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双桥 > 第241章 蹊跷的乡政府书法比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1章 蹊跷的乡政府书法比赛

西北的这顿特色小吃,‘搓鱼子”不算贵,成本只有五元钱。

可特色面食做起来麻烦,西河县把面食做的精致,化腐朽为神奇,返璞归真,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要想吃得可口,饭前必做精心准备。

市长祁连雪是一个务实的人,他对大吃大喝深恶痛绝。

他吃了一碗搓鱼子,桌子上一碟萝卜干,一碟凉拌沙葱,总成本不过五元钱。

工作就要这样,既节俭,又要实惠。

市长祁连雪边吃,边赞不绝口。

不错,这面食有筋道,吃着也爽口。

市长祁连雪边吃边说:“我们的扶贫工作,也要像揉“搓鱼子”面的劲道,一点也不能松懈。”

县长何惠民连连点头称是。

此时西河县民政局长刘世杰躲闪着,在另一个桌子上坐下,他默默无声。

市长祁连雪不到半小时就吃完了“搓鱼子”。

他走出山湾乡食堂大门,看到山湾乡政府大院内一片喧哗。

原来山湾乡文化站进行书法大赛,几百人,五六个桌子写着条幅。

县长何惠民大怒,“杨书记你是怎么组织的?祁市长到山湾乡调研,你们山湾乡文化站在书法比赛,乱混混的,这不是为市长调研添堵吗?”

市长祁连雪听到何县长批评山湾乡党委书记杨林,他说了这么几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

不能因为市长来了,基层就不搞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原来西河县书法源远流长,在西河县滋养了一大批书法名家,自然市长祁连雪也受到熏陶。

市长祁连雪难得下基层,到山湾乡碰上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自然得指导一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艺无止境。”

贫瘠的戈壁滩,村民还有这个雅好,山湾乡一定不能废弃,要引导村民把国家的国粹发展下去。

这些活动在资金上有困难,可以省出来,今天的接待就很好吗,上级来人,你们适当把招待标准放低一点。

我看主食‘搓鱼子’,小菜萝卜干,沙葱也挺好的,何必大鱼大肉。

这样省下来一些钱,多搞搞群众活动,活跃农村文化大有益处。

市长祁连雪对县长何惠民说的是肺腑之言。

书法是村民自发的活动,你们一定加以引导。

县长何惠民点头称是。

祁连雪飘然走到山湾乡文化馆,那些业余书法爱好者,赶紧给祁连雪让开了一条路,几名参赛的业余爱好者,有一个人握笔的手发抖。

他哆哆嗦嗦从口袋掏出写好的字,用石头压在课桌左边,沾墨汁的毛笔,墨汁点点滴滴滴落在在宣纸上。

书法爱好者最拙劣,最丢脸的动作,书法基本功就是着墨利索、干净,不拖泥带水。

西河县山湾乡可谓人才济济,书法业余爱好者馀音袅袅,不绝如缕,书法爱好的传承才没有断。

在贫瘠的戈壁土地上,这些业余爱好者,用自己手中的笔,饱蘸着香气四溢的翰墨,在张张洁白的宣纸上,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这些书法爱好者,平时舍不得给家里买食盐,醋····

这次几百元钱的宣纸出手大方,这让祁连雪想到了人们常爱说的一句话:“清虚淡然中,无限受用处。”

喜欢自然就是第一。

那些乡村书法业余书法爱好者,着墨在几百元一张宣纸上,自然手有点发抖,可也得写完。

那些业余选手泼墨挥毫,写法和专业书法是一样的,这种书法比赛在金城市就是一件小事,而对于西河县山湾乡就是一场盛典,关乎到各村的脸面。

这些选手大多是各村的写家能手,聚在山湾乡,也是为村上挣个脸面。

首先上来了四组选手,照着字条,大多都是古代的诗,布局谋篇在于自己。

这种写法往往很难。

字多了写不下,少了又显得呆板,单调。

高城村的一个爱好者,手抖着写了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茫”字写的有点大,布局不那么协调,但终究写完了。

