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事情谈好后大家就开始聊一些轻松一点的话题了。

顿时屋里笑声不断,尤其是在听说王卫民今年要结婚的时候,师娘更是再三要求,到时候必须请他们。

到时候无论如何都过去的。

在王卫民再三保证之下,师娘他们才算是彻底放心。

看了看时间差不多了,王卫民就站起来说说道:“师娘,奶奶,时间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

奶奶卡住王卫民说道:“卫民,别着急回去,晚上在这吃过饭在走,奶奶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烙饼。”

“是啊,卫民,吃过饭再回去,要是太晚了,就在这住下,就睡你原来住的那屋。”师娘也出声挽留。

王卫民急忙解释道:“不行,今晚回去有事情,明天我爷爷,奶奶,还有大爷爷他们都要跟我一起去城里,所以晚上要回去收拾一下。”

听了王卫民的解释后,师娘和老师母亲才彻底放手。

两人送王卫民来到院外,再三说道:“下次再来,可不能在带东西,还有一定要留下来吃饭了。”

“奶奶,师娘,你们回去吧,下次说啥我也要尝尝奶奶做的烙饼,我可是老想了。”王卫民笑着说道。

奶奶笑着说道:“行,那下次来,奶奶第一时间给烙饼吃。”

“行,那我们可说好了,我先走了。”王卫民笑着告辞。

说完就骑上自行车往王家哇去了,师傅家隔壁的邻居这时候也都出来了,看着王卫民离开后才开口问道。

“这个是你家那口子学生吗?”

师娘看着王卫民离开的背影,笑着说道:“是我家老陈的学生。”

“我记着最近一个月他都来两次了吧。”

师娘转身笑着对邻居大娘说道:“是啊,这个孩子以前上学的时候,就经常来我们家的。”

“哦,看他骑自行车现在是在哪里上班吗?”

“在四九城上班,做采购,其他的就没怎么说了。”师娘故意这么说道。

“采购好啊,不愁吃喝。”

师娘摆手无奈地说道:“现在这个年份,采购也不好做,你们先聊,我先回家收拾一下。”

说完就和婆婆一起回院里去了。

“我看这人来两次,每次都没空手,不知道送什么东西过来的。”

“还能有啥,肯定都是一些吃喝呗,再说他在城里做采购,手里随便撒一点也够人家吃喝的了。”

“也是,说到底还是人家做好事,对人学生好才会这样,不然你看看隔壁村的武黑子,对学生不是打就是骂,毕业后有谁来看他。”

“别提他了,我家那小子就是课间上厕迟了,也就是比他迟到班里,就被揍了。”

“那种人你看着吧,绝对没有好日子过,说不定以后晚上还要被学生敲闷棍那。”

“所以我说,做人还是要多行好事,这不人家现在就有回报了。”

师娘他们不知道外面邻居聊啥,现在还是在收拾王卫民带过来的东西。

王卫民这次带过来的东西,其实不多,但是在在这个时候很难弄到的,就不如那猪肉,还有猪油。

这就不是你有钱能买到的,大家去公社那供销社,好几次都没有,听他们说已经有一两个月没见到这些东西了。

尤其是那猪肉全是肥肉,足足有四指厚,这更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再看看地上放着的白米和白面,这些东西家里都已经好久没吃过了。

“晚上你把猪油给熬了,别放坏了,油渣收起来等着过年时候包饺子吃,还有这个白面也收起来一点。”奶奶叮嘱道。

师娘点了点头说道:“嗯,听娘的,这些东西按照卫民说的,要藏起来一些,不如都能给他给送人了。”

“哈哈哈,你男子什么品行,你还能不知道吗,你也不是小气的人,不然他这些年也不能这么做。”老师母亲听后呵呵笑着说道。

师娘面对婆婆这么说,立刻解释道:“娘,我也舍不得,可我又不能因为一点吃的天天和他闹吗。”

“再说,无论怎么样,他也是一个读书人,怎么着也要给他留点面子的,娘你不要说我,你不也是一样宠着他吗。”

师傅母亲听后急忙摆手说:“我可不宠着他,我是看你都不说话,我一个已经不能动的老太婆还说啥啊,那不是讨人嫌吗,这事情我可不做。”

“那行,既然娘你也舍不得,那以后我就不给他再从家里拿东西了,到时候我就说是娘你不给的。”师娘一边收拾一边笑着说道。

老师母亲则是笑着说:“这俺不管,我都是要入土的人了,哪还管的了这些,这家早都随便你们两口怎么过了。”

“那不行,你这不是让我得罪人吗?”师娘笑着调侃道。

通过师娘和婆婆的对话,如果被外人听到了,肯定会以为听错了,在这个婆婆强势,孝道大于天的年代。

婆媳之间能这么聊天说话,可见两个人之间关系有多好。

从侧面也能说明,无论是师娘还是老师的母亲,两人都是有涵养的人,更是懂得互相体谅的人。

这样的婆媳关系就是放在后世,也极其少见,因为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生活在一起,难免就会有矛盾。

尤其还是两代人,生活习惯更是不一样,只要有一方不懂得退让或者包容,那家里就绝对不会这么平静。

师傅母亲不再继续说这个事情,而是问道:“卫民送来的工作,你是怎么想的。”

师娘叹了口气,放下手里活坐了下来,一句话都不说。

“我知道你的想法,我和你想的一样,这是一个机会,一个难得的机会吗。”

“以后家里两个孩子都能进城上学,只要高中毕业就能有工作,这多好啊,孩子一辈子都不用在像同龄人一样,在地里刨食了。”

“这些年家里事情里里外外都是你在做,种地多辛辛苦你知道的,既然有机会进城,那就一定要进城的。”老师母亲柔声说道。

师娘点了点头,可是又是一脸的担忧,就怕自己丈夫回来不答应,毕竟太贵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