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行赟有记忆以来,听得最多的就是小八这个称呼。
先是他娘喜欢这么叫他,后来他父皇也跟着这么叫了。
倒是他的大名行赟,满打满算也听不了几次。
幼时弘文馆念书的时候,几个兄弟间还会互相比较自己的名字。
这个说他的名字寓意好,那个说他的名字写出来好看。
只有他,低头看着那个一不小心就会写成个黑团的名字,有些郁闷。
人小,自然觉得比划多的字格外得难。
更别提他的名字,笔划不是一般的多。
他娘看出他的郁闷,柔声细语地给他解释了他名字里,蕴含了他父皇对他的期许。
盼他日后做到文治武功兼备。
那时他就在想,不能让他这名字白取了!
后来便是功课再多,骑射再累,他也没有喊过一声辛苦。
只觉得那是他应该学的。
只要有不懂的,就应该学!
无论学什么,他都是自愿的,一点都不勉强,倒让太傅们称赞过他多回。
说他小小年纪,沉得下心。
等到大了后再回想起来,他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兄弟里谁都有偷懒的时候,可他就是没有。
思来想去,祁行赟只觉得是他娘的功劳。
他幼时,他娘从不限制他玩耍。
未正式读书时,只要他完成了他娘布置的一点课业,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玩了。
那时,他几乎跑遍了宫里的各处,所有人都觉得他娘实在不会管教孩子,觉得他淘气闹腾,实在没有个皇子做派。
就连他的兄弟们,明里暗里都瞧不上他。
不过他娘还真就扛下了所有压力,给了他一个无拘无束的幼年。
她不仅鼓励他玩,还亲自陪着他玩。
光是他娘送给他的玩具,都能堆了好几个大木箱。
这些美好的回忆,也成了他心底最温暖的时光。
等他长大了,兄弟们之间的争斗越发明显了。
他娘那时已经是妃位了,父皇又格外宠爱她,所以他还真就直面了不少恶意。
不过祁行赟一点都不胆怯,自幼时起,知道自己是皇子后,他就没想过自己要局限在这个身份里。
他知道他父皇偏爱他,可他父皇对别的皇子依旧疼爱。
北地和江南的两场试验,确实让他在兄弟中脱颖而出。
前面的皇兄不待见他又如何,终究是他赢得了太子之位。
不过他怎么都想不到老六和老三,一个敢谋逆,一个敢弑父。
他父皇为了维护他,亲自下令处死这两人。
他一点都没手软,让那两个人便是走在黄泉路上,都要畏惧他。
他这一手,果然震慑到了活着的几个兄弟。
他们看他时的眼神,再也没有过去时的不满,取而代之的是惧怕。
后来,父皇去了,他也登基了。
大齐有太多事等着他去做,他忙到分身乏术,好多回熬夜点灯批改奏折。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才真正地对他父皇感同身受。
一个帝王,如果你想做事,就会有做不完的事。
可若只想玩乐也行,臣子们自然会替你处理一切国家大事。
可一个帝王垂拱而治,那就是闭上了体察民情的双眼,关上了听取民意的耳朵。
他自问做不到!
不过他不是个会委屈自己的人,还不用他娘来提醒他多休息,他就把清闲的兄弟们薅起来干活了。
老四爱读书,那就去礼部管着那群酸儒。
老五脾气大,那就去吏部,帮他吵架去。
老七武艺好,本想着他去兵部,可他愣是要去工部。
老九是聪明人,户部最合适。
至于老十和老十一,正是年轻的时候,多去各州县给他巡查去!
这么一收拾,他感觉轻松不少。
不过他的兄弟们是震惊不已,明里暗里试探了他许多回,就是想看看他是不是在试探他们有没有不臣之心。
“你就不怕我谋反?”老五神色复杂,不过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祁行赟批着奏折,头也不抬,“你要是不愿意,就当我没说过。”
“不过这话我就说一遍,你若是真想浑浑噩噩玩一辈子,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我可从未觉得你会是威胁。”
这话把老五气的够呛,肉眼可见的暴躁起来。
“干就干!等我在吏部多干几年,有你后悔的时候!”说完他就拂袖而去,连离去的动静都格外大。
不过祁行赟一点都不生气,老五干得好,对他来说自然是件好事。
六部的活都多着呢,吏部干几年,再去别的部就是。
反正他见不得自己受累的时候,他的兄弟们可以享乐!
登基没多久,他就干了一件石破天惊的事。
支持他娘,废除了大齐数百年来的规矩。
日后从他这代开始,便是生母位份再低,都不必抱去给高位嫔妃抚养。
“我在宫里这么多年,后宫的算计一半来自帝王的宠爱,另一半就是为了孩子。”
他娘边说边叹气,只说自己既然是太后了,那就要做一些惠及众人的事。
他听了后立刻就应下了,老五两个母妃斗得那么狠,他都心有余悸。
改了规矩,自然是让许多人大吃一惊。
不是没有人上奏的,不过因着他的威严与日俱增,那些不好听的话都被他压下去了。
他若是决定了一件事,就不可能由着臣子们打压。
做事畏手畏脚,就不是他!
因着他强硬的态度,这数百年来的规矩真的就此打住,埋进历史长河里。
他后宫的嫔妃,对他娘更加恭敬了。
不过他到底对女色平平,守孝结束后,也不过纳了四个新人。
算上他父皇给他选的,整个后宫都不超过十人。
祁行赟是真的觉得够多了,他要做的事很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分给她们。
况且除了皇后能让他多看一眼,别的嫔妃他都是一视同仁。
他父皇后宫中的争斗他很清楚,所以在皇后生下嫡子后,他立刻就封了太子。
他学着他父皇过去待他时的样子,教着小太子开蒙,骑射。
太子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小小年纪就能为他分忧。
他这下更无后顾之忧了,开始着手改革着大齐如今繁杂冗沉的政策
他在位三十余年励精图治,使得大齐海清河晏,一副中兴之势。
不过他可没有早逝,五十那年,他就退位当了太上皇。
快到而立之年的太子十分能干,他尽可以放心了。
辛劳了三十多年,剩下的时光他总要为自己而活。
于是他效仿着懿德太后,带着皇后北上南下,到处游玩。
他娘几乎每两日都要收到他的来信,颐华宫都特意整理出了一间库房来存放信件。
前半生与时光较劲,后半生他终于能平和地享受时光。
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委屈过自己一日。
若是有一点遗憾,那就是看多了他娘和父皇相处的情景,心里不免也有着憧憬。
皇后很好,可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直到临终前,他突然才反应过来。
他这人平生最爱的还是大齐。
文治武功,克己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