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站着 > 第426章 前池消旧水(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羽涅问:“你的女儿,为什么叫羽衣?”

“羽衣,又叫凤凰衣,一味简单的中药名。”党参说:“羽涅,你不要作过多的联想。”

党参的话,就一记重锤,重重地打在羽涅的心坎上,羽涅随即陷入久久的沉默中。

党参说:“羽涅,我们非常感谢你和你的父亲,白蔹先生,给我们送来急需的医疗物资。”

羽涅的牙齿,紧咬着下唇,老半天才吐出几个字:“祝福你,党参。”

党参说:“谢谢你,羽涅。你结婚了吗?你年龄不小了,也应该结婚了。”

望着昔日的恋人,如今变成了她人的丈夫,羽涅心痛如绞,喃喃地说:“这就是我们的结局?党参,你告诉我,我究竟错在什么地方?”

党参说:“羽涅,你没有错。用李世民的话说,叫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羽涅把自己的右手,埋在党参的手心里,说:“我就是你口中的前池?旧水?”

“羽涅,你不能这么理解。李世民这句话的意思,时光流转中,蕴藏着生生不息的变化,老树旧枝虽然枯荣更替,但年年开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羽涅说:“党参,我的人生是失败的。”\\

“羽涅,别这样说,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何人配白衣?你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前几天,我听《新华日报》的蜚零教授说,你翻译了一本叫《牧神的午后》,语言相当优美,蜚零教授赞不绝口。”党参说:“羽涅,我希望你成为中国和法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我可尝试一下。”羽涅说:“我现在想把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翻译成法文。”

“呵呵,那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哟!”党参说:“巴金先生,是我国最具才气的大作家呀。”

谈到巴金先生的作品,党参与羽涅,似乎找到了共同的话题。羽涅感觉眼前党参,便是巴金先生笔下的觉慧。

话到了嘴边,羽涅活生生地咽下去,终究没说出口。

西安到延安的距离并不遥远,傍晚时分,海榄先生一行四人,便到延安枣坪。

迎接海榄先生的队伍,没有给尊贵的客人献上一束鲜花,却是安塞腰鼓队,把腰鼓打得震天响。

海榄先生一行四人,显然被震天动地的鼓声感动了,感觉到来自远古的掘朴,来自中原大地的磅礴,来自黄河龙兴之地的气魄,排山倒海而来。

在欢歌笑语之中,党参拉着羽涅的右手,走到杜鹃面前,说:“杜鹃,认识一下,这位是羽涅女士,是我在上海求学时的同班同学。”

杜鹃看着瓷娃娃一样的羽涅,说:“欢迎你,羽涅女士。”

杜鹃怀中的女儿羽衣,伸出稚嫩的双手,向羽涅使出一个求抱抱的姿态。

羽涅仲手接住羽衣,说:“杜鹃姐姐,你的女儿羽衣,好乖好萌呀。”

杜鹃说:“小孩子,不太懂事,她喜欢谁,就敢于伸双手,求抱抱。”

羽涅的父亲海榄先生,正和前来迎接的首长,相谈甚欢。

海榄先生说:“赤芍先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江西的井冈山,瑞金,福建的龙岩,广西的灌阳,湖南的通道,贵州的遵义,四川的凉山,甘肃的哈达铺,一路风雨兼程,最后到了延安,站稳了脚跟,确实不容易啊。依我个人之见,延安是赤芍先生的西歧呀。”

忽然听到有人说:“赤芍先生来了!”

海榄先生,云芩,羽涅,白蔹公子,一齐朝赤芍先生奔去。

身材高大的赤芍先生,大笑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榄先生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海榄一介草民,能得到赤芍先生接见,平生之愿足矣。”

赤芍说:“哎,海榄先生,白蔹先生,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可谓灾难深重。你们江浙一带的有识之士,目光如炬,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为天下兴亡,为民族崛起,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呀。”

海榄先生说:“赤芍先生,中国半部近代史,是你们湖南人用鲜血写的呀。”

一个战士过来报告:“首长,夫人把招待客人的晚饭做好了,请首长陪客人们入席。”

