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学院那帮老白男,骨子里最讲究的其实是平衡和分蛋糕的艺术。你一个华夏导演带着华语作品,想在一个颁奖夜同时拿下两个有分量的奖项——这种可能性不高。就算你的电影在艺术成就上无可指摘,在技术层面堪称完美,这种双杀局面也很容易引发保守势力的反弹。
这不是简单的优秀就该获奖的问题。奥斯卡九十多年的历史里,始终贯穿着一条隐形的分配逻辑:既要维持美国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主导地位,又要适当展现学院的国际视野。给一个非英语作品一个重要奖项尚可接受,但若让它在同一晚包揽两个颇具分量的奖项,就等于打破了他们精心维护的权力平衡。
更微妙的是,学院内部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审美定式。他们对华语电影往往带着一种预设的期待——要么是充满异域风情的古装史诗,要么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叙事。一旦你的作品突破了这些框架,展现出普世的人性洞察和创新的电影语言,反而会让他们感到不安。
这种困境在投票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你的电影同时入围多个主要奖项时,评委们往往会进行策略性投票:“最佳外语片奖已经给了他们认可,最佳女主角就应该留给自己人。”这种思维定式可能会导致《婚姻故事》陷入“要么得到一个安慰奖,要么空手而归”的二元结局。
除非奥斯卡完成真正的结构性改革——大幅增加国际评委比例,彻底改变提名机制,打破好莱坞旧有权力网络——否则这种局面难以根本改变。而在那之前,华语电影冲击奥斯卡最高荣誉的道路,依然是一条需要智慧和耐心的漫长征途。不仅要作品过硬,更要懂得在恰当的时刻发力,在学院愿意开放的有限空间内寻找突破口。
这也是为什么杨简不像之前的电影那样,全都要,而是选择性的放弃,连提名都不参与,只在最看重的最佳女主角去发力,为此还准备让哈维用些手段。
另一方面,放弃最佳外语片,集中所有火力,全力争取最佳女主角!这样既能显示出他的上道,懂得收敛,不给老登们太大压力,让他们觉得他杨简也不是那么贪得无厌,同时也算是变相给了《索尔之子》和它背后潜在的犹子势力一个面子。
咳咳,其实就是前些年杨简的电影拿了太多的奥斯卡大奖,就算他的电影拿奖是实至名归,但他毕竟是一个华夏人。他一个外人在奥斯卡干什么都能成,总会有人看他不顺眼的,所以一些不太重要的奖项就不拿了。
“就当是给那帮老登们一个顺水人情。”杨简嗤笑一声,“让他们安心把外语片给《索尔之子》,然后,乖乖把影后奖杯给我家茜茜双手奉上。”
纠结和算计不是他的风格,目标明确,全力出击才是。
这个决定做出,他直接拨通了马丁的电话。
电话几乎是秒接。
“杨!我正准备过去找你,你看到新闻了吗?你们的官方将《婚姻故事》申奥了!这是个好消息,但我们得谈谈策略……”马丁显然也第一时间看到了消息,“你确定要放弃这个奖项吗?其实我们在替crystal运作最佳女主角的同时,顺手就能把最佳外语片给运作……”
“马丁,”杨简直接打断了他,语气不容置疑,“听着,最佳外语片,就按我之前说的,我们放弃。”
“好吧,就按原计划来。”马丁那边沉默了几秒,然后才又说道:“我已经到你们房间门口了。”
与此同时,门铃响起,没过多久,阿尔文带着马丁到了餐厅。
“马丁,坐下一起吃点?”杨简微微颔首,示意马丁坐下说。
“我已经吃过了,不过可以来杯咖啡。”说着他对阿尔文示意道:“麻烦你了,阿尔文。”
“不客气,先生。请稍等!”
“马丁,我们今年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最佳女主角。其次就是几个重要奖项的提名,其他的可以不用去在意,明白吗?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公关力量,全部给我集中到最佳女主角上来!我要确保万无一失!”
