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 > 第241章 参观战争工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15年11月6日,阳光和煦,微风拂面。

这一天,德皇威廉邀请了王永江前来参观德士兰着名的战争工厂——克虏伯。

王永江接到邀请后,心中暗自思忖着德皇威廉此举的深意。

他深知德皇威廉此举并非仅仅是为了展示德国的工业化程度,其中定然蕴含着一些小心思。

遥想当年,大清重臣李鸿章也曾踏上这片土地,前来德士兰购买军火。

当时,李鸿章被德士兰的工业化水平所震撼,尤其是面对马克沁机枪那惊人的高效火力输出时,他不禁连连感叹:“太快了,太快了!大清国承受不了这样的子弹消耗速度啊。”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短短二十年的时间,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大清国,如今已成为了炎国,而炎国所取得的成就,早已远远超越了当年的大清千百倍。

如今的炎国,不仅拥有了当年大清所没有的先进武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永江心中明白,这次参观克虏伯工厂,不仅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向德国展示炎国实力的契机。

俗话说得好,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和卓越之处。

张扬常常告诫他的几位兄弟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骄傲自满只会让人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只有保持谦逊,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炎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扬拥有系统的助力。

然而,如今系统已经消失,他所能依靠的唯有自身的能力。

时间紧迫,炎国的底蕴相对较少,要想将炎国发展得更为强大,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进取。

通过持续地学习,张扬和他的兄弟可以汲取各方的经验和智慧,弥补自身的不足。

他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以及文化精髓,将这些宝贵的知识融入到炎国的发展中。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张扬和他的兄弟们需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突破传统的束缚,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只有这样,炎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更好的发展。

就在这时,威廉的目光被王永江身旁的一个人吸引住了。

他注意到那个人的肩上扛着一个盒子,看起来颇为神秘。

威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心,于是他开口问道:

“王永江先生,我看到您身边这位侍从肩上扛着一个盒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王永江听到威廉的问题,转过头看了一眼那个扛着盒子的工作人员,然后微笑着回答道:

“哦,陛下,这可不是普通的盒子,它里面装的是我们炎国最新研发的摄像机。”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解释道:

“您知道的,我在德士兰这里做了很多事情,而这些事情都需要向我的大哥汇报。

有了这个摄像机,就如同他亲眼所见一样,这样我的大哥就能清楚地了解我们在德士兰的所作所为了。”

威廉听完王永江的解释,原本的好奇心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心想,摄像机这种东西他们本国也有啊,虽然能够拍摄人物,但像素并不高。

就算今天带着王永江参观战争工厂,其中一些机密制造的过程,仅仅依靠摄像机是根本看不出来什么端倪的。

然而,威廉并不知道的是,炎国的摄像机可不是一般的摄像机。

经过张扬空间系统的解析,炎国的摄像机在像素和原理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其他摄像机,两者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在宽阔的道路上,德皇威廉和王永江并肩坐在一辆豪华的轿车里,车窗外的风景如诗如画,但他们的注意力却完全集中在彼此的交流上。

两人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地分享着各自在本国的奇闻趣事。

时间在愉快的氛围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一行人已经抵达了战争工厂的外围。

王永江不经意间透过车窗,凝视着眼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心中的震撼之情难以言表。

这座战争工厂宛如一头巨大的钢铁巨兽,傲然屹立在大地上,彰显着德士兰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

工厂的大门外,铁轨如蛛网般交错纵横,一列列满载着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的火车,像一条条钢铁巨龙,频繁地穿梭其中,源源不断地为工厂输送着生产所需的物资。

远处,高大的烟囱如林立的巨人,直插云霄,滚滚浓烟从烟囱口喷涌而出,仿佛是这头巨兽呼出的气息,弥漫在天空中。

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如同巨兽的咆哮,让人感受到它强大的力量和无尽的活力。

随着德皇威廉的热情邀请,一行人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走进了工厂的大门。

一进入工厂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宽敞而明亮的炮弹车间。

这个车间的规模令人惊叹,它的空间非常大,足以容纳数十条自动化生产线。

这些生产线像一条条蜿蜒的巨龙,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车间里弥漫着一股炽热的气息,那是来自巨大熔炉的光芒。

熔炉中的铁水翻滚着,仿佛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发出耀眼的红光。

德士兰的工人们熟练地操控着各种机械,他们的动作迅速而准确,没有丝毫的迟疑。

他们将滚烫的铁水小心翼翼地倒入精心设计的模具中,铁水迅速冷却,形成了坚硬的炮弹外壳。

这一过程需要高度的技巧和经验,工人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娴熟和自信。

在装配区域,传送带像一条快速流动的河流,源源不断地将各种零部件运送过来。

工人们站在传送带旁边,他们的手中拿着精密的仪器和先进的工具,将引信、炸药等关键部件准确无误地安装到炮弹外壳中。

整个装配过程如同一场精密的手术,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精确无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炮弹来到了质量检测环节。

这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检测设备,每一枚炮弹都要经过严格的探伤、压力测试等多项检测。

这些检测设备能够检测出炮弹的任何微小瑕疵,确保每一枚炮弹都符合战争的使用标准。只有通过了所有检测的炮弹,才会被包装好,运往战场。

这一路走来,王永江心中感慨万千。

他不禁想到,如果没有张扬,如果没有他的大哥,中原大地想要达到德士兰这样的工业化程度,恐怕就算是拼命追赶也难以望其项背。

这并非是能力的差距,而是底蕴的差异。

这种底蕴,是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和沉淀才形成的,是一种无法一蹴而就的深厚根基。

德皇热情地向王永江介绍着这里的一切,他对工厂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仿佛这里的每一台机器、每一条生产线都是他的孩子一般。

“王永江先生,您看,我们的工厂内的照明系统非常完善。即使在夜晚,明亮的灯光也能让生产不间断地进行。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确保工人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德皇接着说道:

“而且,我们的工厂还配备了先进的通风和消防设备。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出车间内的污浊空气,保持空气清新;消防设备则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王永江经过这次参观,也收起了自己的傲慢,他发自内心的赞叹德士兰的工业水平。

“德皇陛下,你们的工业化水平真是太棒了,已经和我们的不相上下,如果有机会,您去我们炎国,我也会带你去参观我们的战争工厂。”

“哈哈,我倒是非常期待能够去炎国土地上转一转。”

德皇嘴里说着乐意的话,可他心里并不认可炎国有他们一样的工业实力,因为东方古国贫穷落后已经在欧大陆人民心里根深蒂固,哪怕炎国做出了一些他们做不出来的商品,也只能归结为地方不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