还有写不完的,黄山村的一个爱好者,刚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着墨太浓,墨水泼在宣纸上,自惭形秽,他退出了现场。

另外两幅也完成了,一幅是赵家村写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幅是夹河村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市长祁连雪笑而不语,他带头拍起手,他也是一个有涵养的人,这种时候,不能乱说。

于是就说:“这样的比赛好,真实。”

人的字也“写得好”。

“有评委我就不点评了。”

县长何惠民眼睛偷瞄了一下市长祁连雪,他也拍起手,然后对山湾乡党委书记杨林盛气凌人的说:“这种群众喜欢的活动你们以后要多搞搞,但是要调调节好时间。注意工作与娱乐的关系。”

“是。我们工作中还有差距,我们一定弥补这种不足。”

山湾乡党委书记杨林唯唯诺诺的说。

由市长祁连雪助阵,县长何惠民在旁,山湾乡书法比赛就是一场盛典,汉字的象形是书法的延续,也是乡村文化的粘合剂。

农村衰败之后,年轻人能写毛笔字的已不多了,但山湾乡的中年人爱好书法的多,各村听说了一些业余的书法爱好者,骑着摩托,开着三轮车往山湾乡政府匆匆行驶。

人如潮水聚拢在山湾乡,而在这种时候,市长祁连雪忘乎所以,一种故乡情结无意识的萦绕在,祁连雪的血液中。

这几年市长祁连雪的工作并不轻松,西河县是市长祁连雪生长的地方,他在西河县采集沙葱、收割小麦。

小时候贫穷,条件好的人家找一点废报纸,在上面写毛笔字。

而祁连雪贫穷,童年只能折杨柳树枝,沾水在光洁的地面上一笔一笔瞄着写,寻找写毛笔字的感觉。

那种无意识的写字,现在的市长祁连雪,紧张的心灵带来片刻的宁静。

祁连雪是不会到西河县来的,那里有太多的痛苦记忆。

可现在因为工作的需要,祁连雪来到西河县。

西河县学校吴咏梅的上学,喇嘛村的胡麻种植,还有故乡的一种人文气息,故乡的一朵花,一棵草,一块石头,一片云都可以让祁连雪回忆童年的记忆。

祁连雪的故乡情结释放出来了。

山湾乡文化站的书法比赛有大批村民围观,有市长祁连雪,县长何惠民助阵,规格升至了一级。

山湾乡派出所只有两个人,无法维持秩序,幸好双桥镇派出所所长冯大田领着五个同事赶到了山湾乡,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派出所长冯大田的职责就是维持好秩序,让无关人员少接触市长。

山湾乡政府是人多而不乱,有序的围观在文化站周围,给选手让出了一片空地。

又上来一拨业余选手,唯有一个老者就是喇嘛村村长王永民的父亲,王老汉走上台来,铺开洁白的宣纸。

本来王老汉对山湾乡政府胡麻种植颇有微词,借书法比赛写几个字,发泄不满,写“耕牛无宿草,仓鼠有余粮;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可是在这种场合王老汉并非圣人,在宣纸上龙凤飞舞写下了“村民如耕牛”行草。

市长祁连雪大惊,业余书法都是正正规规唐楷书,要写行草,先从唐楷入手,后学魏碑, 难度极大。

市长祁连雪也禁不住叫好,这个“牛”字写得好,一竖,不轻滑,不飘弱,有沉着、凝重、苍劲的效果。

最大的事实,民间有高手,面对市长祁连雪的点评,俨然是内行。

一幅好的书法 看的是整片,再是局部 ,要有行云流水的感觉 ,欣赏书法就是看整片的气势 。

写得好,点评的也好。

县长何惠民带头鼓起了手掌。

现场一片掌声。

市长祁连雪也是兴趣所至,又多讲了两句,这几个字寓意也深刻,“村民如耕牛”。一步一回首。

我们都是犁地的牛,工作不同,性质相同,都是为村民工作。

这样的文化要推广出去,这位老者的书法书体纵横而不意乱,洒脱而不放纵,气势流畅,遒劲有力。

就是放在金城市也是一幅难得之作。

市长祁连雪又点评了一番。

时间不多了,你们继续比赛。

何县长,我们到喇嘛村看看胡麻种植情况。

市长祁连雪恍悟,他还有职责。

祁市长也给我们写几个字,村民欢呼鼓掌,祁市长你就泼墨挥毫。

我们听说你的字,在金城市文化馆也有留存。

县长何惠民谄媚的讨好说。

这种时候市长祁连雪春风得意,写什么呢?