杨简少有的这么郑重的跟马丁说话,所以马丁也立刻明白了,这时候的杨简不是用朋友的身份在跟他说话,而是他的老板。老板的最终决策,不容置疑。
马丁就是这点好,从来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要杨简以老板身份下达的指令,他会无条件的执行:“明白,全力公关最佳女主角!”他接过阿尔文递给他的一杯咖啡,喝了一口,咂吧了下嘴又继续说道:“crystal也确实配得上一座影后小金人!”
“嗯。”杨简满意地点了点头,“告诉哈维那胖子,别把事情办砸了。要是事情办好了,他以后在好莱坞还能继续潇洒。”
他这话可不是开玩笑。自从统子显露的能力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他手里握着哈维大量“红沙发”交易、性骚扰甚至更严重的黑料证据。以他现在的能量,想让哈维身败名裂、牢底坐穿,并不是什么难事。哈维这些年之所以对他言听计从,就是因为这个把柄捏在他手里。
而哈维没有反抗的原因,也是因为替杨简办事,同样有经费,而且杨简除了要求他帮忙公关奥斯卡奖项,其他的从来没让他干过。
“明白!我一定把话带到!”马丁并不会同情哈维,虽说红沙发这类的交易在好莱坞真的很普遍,也并不是只有哈维一家。但谁叫他做的最过分呢?而且在马丁看来,你情我愿的交易无所谓,但用权力去强迫别人就属于是不干人事儿了。
杨简对付完早餐,接过阿尔文递过来的一杯茶,舒服地靠在椅背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明意味的弧度。
哈维在好莱坞作威作福,欺男霸女,祸祸多少女演员关他杨简什么事?那是好莱坞自己的福报。他只需要利用好这条恶犬,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如果这次柳亦妃能顺利封后,他心情一好,说不定还真会指点哈维两句,让他避开未来可能爆发的危机,多祸祸好莱坞几年。
反正,好莱坞越乱,对他这个局外人来说,有时候未必是坏事。
马丁抿了一口咖啡,放下杯子,身体微微前倾,进入了下一个工作汇报议题。
“杨,还有一件事需要向你汇报,关于《荒野猎人》。”马丁说道:“影片定于12月16号先在加州进行小范围点映,满足奥斯卡参选资格,然后在圣诞节进行大规模公映。”
杨简点了点头,表示知晓。这部电影是小李子和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心血之作,两人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小李子。但对杨简来说,那只是众多截胡中的一部电影而已,他更关心的是怎么挣到更多的钱。
不过嘛,答应小李子帮他拿奖,承诺还是要兑现的。
“戛纳的时候,莱昂私下找过我,希望我们能助他一臂之力,帮他拿下这座小金人。”杨简语气平淡地陈述,“我答应了。”
马丁立刻接话:“是的,我记得。莱昂和他的团队对此非常重视,也多次跟我们沟通了公关策略。以目前影片成片的质量,以及莱昂在片中的表现——尤其是那段与熊搏斗的长镜头和他在极端环境下的表演,确实是影帝级别的发挥,竞争力非常强。还有亚利桑德罗也表示需要我们的支持。”
他顿了顿,看向杨简,试探性地问道:“杨,你的意思是……我们在全力公关crystal的最佳女主角的同时,对《荒野猎人》这边,投入多大的支持力度?”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奥斯卡公关是需要真金白银和大量人脉资源投入的。同时支撑两个重量级奖项的争夺,即便对于新世界影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还存在潜在的内部竞争风险——虽然最佳男主和最佳女主是不同的奖项,但在资源分配和舆论引导上,难免会有侧重。
杨简几乎没有犹豫,直接给出了明确的指示:“莱昂纳多这边,你在和那些老朋友见面的时候,也提一提。按照顶级冲奥片的规格进行公关,该动用的关系要动用,反正也只是顺手的事。至于资金的事情里不用操心,他想要拿影帝,这钱他会自己解决。不过我们不直接插手具体事务,只需要配合莱昂自己的团队去操作。至于亚利桑德罗那边,也是同样的。但你最主要的工作,依然是确保crystal拿到最佳女主角。”
杨简的思路非常清晰。答应帮小李子,是出于商业合作的信誉和一点朋友情分,毕竟小李子是也是奥斯卡的评委之一,他也有投票权,而且看在他在《荒野猎人》上没按照市场价去要片酬,还答应客串《火星救援》,帮肯定是要帮的。但这个帮,是在不影响核心目标的前提下。
“正常支持?”马丁确认道。
