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卢象升:“不过,臣以为,法治虽好,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就比如法律规则具有僵化性,法律需保持稳定性和普遍性,难以完全适配复杂多样的具体情况。”

“严格按规则办事,可能在个别案例中产生不合理结果,像某些法律规定下,虽当事人有合理理由未遵守程序,但仍需承担不利后果。”

“因此,臣以为,陛下推行法治,功在千秋,但不应一叶障目,忽视法治可能存在的缺陷。”

陈平安闻言,不由哈哈一笑:“卢爱卿所言有理,法治确实有不少的局限性。”

“就比如卢爱卿所说的法律规则具有僵化性,这个朕也曾经想过。”

“这个问题,朕也曾思考过其中的解决之道,就比如可以借助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从道德层面,来消除法律判决时的这种僵化性。”

“当然,具体如何解决,还需要接下来在龙国大力推行法治的过程中,诸位爱卿不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法律除了僵化性,朕还发现了法治的其他一些局限性,就比如法律的滞后性。”

“法律的制定往往是基于过去经验和现实情况,而社会发展迅速,会不断出现各种的新问题,比如咱们现在正在建设的火车轨道网络,电报等新兴领域。”

“随着这些新兴领域的出现必定伴随着各种新的法律问题不断涌现,现有的法律就会难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

“这就需要再新事物出现时,新的法律法规应该及时跟进,及时制定各种新的法规。”

“但新法规的制定,却也不能过于严苛,不然就会阻碍新事物的创新和发展。”

“朕不否认法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也不能否定法律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执法司法水平等措施,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

“关于法治的改进,是需要诸位爱卿去不断发现,不断去帮朕改进完善的。”

“卢爱卿就做的很好嘛,很敏锐的就发现了法律具有僵化性的问题。”

“关于卢爱卿所提及的法律具有僵化性的问题,以及朕所说的法律具有的滞后性,退朝之后,诸位爱卿都可以好好考虑一下,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诸位爱卿都可以畅所欲言,上奏折给朕即可。”

“当然,诸位爱卿要是还发现法律法规存在的其他问题,也都可以上奏折给朕,朕会拿出来跟诸位爱卿一起讨论的。”

“从今往后,如何在实践中完善依法治国的理念,还需要借助诸位爱卿的才智。”

“还有,关于科举改革之事,就按照朕给出的方案来办吧。”

“三月之后,龙国第一次全国性质的科举,也是最后一次无年龄限制的科举,会正式在各县举行,所有学子均可报名参加。”

“此次科举为增强龙国基层官吏储备所特开恩科,中第者可候缺全国县基层官吏,从基层官吏做起,无升迁限制。”

“朕将依据成绩,选出大量龙国基层官员储备人才,数量不低于10万人。”

“此次恩科之后,以后的科举,将按照新的科举制度执行,新的科举制度,将从童生试开始,那些在三个月后的恩科科举中,未能高中的人,以后就不需要再参加什么科举了。”

“至于全国公办学堂的建设问题,就由朕这个教育部尚书全权负责了。”

“好了,今天的朝会就先到这里吧。”

说完,陈平安也不等众人反应,便直接起身离开了太和殿。

留下一众朝堂大臣们在那面面相觑。

好一会儿,朝堂诸公们才明白了过来,陛下改革科举制度,压根就没想过让大家插手。

皇帝拿出新科举制度的框架给内阁看,也不过是走个过场,通知一下大家而已。

对于新科举制度的改革,皇帝压根就是打算亲自下场的。

连新成立的教育部尚书都是皇帝自己。

这尼玛,就很蛋疼。

人家皇帝,压根就没打算带他们玩啊!

这是赤裸裸的无视,但那又如何?有办法吗?现在朝堂上的官员们,根本就没有办法。

以前皇帝不带他们玩,他们还敢用集体请辞来威胁皇帝。

但现在,没有一个人敢请辞的,谁要是脑子一热说不干了,皇帝肯定当场就批准。

前内阁首辅余大成就是前车之鉴。

先不说文官集团内部,那些同窗们眼巴巴地盯着别人的位置,盼着有空缺好上位,就说皇帝这边,手下就有着众多的行政官员。

请辞不干这种事情,对于陈平安这个新帝而言,根本算不上威胁。

甚至现在皇帝还巴不得有人请辞呢,官位空出之后,皇帝估计会立马换上自己人。

而且,龙国法律还规定了,没在朝廷干满十年者,年龄不到50者,非因病无力工作请辞者,可是没有退休金的。

没有人舍得自己的月俸以及以后看得见的退休金,龙国现在的月俸和退休金,可不是以前的大明能比的。

神武六年(1642 年)八月初三,大朝会后的第二天,《龙国日报》头版头条,开始大力宣传新科举制度的改革。

《龙国日报》以醒目的大标题“科举改革,龙国未来之光”刊载了一篇深度文章。

文章开篇便点明,此次科举改革是龙国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意义深远。

文章详细阐述了新科举制度中制定龄限制的重大意义。指出过往科举无年龄限制,导致许多人皓首穷经,耗费大量光阴在科举之途,却未必能为国家所用,极大浪费了时间。

而且没有年龄限制的科举制度,会带有极大的不公平性,30岁的人和十几岁的孩童一起去考童生,这对年龄小的人太不公平了。

而新制度规定童生考试年龄在11到12岁,后续各阶段也有明确学制限制,这能让年轻人才更容易崭露头角。

年轻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在年富力强时进入仕途,能以全新的视角和充沛的干劲为国家发展注入活力,避免人才培养的拖沓与低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