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到司马炎的话,所有人都很有默契的看向贾充。

此时贾充的脸上只感觉火辣辣的疼。

刘渊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跟他完全脱不开关系。

当初是他举荐刘渊去对付入侵并州的秃发树机能。

又因为刘渊给贾家谋划了大量好处的原因。

贾充对刘渊在并州收买人心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让刘渊的势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后来虽然把刘渊调到幽州司马孚帐下看管。

可同样也是他在关彝进入并州的时候,再次力荐刘渊出山。

原本以为还能像上次那样替贾家谋些好处。

贾充想过刘渊会发展自己的势力。

但没想到此人居然怀有反心。

而且贾家也同样被刘渊逼着交出一大笔粮草。

这件事传到洛阳的时候,就被中原那些世家当做笑话来看。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像贾家那样吃相难看,也不是所有人都像贾充那样善于逢迎媚上。

但在贾充看来,在那些士族面前丢了脸倒还是小事。

这场子早晚都能找回来。

可若是失了司马炎的宠信,那才是真完蛋。

所以贾充根本就没有功夫去理会身旁其余人的目光,而是飞速的运转脑子,去想一个合适的人拦住刘渊。

“晋王,臣以为可使豫州刺史王浑为将。”

“北上阻击刘渊!”

听到王浑这个名字,司马炎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个人的相貌。

此人曾是曹爽的掾属。

因高平陵之变被罢官,后又复出,先后任父王军事,并散骑常侍等职。

大前年和吴国交恶的时候,被任命为豫州刺史,防备东吴方面的动作。

司马炎皱眉一番思索。

魏吴之间,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兴战事。

而蜀国又在进攻陇西方向,同样也没有能力在东线和自己作战。

那王浑就没有必要再坐镇豫州了。

想到这里,司马炎点了点头:

“着即加授王浑为征虏将军,前往徐州调青、徐二州兵马北上剿灭刘渊!”

顿了一下,司马炎又说道:

“来人,去请孤七叔前来!”

贾充闻言心里立刻“咯噔”一下!

司马炎嘴里的七叔便是司马懿第七子司马骏。

此人乃是宗室中比较有才能的人物。

最早在宫中担任散骑常侍为魏帝曹芳讲学。

高平陵之变后,曹芳被废,司马骏曾短暂的出任平南将军都督淮北军事。

后来曹髦身死后,又被调回洛阳再为曹奂讲学。

其实就是曹髦事件后,司马昭不放心别人,用来监视曹奂的棋子。

也正因为如此,才让贾充的心中感到一丝忐忑。

以往自己举荐人物的时候,从来没有司马氏的人参与其中。

今天却单独叫了司马骏前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没一会儿,司马骏便来到晋王府。

见到司马炎后立刻行礼道:

“臣骏拜见晋王!”

司马炎满脸笑意的对司马骏说道:

“叔父不必如此。”

司马骏却再一拱手道:

“礼不可废。”

司马炎闻言便不再拉扯。

“七叔,三叔祖骤然离世,使我司马氏失一长者,大魏失一大纛。因此有宵小之辈欲乱大魏天下。”

“匈奴人刘渊竟然伙同鲜卑人进攻幽州,想要扰乱我大魏北方。”

“孤欲以七叔并豫州刺史王浑前往讨之,七叔可愿往?”

司马骏听到司马炎的话,微微一叹道:

“当初先晋王在时,我便建议他早些把三叔调回来。”

“三叔年事已高,幽州乃苦寒之地,以三叔的身体如何能撑得住许久。”

“谁承想先王竟然先三叔一步离去。”

“更未料竟然埋下今日之祸根。”

“既然晋王托此重任于臣。”

“臣便责无旁贷!”

司马炎闻言大喜:

“有七叔在,刘贼不日覆灭矣!”

司马骏却说道:

“不过在此之前,臣要向晋王要一个人。”

司马炎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七叔请讲,孤无有不允!”

“臣请以散骑常侍王戎为参军同行!”