“对,正常支持。”杨简肯定道:“意思就是,该有的造势、影评人关系、评委拉票、行业活动,一样不少。但我们不把它作为必须完成的死命令,不投入超越常规的额外资源。简单说,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其实你看过成片,你肯定知道莱昂自己的表演和影片质量足够硬,加上我们的助力,他和亚利桑德罗肯定能拿奖,那皆大欢喜。”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而且,你觉得以莱昂那股不拿影帝不罢休的劲头,以及他背后自己积累的人脉,他会不全力以赴吗?我们只需要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我们作为制片方应该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就够了。”
马丁立刻明白了杨简的意图。这就是典型的“老板思维”:分清主次,抓住核心,对于次要目标,给予支持但不孤注一掷。既履行了承诺,又保证了核心利益不受影响。
“我明白了。”马丁点头,“我们会把握好这个度。莱昂和亚利桑德罗的团队很专业,两边的团队对于各自的目标奖项运作在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常规支持足够让《荒野猎人》保持在竞争的第一梯队了。”
可不是有经验吗?小李子不必多说,多年陪跑。亚利桑德罗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多次折戟,好几次还是败给杨简,可以说经验都要溢出了。
“嗯。”杨简满意地颔首,“另外,你跟莱昂和亚利桑德罗团队沟通的时候,也告诉他们,该给的支持不会少,让他们放手去干。”
没必要跟他们说杨简这边最主要的目标是最佳女主角,虽然没有给予他们争夺影后小金人那么大的支持,但是按照往年的经验,杨简给的支持已经是最顶级的规格。而且他们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常年混迹好莱坞的墨西哥人,电影也是一部纯正的好莱坞电影,拿奖肯定要比《婚姻故事》这部华语电影要容易。柳亦妃虽说是美国籍,但她却是纯正的华夏面孔,不是那种长得奇奇怪怪的二代、三代华裔,所以拿奖难度不一样,需要的资源肯定也不一样。
“好的,这个交给我。”马丁记下了这一点,随即又想到一个问题,“杨,还有一个情况。今年的最佳男主角竞争,除了莱昂,可能还有几个很强的对手。比如埃迪·雷德梅恩在《丹麦女孩》里的变性人表演,同样很受青睐,题材也占优。还有……迈克尔·法斯宾德在《史蒂夫·乔布斯》里的表现也很抢眼。”
他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一点:“而且,学院里有种声音,觉得……觉得莱昂还年轻,可以再等等。这种论调对他其实不太有利。”
杨简嗤笑一声:“年轻?不过是借口罢了。学院那帮老家伙,有时候就是喜欢玩这种平衡游戏。看谁顺眼,或者谁背后的势力更大而已。”
他对此看得很透。奥斯卡从来就不完全是艺术的竞技场,更多的是人情世故、势力博弈和正治正确的秀场。
“对了,莱昂团队那边的冲奖的策略是怎么样?”杨简问道。
“具体还不太清楚,但我听那边的人提到过,无非就是他为奥斯卡努力多十多年,从一个少年到中年类似的。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博取评委的同情。”
“这样,你先和莱奥沟通一下,等他过来我也会和他聊一聊。今年他的冲奖策略要有所调整了。这次,我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吹捧,主打的就是一个实至名归和敬业拼命。”
“重点宣传莱奥在拍摄过程中吃的苦,受的罪。比如他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生吃野牛肝脏,虽然是道具,但视觉效果震撼。还有差点被冻伤,以及为了角色暴瘦又增肥的经历。幕后纪录片等电影上映后就陆续放出来,为莱昂和亚利桑德罗造势。”
“明白。”马丁赞同的点了点头,“我想我们应该强调这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从影以来最具突破性、最投入、最牺牲形象的一次表演。淡化他以往那种帅哥标签,突出他为了艺术毁容般的付出和演技上的蜕变。我们要给评委们灌输一个观念——如果这次再不把奖给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那将是奥斯卡历史上最大的遗憾和黑幕!”
