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坤嘴角流露出一抹计谋得逞狡黠笑容,微笑道:
“张校长,既然启明科技基金目前不接受个人捐赠。
我我就将这笔钱,捐赠给环宇通讯公司,
我希望这笔钱,能够被用于改善香江的电话线路,将其升级为光纤线路。
虽然我清楚,区区 500 万美元对于光纤网络的铺设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这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一点心意。
我衷心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让香江的市民们,早日享受到更先进的通话技术,用上光纤网络。”
张启明听着高坤的话,心中略一思索,很快便明白高坤的打算。
高坤这是在故意逼迫他,让他不得不提前在香江铺设光纤网络。
“好你个高坤,居然也学会了算计,给我来这一手!”张启明暗自吐槽了几句。
高坤大方的将500万美元启明科技基金颁发的奖金,捐赠给环宇通讯公司。
张启明身为环宇通讯董事长,启明科技基金发起人,怎么能不表示表示。
此时,操场中的中学生、老师、记者们,都被高坤又将奖金捐给环宇通讯的行为给搞懵了!
“这是什么情况?高教授怎么把奖金捐给环宇通讯了?”
“是啊,我还以为他会把钱捐给慈善基金或者学校呢。”
“也许高教授有他自己的考虑吧。”
“环宇通讯可是香江市值第二高的上市公司,也不缺钱,高教授将500万美元,捐给环宇通讯,只为铺设光纤光缆。
难道以环宇通讯的底蕴,也承担不起在香江铺设光纤光缆吗?”
“有没有人科普一下,铺设光纤光缆很贵吗?”
“贵,非常贵,贵到现在,听说一公里光缆造价就得几万美元。”
“米国Att电话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信巨头,市值1000多亿美元,铺设过一小段主干线路。”
“真正使用的,也就一些政府单位、金融区域,和实验室等需要高速通信网络的区域,才在使用。”
“我表哥就在启明科技园上班,听他说启明科技园就有铺设光纤,花了上千万美元。”
“靠,这么贵!那要是将香江的电话线全部改成光纤光缆,岂不是要花上几亿美元。”
“造价这么贵,明显不实用,那张校长为什么说光纤通信,能改变全球通信格局?”
“现在贵,不代表以后贵,等科技更先进,成本肯定下降啊?”
“好想马上体验一下张校长刚才描述的光纤场景啊!”
“别做梦了,再等十年吧!”
“……”
尽管被高坤小小算计一把,张启明也没有一点生气,将香江电话线换上光纤线路,早在他计划中。
张启明挂着满脸笑容,目光径直落在高坤身上,热情地说道:
“我谨代表环宇通讯,对高教授的慷慨捐赠表示由衷的感谢!”
高坤面带微笑,与张启明对视一眼,回应道:“张校长,如果您真的想要表达谢意,那么就请您尽快让香江的市民们用上光纤网络吧!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
张启明听闻此言,嘴角的笑容愈发灿烂,他轻声说道:“高教授,您的这个梦想,就由我来帮您实现吧。”
话音未落,张启明转头面向操场上的所有人,大声宣布:
“我在此郑重宣布,环宇通讯将投资 2 亿美元,用于替换香江的电话线主干道!
我们的目标是在两年内,让香江的 500 多万市民,都能够享受到光纤通信,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在未来五年内,我们的投资将不设上限!
我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光纤到户!
让香江成为全球首座,真正意义上的光纤之城!”
“啪啪啪……”
张启明的话音刚落,操场上顿时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突如其来的宣布,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人群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整个操场都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瞬间沸腾了起来。
投资 2 亿美元,那可是十几亿港币!如此巨额的资金,竟然只是为了实现高坤的一个梦想。
“这也太离谱了吧!”
“难道只要能拿到启明科技奖,就能让张首富帮忙实现一个梦想?”
“牛逼克拉斯啊!高教授不愧是科技大佬,我这种梦想只是拥有花不完的钱的凡夫俗子,完全无法理解他的想法。”
“科技大佬果然思维与众不同,视金钱如粪土,这才是我真正的偶像啊!”
“以后港城的富豪,我只尊重科技大佬!那些只知道搞金融、挖土的土豪,根本不配得到我的崇拜。”
“说得太对了!”
在现场一片崇拜的声音中,高坤缓缓走下操场讲台。
张启明面带微笑看向台下,手拿获奖名单,再次高声宣布获奖者。
“第一届启明科技奖,第二名获奖者,是全球无线通讯专家乔恩教授!
在乔恩教授的卓越领导下,他所带领的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研究,终于成功地研发启明锐科手机。
这款手机的问世,让手机变得更加的小巧,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
让人类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进行通话,真正实现了移动通讯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有请乔恩教授上台…”
“第三名获奖者,锂电池专家鲍勃·马利教授,有请上台领奖!”
“鲍勃·马利教授带领他的团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地将锂电池,从实验室中推向了商业化的道路。
这一突破不仅对手机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整个科技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张启明说完,从一旁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两枚奖章、两份证书和两张支票。
他先将刻有“手机之父”的奖章和证书、支票颁发给了乔恩。
又将刻有“手机锂电池商用之父”的奖章和证书、支票颁发给鲍勃·马利教授。
这两个奖项都是以小组的名义获得的,而并非个人奖项。
张启明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希望通过树立这两个榜样,吸引全球的科技人才加入启明科技。
同时,这也是一种策略,他故意将这两人推到台前,让欧美国家的有心人,误以为启明科技的成功,离不开欧美人才的贡献。
这样一来,就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对启明科技的压力。
否则,以乔恩教授和鲍勃·马利教授的技术贡献,还远远不足以获得如此高的奖励。
张启明深知自己暂时需要萎缩发育。
在商业竞争中,有时候需要一些手段和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将最后一份奖章颁发出去,时间已经临近中午,张启明这才宣布其颁奖大会正式结束。
不过,这次颁奖大会的影响力,引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