听到王戎这个名字,司马炎微微皱眉,其余人脸上也露出诧异之色。

原因无他,此人与之前在先王灵前大放厥词的向秀交好。

在向秀身死后又替向秀收殓了尸骨,要知道当时司马炎的命令是决不允许替向秀收尸。

若不是王戎出身琅琊王氏,单凭此举,司马炎就能直接杀了他。

事后王戎被罢免了河东太守的职位,如今正在琅琊老家赋闲。

现在司马骏却点名要王戎,这岂不是在打司马炎的脸。

果然,司马炎面露不虞之色说道:

“那王戎敢替向秀那样的狂悖之徒收尸,可见其人之不忠。”

“此等不忠之人,七叔要来何益?”

“不如换个人选,如何?”

司马骏摇了摇头:

“臣有话要和晋王单独陈奏!”

听到司马骏的话,司马炎挥了挥手,屏退了贾充等人。

“七叔请讲!”

司马骏这才开口说道:

“安世,我并非是要驳你的面子。”

没有外人在场,司马骏自然就不用再端着了。

“刘渊之事,我早就已经听说。”

“也知道了此人的野心。”

“他的目标绝非幽州,很有可能是洛阳。”

“司马炎闻言一惊:

“七叔是不是有些过于夸大了?”

“那刘渊不过一异族,麾下止数万兵马,如何敢觊觎洛阳!”

司马骏没有多作解释。

“王戎此前虽然驳了你的面子,但也足见此人之真。”

“而刘渊想要南下,必然绕不开冀州、青州这条路。”

“即便不为别人,为他他们王家,他也会尽心尽力去做的。”

“这一点安世完全可以放心!”

司马炎点了点头:

“既然七叔都这样说了,那我这就以朝廷的名义下旨征召他。”

司马骏露出满意之色,这个侄儿虽然不如司马攸,但起码是个听劝的。

“七叔把他们支开,恐怕不止是为了这件事吧?”

司马炎话风一转说道。

“确实不止这件事。”

深吸一口气,司马骏面色凝重的说道,

“安世,和桃符讲和吧!”

听到司马骏的话,司马炎脸色骤然一变,从椅子上“唰”的一下站起来。

“七叔这是何意?”

“要孤和那篡逆之人讲和?”

司马骏叹了一口气,这就是他要把贾充等人支走的原因。

要是贾充他们在,司马炎的反应只会比现在更激烈。

也只有以叔侄的身份去论这件事,才有可能让司马炎听进去。

“安世,你先听我说!”

司马炎冷哼一声说道:

“七叔当然要给孤一个完美的解释!”

司马骏道:

“汝父将偌大的魏国托于你手,如今却硬生生的被分为两半,若是汝父泉下有知,岂不是痛断肝肠?!”

司马炎闻言又要开口,却被司马骏制止了:

“这件事错当然在桃符!”

“那个钟会也着实该杀!”

“可你身为大魏晋王,国家安危系于你一身。”

“司马氏之荣耀同样也寄托在你的身上。”

“难道你就不能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

“为什么非要把目光放在桃符身上?!”

“我知道你当初是为了夺回长安,可你可曾料到今日之局面?”

“魏蜀吴三国原本魏独强而吴蜀皆弱。”

“可现在硬生生的变成了势均力敌。”

“你和桃符在关中一线打的不可开交。”

“那刘谌便趁机发兵进攻雍州,想要一举夺回长安。”

“即便不说长安,你也应该能看到如今魏吴之间的局面。”

“大魏什么时候主动向吴国示好过?”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大魏现在已经走向衰弱了吗?”

“而这一切的根源,全都由你当初进攻长安的决定引起。”

“难道你还看不明白吗?”

“你和桃符再怎么说也是兄弟。”

“即便想争天下,也应该在灭了吴蜀之后再争。”

“况且你是大魏晋王,你才是承继你父王正统的人。”

“桃符拿什么跟你争?”

“没人会支持他的。”

司马骏一番话讲的极快,根本不给司马炎插嘴的机会。

等到司马炎反应过来的时候,司马骏的话都说完了。

司马炎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司马骏说的确实有道理。

但他听到的道理却和司马骏讲的有些不同。

当初在得知司马攸和钟会勾结到一起的时候,反应确实有点大了。

也因此给了司马攸逃出洛阳的机会。

若是当初能小心一些,先把司马攸控制起来,今天的局面完全可以避免。

不过有一点司马炎是认同的,自己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司马攸的身上,才一步步的走到今天的局面。

至于讲和?绝无可能!

