很重,他担不起林幼意的未来,但他必须要担起家里四老和老婆孩子的明天。

成长是一次次遇见,一次次相伴,一次次分别,他们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没有对错,因为那是来时的路,也是注定要去往的路。

-

关于陈启,他不是那种底层望着女主的炮灰,用来衬托男主高大上的工具人。

他是有目标有理想的年轻人,他是中国新一代的基层力量。

他和新宁乡的沈德洪,老罗,张书记一样,他们是国家的基石,不是所有努力都能被看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向高位,荣光万千。

所以致敬那些默默深耕在基层工作者。

好人坏人不分国度,哪里都有贪官污吏,也有有志之士,有尸位素餐,也有纯粹的为国为民,结果可以说明一切。

中国今日之腾飞,必然有他们背后的无声的付出。

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不只有一线城市,我们有中国14亿人口,687个城市,一线城市的人口只占了这个国家人口的不到10%,还有90%的人口,生活在一线城市以外的地方,其中还有33%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不是这个国家的底色。

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才生活着大多数的中国人。

所以不是所有基层人员都工作在一线城市,绝大数都深耕在非一线的地方,也许是荒漠戈壁滩,也许是十万深山,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也许还有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