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华巴拉巴拉地讲述了一段,自己曾经在工厂打螺丝的经历。
吹起牛来绘声绘色,说的跟真的一样。
再与他现在全球瞩目的亚马逊购物网的创始人兼总裁身份一比较。
一副穷人家的孩子,创业励志形象立马竖了起来。
让全场所有人都不禁为之震撼。
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和赞叹。
对于这样的目光,赵家华早已习以为常。
在全球各地,他不知道已经接受过多少次这样的注视。
他非常享受这种被人敬仰的感觉。
他的这些经历是真的吗?
其实只有一点点是真的。
在他开启全球演讲之前,张启明亲自为他塑造个人故事形象。
他在打螺丝精力,是启明科技大学组织学生,参观他们敬爱的校长张启明旗下公司爱美高时。
赵家华看到了张启明挂在大厅墙上的打螺丝照片,那一瞬间,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们的老师还宣称,他们校长张启明先生,当年还是全香江打螺丝手速最快的男人。
原来他们的校长,这么有钱,居然还没这么熟练的打螺丝。
赵家华深受触动,对张启明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感觉校长不成为世界首富,都天理难容。
于是他也决定去体验一下打螺丝的工作。
只不过,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他就果断地放弃。
这段短暂的实习经历,被张启明给他编辑了个人人生经历故事中。
如今却成为了他吹嘘的资本,让他在众人面前显得更加真实和接地气。
刚开始他还有些心虚,生怕被别人拆穿。
最后他发现,成功的人哪怕是放屁,都会有人觉得香。
他意识到这个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忽悠大法已经练成。
赵家华见到台下大多数人,目光已经变得炙热起来。
立马趁热打铁,开始深入浅出地阐述亚马逊平台的模式:
“想象一下,一家优秀小型工厂,生产着质量卓越的产品。
但在传统模式下,它要经过层层代理商、批发商,才能进入东京的百货公司。
每一层都要利润,都要场地,都要成本!
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可能比出厂价高出一倍还不止!
而消费者付出的高昂代价,大部分并没有进入生产者的口袋,而是消耗在了漫长的流通环节上。
尤其是那些日益昂贵的实体店铺租金上!” 赵家华提到“昂贵的实体店铺租金”时,刻意提高了声音。
台下不少中小企业的代表,和像福田孝夫一样偷偷混进会场的小店主们,瞬间感觉自己被击中了。
这正是他们日夜煎熬的切肤之痛!
赵家华的话,仿佛直接说给了他们听。
如果赵家华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会直接告诉他们“我就是说给你们听的!”
赵家华循循善诱的说道:
“我们亚马逊平台,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这一现象,重置新的购物秩序。
将利用我们已经布局完成的全球高速互联网,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
在我们亚马逊平台上,工厂不仅可以将产品直接展示给全东瀛。
更可以展示给全世界的顾客!
消费者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以远低于实体店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
这一切,将催生一个全新的、庞大的就业生态!
这个生态将会创造大批量的就业机会。”
赵家华说到这里,刻意将目光看向政府人员所在的那一方向,接下来的话就是做给这些人听的。
亚马逊在东瀛能不能走得顺,还得这些地头蛇愿意支持。
“这个行业当中,我们需要数以万计的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者来建设和维护平台。
我们需要庞大的数据中心运维人员。
我们需要成千上万的客服人员,耐心解答顾客的疑问。
我们需要建设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中心,需要大量的仓储管理员、分拣员。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支规模空前、训练有素、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配送队伍。
他们将穿着统一的制服,带着微笑,将商品和便利直接送到千家万户!
这不仅仅是购物,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赵家华说话的同时,他身后的大屏幕上也将他说的场景一一展现出来。
亚马逊在东瀛也已经试运行一段时间,有5万多名快递员,现在主要依附在国美零售旗下。
借助国美零售掩盖住了光芒,才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此事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他们才意识到原来亚马逊的布局早就开始。
“送货上门”这个概念,对于1991年的东瀛人,尤其是那些忙碌的上班族、不便出门的老人、以及天性喜欢宅在家里的东瀛人而言,充满巨大的吸引力。
台下已经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许多人的脸上露出了向往的神情。
一些已经体验过的人更是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
“快递送货上门服务我早就体验过了,这段时间我失业在家,一点都不想出门。
就是通过在网上购物,有专门的快递员送货上门。”
“我也体验过一次,买了一双鞋子,只用了三天就送货上门,价格比实体店便宜最少30%,关键还一模一样。”
“只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吗?”
“你体验一下不就知道啦!”
“今天我就回去试试!”
就在他们议论纷纷时,赵家华直接抛出了最具颠覆性的理念:
“亚马逊将在10月份,全面开放,允许第三方企业主、个人网上开店。
他将不再是一家单纯的产品直营店。
我们将赐予他更多的功能。
亚马逊将赋予每一个有梦想的普通人,低成本创业的权利!
你不需要承担动辄数百万的店铺转让费,和每月高昂的租金。
你只需要有好的商品或创意,就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开设属于你自己的网店!
我们将提供技术支持、运营指导!
让个人创业的门槛降到前所未有的最低点!我们的目标,是在三年内,为东瀛直接和间接创造超过一百万个就业岗位!
让每一个愿意努力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百万就业!”这个数字如同惊雷,在会场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