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将那些质疑、掣肘的声音狠狠砸碎。
从今往后,他嬴政的意志,将在这座章台宫内,拥有前所未有的分量。
那些聒噪着要撤换主帅的声音,此刻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他仿佛已经看到,未来朝堂之上,他的意志将如这剑锋所指,再无滞碍。
接着,嬴政的目光再次落回帛书,细细品味秦臻描述的每一步算计,从诱敌到天火,从铁山冲锋到群狼切割,不由得再次赞叹。
尤其看到“俘虏约十一万;溃散、失踪、后续追击俘获者不计其数”、“已堵住联军大部退路”等描述,眼中精光更盛。
这意味着,秦臻不仅赢了,而且赢得极为彻底,几乎将五国最后的有生力量一网打尽。
这已非击溃,而是歼灭。
秦国付出的代价,固然惨重。
但斩获之巨,足以奠定未来统一战争的绝对优势。
激动稍平,嬴政的目光变得深邃而锐利。
胜利是辉煌的起点,但如何消化这巨大的战果,将血与火换来的胜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力扩张与人心归附,才是真正的考验。
屠刀可以征服土地,却未必能征服人心。
他深吸一口气,太阿剑“锵”地一声归入鞘中,随即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案上另外两卷帛书。
他打开了第二份帛书,展开。
这是秦臻关于战俘处置的详细条陈与后续预估:
洛邑战俘处置方略暨后续预估奏,臣秦臻谨奏:
一、 当前状况:
洛邑城外已收押联军俘虏十一万众。
据王翦、王贲、阿古达木、蒙恬、蔡傲等部追击战报及战场清理统计,预计后续可俘获韩、魏、燕溃兵及民夫超十万;
被困于共邑、宁邑峡谷及河水沿岸之楚、赵残部,亦不下数万。
总计俘虏人数,恐逾二十万。
二、 处置原则:
怀柔分化,化敌为用。
长平殷鉴不远,一味屠戮,徒增深仇,遗祸后世,更损大王仁德之名,阻天下归心之路。
当示之以威,更怀之以仁。
所有降卒,无论国籍、投降先后,皆需严加看管,分营羁押,严防串联暴动。
然需严令各部,严禁虐俘、滥杀、劫掠降卒财物。
违令者无论军阶,军法从事。
伤者,由我军医官及随军民夫,与秦军伤卒同等救治。
三、 具体方略:
由军法官会同通译,分批甄别安置。
老弱病残者,酌情分批释放归乡,或发配边地,如陇西、北地屯田,赐予荒地、简单农具,使其自食其力,化入秦民。
精壮者押回关中与河套等地,参与修渠、筑城、修陵等国之要务。
以役代刑,以工代赈。
凡主动放下武器投降之精壮士卒,允其服役三年。
三年期满,无过者,赐河套、陇西或北地郡上等良田二十亩、耕牛五头、宅院一间,并免其五年赋税。
若有亲眷在原国,可由官府秘密接至秦国安置,使其骨肉团聚,安心为秦民。
四、 意义:
此策虽耗粮秣,增一时之负,然可消弭仇恨,收拢人心,补充劳力,稳固新占之地。
更可向天下昭示,大秦所求,非尽戮其民,乃廓清寰宇,重建秩序。
望大王明鉴。
臣,秦臻顿首。
嬴政的目光在“怀柔分化,化敌为用”、“严禁虐杀”、“化敌为民”、“以役代刑,以工代赈”以及“赐田宅耕牛,免赋五年,接回家眷”等字句上反复流连。
秦臻的思虑之深远,再次令他动容。
这已不仅是如何处理战俘的权宜之计,这分明是在为未来统一后的统治、为消化即将到来的广袤新土铺路。
是在尸山血海之上,尝试播撒下秩序与归附的种子。
这封奏疏,字里行间都回应着韩非那“恐惧无法征服人心”的尖锐诘问,试图在铁血与尸骸之上,播撒下秩序与归附的种子。
然而此刻,嬴政的手指在“二十万”这个数字上敲击着,眉头微蹙。
二十万张要吃饭的嘴,二十万颗可能充满怨恨的心。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包袱,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但他看到秦臻“严禁虐杀”、“化敌为民”、“家属迁移”等策略时,眉头又渐渐舒展。
这与白起的做法截然不同,更符合他心中“统一天下”后治理的需要。
也让他看到了,瓦解六国军民抵抗意志的新途径。
给予生路和希望,远比单纯的死亡威胁更有效。
“怀柔…分化…赐田…接眷…”
嬴政低声咀嚼着这些词,目光闪烁不定,似乎在急速权衡其中的利弊与执行难度。
他抬起头,看向激动难平的刘高:“刘高。”
“臣在!”刘高连忙应声。
“先生此策,你以为如何?二十万之众,安置、监管、消耗粮秣,皆是巨量。朝中恐又起非议,言寡人‘妇人之仁’。”
嬴政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带着考量的意味。
刘高略一思忖,恭敬答道:“回禀大王,先生之策,看似耗一时之粮,费一时之力,然其利在千秋。长平杀降,虽震慑一时,然赵人与我秦仇深似海,至今未消。
先生此策,正是要瓦解六国军民抵抗之心。
试想,那些精壮俘虏,若在关中、河套辛苦劳作三年,换得良田耕牛,妻儿团聚,免赋数年,他们心中对故国的执念还剩多少?
他们,只会记得是大王给了他们生路和富足。
此乃化敌为民,以仁易暴,实乃长治久安之良策。
至于耗用……
大王,此战缴获联军粮秣辎重数量可观,正好可用以养活俘虏,同时令其为我大秦开渠筑城,创造远大于消耗之价值。
臣以为,先生深谋远虑,此策可行。
至于朝议……”
说到这,刘高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与有荣焉的光芒:“有此洛邑大捷,大王之威如日中天,先生之计鬼神莫测,些许杂音,岂敢再扰圣听?”
嬴政听着刘高的话,再次看向帛书上秦臻清晰的字迹:
“恐惧无法征服人心……大秦所求,非尽戮其民,乃廓清寰宇,重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