你就写“喇嘛村胡麻经济种植区”。

山湾乡党委书记铺开了宣纸,乡长高胜天抱着,呈绿色,酷似薄云晴天,石质温润如玉的砚台放在桌子上。

县长何惠民亲自将墨汁倾倒在绿色的砚台里。

“你们这是难为我,让我出丑。”

市长祁连雪说着走到桌子上,用墨条抹了几下砚台的墨汁。

他拿起了毛笔,沾满了墨水,然后在砚台边润润毛笔,毛笔一横,倾泻在纸上“喇嘛村胡麻经济种植区”。

跃然在宣纸上整幅作品显得雅洁、舒展、清峻、秀逸、雄浑。

显示出汉字的方正美、韵律美。

好,祁市长写得好,一片啧啧声。

祁市长的字师法传承古人,又不失传统,好字。

王老汉这样评价祁连雪。

祁连雪知道他的字写的很一般,就是模仿古人,没有创新,能在这种场合,写出这几个字也是很有气势,也给市长祁连雪增加一层神秘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艺无止境,西河县山湾乡村民是我的老师。

“献丑了,大家不要见外。”

市长祁连雪谦逊说着,但他心里有一种自豪感。

他内心里窃窃自喜,在官场上能写出一幅妙笔生花的字恐怕没有几个人。

我是一个西河人,土生土长在农村,我愿为西河文化的发扬光大,尽一点微薄之力。

这次调研,让金城市长祁连雪赚足不少人气,得到了村民的好口碑。

市长祁连雪是一个平易近人,博学多才的好市长。

村民并不知情,市长祁连雪来西河县调研什么?

喇嘛村胡麻种植已有好几年的历史,山湾乡党委书记杨林,乡长高胜天悬着的一颗心安然的躺在心脏里。

县长何惠民也是捏了一把汗,幸亏有惊无险。

以后山湾乡书记杨林,找了一块巨石“喇嘛村胡麻经济种植区”,竖在在最显眼的位置。

金城市长祁连雪内心有个忌讳,就是不愿去贫困的人家,不是歧视,而是镶刻在童年记忆中那种痛苦说不出来。

贫穷如麻绳束缚着他全身,童年没有在贫穷生活下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市长祁连雪虽然书法比赛,耽搁了调研的时间,他还是要到喇嘛村周边看看。

喇嘛村蓝盈盈的胡麻花已经落败,胡麻原茎叶从翠绿变成微黄色,丰收已成定局,他看到这种场景,欣喜于色。

他叮嘱县长何惠民:“农业有它的特殊性,必须适合地域特色,不要强迫村民种植,要引导,有效益村民才会种植,不要搞一刀切。”

是,我们正采用引导的方式,首先小面积推广。

我们引导喇嘛村与戈壁公司,签订了五千吨胡麻茎的收购合同,亚麻布是一种高级服装原料,种子公司提供了优质的胡麻新品种,产销不存在问题,效益可观。

我们估计喇嘛村胡麻茎亩产量400公斤,收购价是一公斤一元,胡麻籽亩产量90公斤,收购价是每公斤7元,两项合计,亩均收入1200元。

比种植小麦增收400元以上,种胡麻投入小于种植其他作物,增收效益十分突出。

在县长何惠明的谎言中,充分感受到人性中的扭曲变态恶毒。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人在做,天在看。

喇嘛村不是贫苦村,而是代替高城村,是一个背锅侠。

在生活中每当遇到不幸和灾难的时候,我们总是在为遇难者遭遇不幸者伤感难过落泪。

可作为旁观者,我们不知道这谎言伤害或毁灭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