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大清的故事 > 第78章 王朝末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朝的最后一天,对于整个皇室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然而,这一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感受却截然不同。对于小皇帝溥仪而言,他或许还年幼无知,对这一天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但对于那位清朝最后的太后——隆裕太后来说,这一天却是她人生中最为艰难和痛苦的时刻。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朝会。这一场面与以往的朝会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往日里,大臣们会毕恭毕敬地朝拜小皇帝溥仪和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表达对皇室的尊崇和敬意。然而,在这最后一次朝会上,大臣们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虔诚地行礼,只是随意地鞠了个躬,敷衍了事。

隆裕太后眼见这一幕,心中的痛苦和无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原本应该是威严庄重的时刻,但此刻她的心情却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她看着那些曾经对她唯命是从的大臣们,如今却如此冷漠和敷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

她为何如此姗姗来迟呢?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万个不情愿来参加这最后一次朝会啊!那么,她究竟为何如此不情愿呢?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这次朝会的特殊意义说起。

原来,这次朝会对于她而言,意义非凡且沉重无比。在这次朝会上,她需要代表年幼的小皇帝溥仪,向世人宣告一个重大的决定——清帝退位,实行共和。这意味着,历经数百年的清朝皇室统治,即将彻底画上句号,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个决定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心理挣扎。她的内心犹如被无数只猫爪子同时挠过一般,痛苦难耐。一方面,她深知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无法逆转的历史洪流;但另一方面,她作为清朝皇室的一员,对这片祖宗基业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和责任。

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她在前往朝会的路上步履蹒跚,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艰难。她的内心在痛苦地挣扎着,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但隆裕太后不来又不行,为啥?因为那时候啊,起义军烧得全国到处都是火,而那个被庆亲王奕匡吹得天花乱坠的袁世凯呢,早就跟南京临时政府勾搭上了,准备当大总统了。1月25日,袁世凯还带着他的北洋将领们通电全国,拥护共和。

因此,尽管隆裕太后心中有万般不情愿,但她也不得不咬紧牙关,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前来参加这最后一次朝会。这个场景,仿佛是一部宫廷喜剧的最终章,然而,这个结局却并非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充满欢乐和喜悦。

当时的清朝,宛如一只失去了獠牙的老虎,虽然表面上仍然保留着皇室的威严和架子,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战斗力。这一切都要归咎于袁世凯这个关键人物,他巧妙地将清朝那些原本强大的军队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当他率先表示支持共和制度时,清政府瞬间变得孤立无援,如同一个失去母亲庇护的孩子一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势的发展,却束手无策。

隆裕太后此时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她心中有一千万个不愿意退位,但面对袁世凯的最后通牒,她却毫无还手之力。“2月12日,就是你们的最后期限!”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隆裕太后的心上,让她无法逃避。

无奈之下,隆裕太后只能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和不甘,硬着头皮开始准备签字退位。这个决定对于她来说,无疑是极其艰难的,因为这意味着她将失去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也意味着她所代表的清朝皇室即将走向终结。

而袁世凯呢,他可不是个善茬儿。他深知隆裕太后的难处,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毫不犹豫地使出了恩威并施的手段。他一方面威胁隆裕太后,如果不按时退位,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又许下承诺,只要隆裕太后和皇室成员乖乖听话,他一定会保证他们的生活舒适安逸。

袁世凯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要隆裕太后退位,无非是为了能够尽快登上大总统的宝座。他明白,只有让清朝皇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他才能名正言顺地掌握国家大权。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逼迫隆裕太后就范。

这天啊,袁世凯的那些心腹们,像胡惟德、赵秉钧这些内阁大臣,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早早就跑到乾清宫外等着小皇帝溥仪和隆裕太后。他们为啥这么积极?还不是因为他们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心里头只忠于袁世凯,哪管什么清政府啊。

袁世凯这个人啊,其实心里头对逼迫清帝退位这件事是不太情愿的。毕竟,他也不想背负一个不忠不义的骂名,被后人指指点点。所以呢,他就耍了个小聪明,假装生病,躲在家里不肯出来。

可这退位的事情总得有人去办啊,于是袁世凯就派出了他的那些心腹们,让他们去充当说客,去劝说隆裕太后和溥仪退位。这些心腹们一个个都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把退位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仿佛这是天底下最明智的选择。

而隆裕太后和溥仪呢,就像那两只被猫逼到墙角的老鼠,走投无路,只能听天由命。他们心里头虽然百般不情愿,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面对袁世凯的这一招,他们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这一幕啊,简直就像是一出宫廷版的“猫和老鼠”,袁世凯躲在暗处,看着隆裕太后和溥仪被他的那些心腹们玩弄于股掌之间,心里头说不定还在暗暗得意呢。而隆裕太后和溥仪呢,就只能在这无奈的历史洪流中随波逐流,任人摆布。

这剧情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既觉得滑稽可笑,又不禁感叹历史的无情和讽刺。

胡惟德和赵秉钧这些人在乾清宫外头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隆裕太后和溥仪的人影,心里头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心想:“这隆裕太后可别关键时刻反悔啊,不然我们怎么跟袁世凯大人交代呢?”