他都在长安另立新君和自己分庭抗礼了。

这个时候讲和,岂不是承认对方是正统?

就算讲和,那也得是他来洛阳跪到自己面前求自己饶他一命!

想到这里,司马炎点了点头道:

“七叔教导的极是,是我当初太过心急了!”

司马骏还以为司马炎听进去了自己的话。

欣慰的说道:

“安世,我司马氏三代谋划,目标可不只是一个魏国。”

“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便说明你有足够的胸怀。”

“古往今来那些明君,哪个不是有过人的胸怀。”

“当初二兄把王位传给你是对的!”

“假以时日,咱们司马氏必然会在你的手中光大!”

司马炎脸上立刻露出恭敬之色:

“这一切都离不开叔父你们的辅佐!”

司马骏再次点头道:

“还有一句话,我也得告诉你,你就当是逆耳忠言吧。”

“那个贾充,你还是疏远他一些比较好。”

“此人私心太重,非辅国良才!”

司马炎闻言脸上立刻露出迟疑之色。

司马骏倒也没觉得靠着自己一句话就能让司马炎疏远了贾充。

只是作为臣下和长辈的规劝罢了。

三日后,朝廷的旨意下来。

以王浑为征虏将军,司马骏为监军,持节。

调青、徐二州兵马北上平乱!

而在司马炎调兵平乱的时候。

跟随关彝一起返回成都的贾褒,此时却心情复杂。

当初陛下说给关彝放两个月假的时候。

关彝二话不说就带着贾褒和已经改了小名的关皎返回成都。

而这一路上,贾褒都在为如何面对秦氏而感到担忧。

贾褒的心态在被刘谌给女儿赐名的那一刻就变了。

秦氏总不能不给陛下面子吧?

既然要给陛下面子,那她肯定不会为难女儿。

至于贾褒自己,倒是无所谓。

在贾家的时候什么苦没吃过?甚至差点被当成反贼杀了。

秦氏就算要嗟磨自己,也完全可以忍受。

然而到了成都之后,秦氏的表现却让贾褒大吃一惊。

不仅没有丝毫要为难贾褒的意思,甚至连关皎都喜欢的不得了。

反而对那个六年没见的丈夫表现的爱搭不理。

就连汪氏都亲自在宫中接见了贾褒,还赏赐给关皎很多东西。

这让受宠若惊的贾褒对自己此前对秦氏的那些揣度后悔不已。

她哪里知道,这是秦氏从皇后汪氏的那一封信才有的改变。

消息传回成都的时候,秦氏哭的肝肠寸断。

自己在成都日夜盼夫归,谁知道夫君却在外另娶新妇,还生了一个和关关同样小名的女儿。

而且那个新妇还是世家女。

这种哪哪都不如的打击对秦氏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

好在这些年因为刘关两家关系以及都出身普通人家的原因,汪氏和秦氏的关系好的就像姐妹一样。

刘谌亲征后,无人聊天的汪氏更是恨不得天天都跟秦氏在一起。

姐妹受气,汪氏岂能坐视不理?

当即就要给秦氏撑腰。

一封准备让儿子和关关定亲的信便送到了刘谌的手里。

虽然汪氏这个皇后没什么权利,可毕竟是一国之母。

有汪氏给秦氏撑腰,秦氏的胆气立刻就壮了。

你那个女儿再好,好得过未来的太子妃?

紧接着汪氏又把主母之道悄悄地传授给秦氏。

这些都是汪氏这些年在宫中自己悟出来的。

身为主母,绝不能妒,相反还要展示出自己的大度。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而且她是陛下亲自证婚的关彝正妻,谁都夺不走的地位。

这就是她秦氏的底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贾褒到达成都之后,秦氏表现出非常大度的模样。

而当贾褒在聊天中无意间透露出自己在贾家受过的苦的时候。

二人立刻觉得世家女不过如此,勾心斗角的反而不如一般人家。

这也激发了汪氏和秦氏的同情心。

反倒是让贾褒感受到了一些从小到大都不曾感受到过的亲情。

大汉果然和魏国有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