赤芍笑着说:“两位女士,两位先生,那就请你们去我家吃一顿便饭吧。”

海榄先生倒是想见识一下赤芍先生的待客之道,便饶有兴趣说:“好啊。”

窑洞前的小方桌子上,摆着一大碗白菜烩粉条,一碗咸萝卜干,一碗鸡汤。鸡汤上面,飘浮着零星的几个油点。

饭是粟米稀饭。

赤芍先生说:“海榄先生,你莫嫌我招待不周。如今我们延安啊,当真是缺衣,缺粮,缺药,缺钱。我赤芍原来的薪水,一个月一块大洋。现在,六个月未发工资了,我连买粟米的钱,还是找人借的呢。”

海榄先生四人,惊讶得无以复加。一个这么大的首长,居然无钱买粟米;请客人吃饭,居然是个人自掏腰包,简直颠覆了正常人的想象。

“吃吧,吃吧,两位女士,海榄先生,白蔹先生,我赤芍的肚子,早已经饿了。”赤芍说:“这些粟米,是我们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在南泥湾开垦荒地,种出来的,好吃得很呢。”

海榄先生夫妻,白蔹公子,羽涅,几乎是含着泪水,吃完这一餐饭。

吃过晚饭,工作人员把云芩和羽涅,安排到杜鹃和我二伯母灵芝合住的小窑洞里。

望着黑乎乎的窑洞,云芩与羽涅,迟迟不敢迈进。我五岁半的堂姐无恙说:“阿姨,阿姨,这里边可舒服呢。”

杜鹃与我二伯母灵芝,早已把云芩和羽涅的行李箱搬进去。

没有办法,云芩与羽涅,只好硬着头皮,往窑洞里走。

一盏小煤油灯,吊在窑洞正上方,我堂姐无恙,拿着一张旧报纸,对羽涅说:“阿姨,这是我画的画。”

羽涅看到,无恙用水彩笔,在旧报纸上画了一个弯弯的月亮,月亮的翘角上,垂下一架秋千,一个小女孩,在荡秋千。

羽涅问:“小宝贝,你这幅图,叫什么名字?”

无恙说:“《在月亮下荡秋千》。”

“那你为什么不写上名字?”

“阿姨,那支水彩笔,是我爸爸从战场上捡回来的,作为我五岁的生日礼物,送给我的。但是,太可惜了,刚画完,水彩笔没有墨水了。”

“小宝贝,阿姨明天带你去好多好多的水彩笔。”

“阿姨,我妈妈说过,买水彩笔,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杜鹃提着两桶热水,对云芩说:“两位客人,我刚烧的热水,你们泡泡脚吧。”

羽涅说:“咦,杜鹃姐姐,你家党参怎么没有回来?”

“你说他呀,将你们接到延安之后,便去了山西呢。”

羽涅若有所失地说:“是吗?党参同学真是日理万机哟。”

“别说得那么夸张,这是他份内的事。”杜鹃说:“羽涅,你看看无恙的妈妈灵芝,刚生完第三胎,还没有到一个月,便已经正式上班了。”

我二伯母灵芝,正在给我堂兄无忌喂奶。灵芝说:“哎哟,杜鹃姐姐,你千万别说了,我这点芝麻小事,值得一说吗?习羽涅,你不晓得,赤芍先生的夫人,每天都在后勤部,戴着眼镜,将那些旧军装,缝缝补补呢。”

羽涅刚泡完脚,我那五岁半的堂姐无恙,使出吃奶的力气,提着小木桶,将洗脚水倒在窑洞外边。

羽涅说:“小宝贝,阿姨问你,你长大了之后,想干什么?”

我堂姐无恙,不假思索地说:“我长大后,我想去看看月亮里的嫦娥姐姐。”

一众人都笑了。

羽涅寻思,回西安后,第一件事,尽快给无恙买上十支百支水彩笔,寄给她。

离开延安的时候,羽涅心里在滴血,党参,党参,曾经心心相印的党参哥哥,下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或许已经白发苍苍。

白蔹公子本想借机向羽涅表白,看到这一切,心里晓得,最心疼的女人羽涅,已经成为江湖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