好在啊,隆裕太后虽然心里头一千一万个不乐意,但最终还是带着小皇帝溥仪,慢悠悠地晃了过来,就像参加一场不太情愿的宴会。

据说啊,在这次朝会之前,隆裕太后还特意召见了满清的王公贵族们,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可这时候的清朝皇室啊,已经是日落西山,主战的皇族良弼都被起义军给“送走”了,其他的主战派呢,也都跑得没影了,剩下的那些王公贵族啊,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毫无主意。

隆裕太后一看这架势,心里头就明白,大势已去咯。这时候啊,大太监小德张跳了出来,这家伙早就拿了袁世凯的好处费,于是主动给隆裕太后出了个主意:“太后啊,我看咱还是接受那个《清室优待条件》吧,也就是宣布退位。您要是不接受啊,将来真打到北京来,那时候想接受人家都不答应了。”

小德张这话啊,说得跟真的似的,隆裕太后一听,心里头那个无奈啊,就像吃了个苍蝇,想吐又吐不出来。但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她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一幕啊,简直就像一出宫廷版的“喜剧之王”,只不过这喜剧里头,透着那么一股子辛酸和无奈。

在这场历史的大戏里,隆裕太后就像是被推上舞台的临时演员,本没有多少主见,又被硬塞了垂帘听政的剧本。王公贵族们呢,一个个跟失了魂似的,沉默不语,连小德张这种太监都给她指起了路,告诉她:“太后啊,您看这形势,咱还是退位吧,不然革命党人来了,咱可没好果子吃。”

隆裕太后一听,心想:“也是,我这能力平庸的,哪里斗得过那些人啊。”于是,她召来了庆亲王奕匡和袁世凯,就像是在交代后事一样,说:“你们看着办吧,现在满洲的王公贵族们都没了主意,所有事情都交由袁世凯处理了。将来处理好了,我自当感激;处理不好,我也不怨责。”这话里话外的,不就是说她已经决定宣布清帝退位了嘛。

袁世凯呢,也是个会演戏的,一听这话,立马跟隆裕太后大哭了一场,那眼泪流得,比真金还真。不过啊,咱们心里都清楚,这眼泪啊,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

虽然隆裕太后和袁世凯早就商量好了要实行清帝退位计划,但在2月12日这一天,隆裕太后还是心里头七上八下的,不愿意这么快就签订清帝退位诏书。袁世凯的那些心腹们啊,一个个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在乾清宫外头急得团团转,生怕隆裕太后中途变卦。

不过啊,咱们的隆裕太后啊,虽然犹豫纠结,但最终还是带着小皇帝溥仪来了。虽然来得晚了点儿,但她的出现啊,就像是一颗定心丸,让那些袁世凯的心腹们终于放下了心来。这一幕啊,就像是宫廷版的“狼来了”故事,只不过这次啊,狼是真的来了,而隆裕太后呢,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隆裕太后一露面,那些大臣们啊,就像例行公事一样,给她和小皇帝溥仪行了最后的君臣之礼。不过啊,这礼数嘛,可就大不如前了,只是随便鞠了个躬,连以前的三跪九叩都省了,这简直就是明摆着告诉隆裕太后:“您看,清朝啊,是真的要完了。”

这时候,胡惟德和赵秉钧这俩袁世凯的心腹,见隆裕太后和溥仪来了,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立马把早就准备好的《清帝逊位诏书》呈了上来,请隆裕太后代溥仪签署并盖上玉玺。

隆裕太后一看这诏书啊,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哗哗地往下流。她这一边哭啊,一边还不肯签字,就像是在跟这诏书较劲似的。这一哭啊,可不得了,朝堂之上的朝臣和王公贵族们,也都跟着抹起了眼泪,就像是在开一场大型的追悼会。

这可急坏了胡惟德和赵秉钧这些袁世凯的心腹啊,他们心里头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但这时候,他们又不好出面催促隆裕太后,毕竟人家这是在哭自己的亡国之痛啊。于是啊,他们就只能干瞪着眼,看着这场“哭戏”继续演下去。这一幕啊,简直就像是一出宫廷版的“喜剧之王”,只不过这喜剧里头,透着那么一股子辛酸和无奈。

哭着哭着,朝堂上突然冒出几个少年皇族,他们像是最后的勇士,想要挽留这即将逝去的王朝。他们围着隆裕太后,就像一群小鸡围着老鹰,希望她能不要在那诏书上签字,再召集王公贵族们开开会,想想办法。

这时候,袁世凯的心腹赵秉钧终于看不下去了,他就像个爆发的火山,怒斥这些王公贵族:“你们天天开会,之前都干嘛去了?现在反对还有用吗?”说完,他还搬出了革命党来威胁隆裕太后:“如果不主动退位,革命党可就要催命了,到时候啥都没有了!”

这话一出,就像给隆裕太后打了一针清醒剂。她心想:“哎呀妈呀,这赵秉钧说得对啊,再不签字,真打来了,我们母子可就要流落街头了。”于是,隆裕太后擦了擦眼泪,一咬牙,一跺脚,表示:“那些亲贵把国事搞得这么腐败,还想阻挠共和诏旨,这不是把我母子往火坑里推嘛!”说完,她就拿起笔,在那退位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就像是在跟过去告别,也像是在迎接一个新的开始,尽管这个开始充满了未知和辛酸。

这一幕啊,就像是一场宫廷版的“狼来了”和“狐狸和乌鸦”的结合体,既有紧张刺激的威胁,又有隆裕太后那略带无奈的清醒。只不过啊,这次的故事里,没有赢家,只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走了那个辉煌而又腐朽的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