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临近傍晚,战船劈波斩浪,缓缓驶入大连港。

海风猎猎,吹拂着船头的奉字王旗,在黄昏的光照下显得格外醒目。

李彻负手立于船头,凝视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如今的大连港虽远不及前世那般繁荣先进,但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港口内,各式船只穿梭往来,一条条桅杆林立,宛如一片钢铁森林。

身着制式盔甲的奉国军士,手持长矛,身背火枪,沿着码头认真巡逻。

海面上,一群精壮的水兵在教官的注视下奋力练习游泳,如同一条条矫健的游鱼,在碧波中来回穿梭,激起无数浪花。

不远处,传来阵阵敲击声,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新的船坞。

战船缓缓靠岸,稳稳地停泊在码头。

船上的士兵动作利落地放下舷梯,搭建起通道。

李彻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下战船,身边顿时响起一阵阵喊声。

“恭迎奉王殿下!”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整个港口都沸腾起来。

无论是巡逻的士兵,还是操练的水兵,亦或是正在劳作的工匠,皆是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面向李彻恭敬地拱手行礼。

身后的黎晟看到这一幕,心中感叹:自家这位王爷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总是能在不知不觉间将身边人凝聚在一起。

自己一行人到这大连港没多久,这些工匠、水兵却已经完全信服于他。

或许李彻最强大的不是藩王身份,也不是功绩,而是感染力。

这种感染力如同病毒一般蔓延到他身边的每个人身上,让大家无怨无悔地以他的理想坚持为己任。

李彻微笑着点头示意:“无需多礼,诸位继续工作。”

话音刚落,就见港口外一骑白马飞奔而来,马上隐隐约约有一道倩影,却是一名绝美的女子。

那女子看到李彻后,毫无瑕疵的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翻身下马后,如乳燕投林般飞奔向李彻怀里。

“夫君!”

众人微微失神片刻,随后齐刷刷别过头去,不敢多看。

黎晟等将领则是连忙拱手行礼:“参见王妃。”

李彻轻笑地拥着女子:“仙儿,今日可有好好学习啊?”

耶律仙红着脸道:“仙儿今日学了二十个新字。”

“不错。”李彻赞道,“比五岁稚童强多了,至少已经是七岁儿童的水平。”

耶律仙闻言娇嗔一声,将脸埋在李彻怀中。

常凝雪要管理医护营走不开,而燕氏又不喜抛头露面,故而跟在他身边的女人只有耶律仙。

耶律仙本就是契丹人,不拘繁文缛节,又是初为人妇,和李彻相处这段时间却是愈加黏人了。

这几天接触下来李彻也发现,这女子虽是一国公主,但却没什么心机,单纯可爱。

也就放心让她跟在身旁。

带着耶律仙和一众亲卫离开港口,港口不远处便是一座新建的城池。

此城不及朝阳城一半大,三米高的城墙由水泥、红砖堆砌而成,街道上有渔民背着鱼篓来来回回。

大连城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对陆地方面的防御需求并不高,威胁主要来自海上,故而无需建设太高的城墙。

实际上,李彻已经在考虑,未来奉国内部建立的城池是否还需要城墙?

火器的大规模列装使得城墙的重要性越来越低,未来奉军的主要防御手段必然是碉堡和壕沟,城墙或许已经不再是必需品了。

大连城的府衙建在城中心,并不算豪华,却也够李彻日常处理政务之需了。

见到门口官吏列队等候,李彻叹了口气,知道今天晚上又有的忙了。

李彻来大连,带走了奉国部分文武,朝阳城那边由内阁接手政务。

此番安排是另有其意,李彻准备通过这种方法,去测试一下自己不在时,内阁能否维持国家正常运转。

若是内阁做得好,那么自己或许可以逐步开始推行代表大会的制度了。

李彻从未想过当一个掌控所有的独裁者。

他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有不擅长的地方,就会犯错。

即便自己靠着穿越者的先天格局和优势,能将错误的选择降到最低,可自己终究是凡人,总有死亡的那一天。

后继之君能否同样英明?即便他是一个明君,又能否永远是个明君?

历史上先明后昏的君主可不在少数。

议会制度是李彻能想到最好的办法,能保证奉国的决策永远英明,不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而行差踏错。

缓缓停到府衙门口,张盛相立刻迎了过来。

作为生产建设兵团的兵团长,张盛相这一年来和军民一同开荒建城,看上去沧桑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

“殿下,朝阳城有重要信件,请殿下过目。”

李彻微微颔首,伸手接过信件:“张团长晚上吃了吗?”

张盛相微微一怔,下意识道:“臣还未来得及。”

“陪本王一起吃吧。”李彻扬了扬手中信件,“朝阳城的事情边吃边说,正好你也可以替本王参谋一下。”

张盛相面露惶恐:“殿下,臣级别不够,如何能参与此等国家大事?”

“我说你能,你就能。”

李彻笑了笑,不过以后如何,议会制度八字没一撇呢,内阁人选还没齐,现在的奉国朝堂还是自己的一言堂。

至于张盛相,李彻很看好他。

此人有忠心,办事也有胆识,还能俯下身去和群众在一起,是一位不错的人才。

一众人进入府衙,怀恩早就准备好了饭菜,只等李彻回来便端了上来。

饭菜以鲜鱼、海货为主,基本上和大连百姓的伙食一致,也就多了几盘新鲜蔬菜。

李彻夹起一筷子鱼肉,塞进嘴里。

鱼肉很鲜美,但李彻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再好吃的东西吃了一个月也变得味同嚼蜡。

他面无表情地翻开信件,一目十行地看下去。

随后,眼中泛起惊喜的神色。

一旁的文武官员皆面露好奇之色,但又不敢多问。

唯有和李彻关系较近的文载尹开口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