杨简听着,微微颔首。这个策略是对的。奥斯卡评委,尤其是演员分会的那些老家伙们,很吃为艺术牺牲这一套。小李子之前几次冲奥失败,角色虽然也不错,但总让人觉得还差那么点豁出去的劲头,或者运气不好碰到了更强劲的对手,比如前年的《华尔街之狼》遇上了马修·麦康纳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次《荒野猎人》里的休·格拉斯,无论是角色的深度、广度,还是演员付出的肉眼可见的努力,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这样,等电影上映,陆续放出幕后纪录片,然后给莱昂和亚利桑德罗造势,让学院的评委们看到他们为电影艺术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随即杨简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其他奖项的竞争过于激烈,焦点被分散,对我们争取最佳女主角未尝不是件好事。”
马丁立刻领会:“目前来看,最佳女主角的评选,crystal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房间》里的布丽·拉尔森,她也是年轻一代里势头很猛的演员她在《房间》里的表现口碑很好。还有《卡萝尔》的凯特·布兰切特,不过她年初刚拿过影后,连庄的可能性不大。其他几个,威胁相对小一些。”
“布丽·拉尔森……”杨简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让哈维重点关注一下她那边的情况。该用的手段,可以用上。我们需要确保万无一失。”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马丁明白其中的含义。哈维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有时候在奥斯卡公关中确实能起到奇效。挖掘对手的黑料、制造负面舆论、在评委中散播不利消息……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只要不触及底线,杨简并不介意使用这些“工具”,毕竟还是那个原因,《婚姻故事》是一部华语电影,柳亦妃也不是白人,天然就要别人有难度。
杨简凭借《海边的曼切斯特》拿到影帝,而这部电影也是讲的一个美国故事,加上他动用了很多关系,这才如愿拿到影帝,但凡这部电影要是华语电影,他想要拿奖,就要动用更多的资源和付出更大的代价。
“明白,我会和哈维保持紧密沟通。”马丁应道,“他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对了,杨。”马丁想起一件事,有些犹豫地说道,“关于《荒野猎人》和《婚姻故事》在奖项上可能存在的潜在竞争……”
杨简抬眼看了他一下,示意他继续说。
“你看啊,”马丁组织着语言,“《荒野猎人》肯定是要冲着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这些主要奖项去的。而《婚姻故事》,我们主攻最佳女主角,但也谋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虽然两部片子类型不同,但在一些重量级奖项上,难免会有……呃,会有内部竞争的风险。你也知道,学院那帮老家伙,最喜欢搞平衡。”
这确实是个现实问题。普通人不知道新世界影业和杨简的关系,但那群老登肯定是知道的。如果杨简这边的两部电影在同一个重要奖项上提名,比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很可能会分流票数,或者让评委觉得杨简过于贪心,反而导致双双落选。尤其是在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种综合类大奖上。
杨简手指轻轻敲着沙发扶手,沉思了片刻。
“这个问题,是我有些疏忽。”杨简缓缓开口,语气果断,“策略要调整一下。”
“《荒野猎人》,作为英语片,而且是好莱坞顶级制作,它冲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优先级,要高于《婚姻故事》。”杨简明确给出了指示,“《婚姻故事》这边,我们对外宣传和公关的重点,必须牢牢锁定在crystal的封神表演和最佳女主角上。对于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提名,《婚姻故事》直接放弃。要让评委们形成一种清晰的认知——《婚姻故事》是一部伟大的表演驱动型电影,它的核心价值在于crystal的演出。”
他顿了顿,强调道:“简单说,就是给《荒野猎人》让路,至少在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上,不要形成内耗。我们要让评委觉得,把最佳影片投给《荒野猎人》,把最佳女主角投给crystal,是最合理、最没有争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