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出这个钱的,只剩下协谷矿上没资格分房子的新工人了,就是不知道他们的人品怎么样。”
杨振平觉得如果套上这两个条件,能够购买董元朝房子的范围,只有协谷矿那些矿工了。
“人家正式工都有集资建楼房,谁稀罕上咱村买平房?”
这会正是楼房大热的时候,村里的老百姓都眼馋矿上集资修建的楼房,根本没人会放弃买楼房的资格,来村里买平房。
“正式工不行,问问临时的,说不定有想买的。”
杨振平觉得既然正式工不可能,那只能将目标放在临时工身上,虽然都是临时工,但协谷矿临时工的工资比,外面正式工也少不了多少。
“临时的够呛攒下钱。”
杨涛不认为那些临时工能拿出四万块闲钱来,临时工那点工资,牵扯到买房这种大事,除非连续几年不吃不喝才有可能。
“那也得看脾气秉性,万一来的打遍四邻无敌手的,那还不麻烦了!”
郑为民提醒他们还得注意购买人脾气秉性,万一来个脾气大的,搞不好会欺压梅福顺这帮外来户。
“是不是有个叫陈志的,郑主任应该熟吧!”
杨振平突然想起了小志,郑为民曾经不止一次带着小志去杨振平家吃饭,就是告诉杨家庄的老百姓,自己是这孩子的后台,谁也不能欺负他。
陈志是小志户口本上的名字,小志是没有姓的,他的陈姓,是随了当时儿童福利院院长的姓氏。
“他是我看着长大的,脾气没啥问题。”
郑为民也没料到,杨振平竟然能主动提起小志,这让他省了不少口舌。
“哪个陈志?”
杨涛有些纳闷,怎么突然蹦出来个陈志?其他村两委成员也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就是那个小白孩。”
如果杨振平说小志,估计在场的一多半依然想不起是谁来,但是要说到小白孩来,所有人知道,小志的白化病,在附近十里八乡是独一份的。
“哦!”
所有人恍然大悟,当年他们听说有人在协谷矿门口,扔了个白化病孩子,村里很多人都去看过稀罕。
“要不问问他愿不愿意买。”
杨振平征求郑为民的意见,他也怕郑为民拿护短的性格。
“他的问题倒是不大,不过最近我找牛琪商量过,这两年他干的挺不错,准备给他办个转正,人家也不值当的来村里买房子。”
话题到了这,郑为民动起了歪脑筋,反正这个话题是杨振平提起来的,他还不赶紧趁这个机会,多给小志争取福利。
机关干部最大的优点,就是满嘴没一句实话!
“现在矿上集资建房得花七八万,老董的房子只要四万,矿上房子不就是免掉自来水和暖气吗?咱村给他免了一样,享受村里老户人家待遇!”
杨振平还没有表态,杨涛就开始许诺给小志各种福利,这种越级的行为,让其他人觉得非常诧异。
“大叔,这样合适吗?”
杨振平被杨涛给搞懵了,他作为村里的一把手,都不敢随便许诺给外村人老户待遇。
杨家庄的老户待遇不仅包括免费的自来水和暖气,还有年底村办企业的分红,这可涉及到全村村民的利益。
“当年发现这孩子的时候,我正好在村口收拾柴火垛,前前后后几个小时,都没看到有外村的来过。”
杨涛叹了一口气,说出了一些陈年的秘辛,虽然协谷矿门口经常发现一些弃婴,不过小志的模样实在是太独特了,这让他不得不多注意一些。
“嘶——”
在座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按照杨涛的说法,这小志应该就是杨家庄的人!
郑为民也是一脸的惊讶,他没想到小志还有这样的身世,捡到小志的是刘峰之前的民政办主任,他到民政办的时候,小志已经在儿童福利院了。
“是谁家的,知道吗?”
杨振平觉得脸上有些火辣辣的,他平时没少自诩杨家庄为协谷镇首善之村,没想到村里竟然还有扔孩子的。
其他人脸上也不好看,杨家庄作为协谷镇最富裕的村,怎么还养不起一个残疾儿童?再说白化病又不是什么必死的大病,还值当的把孩子扔了?
“不好说。”
杨涛摇了摇头,有些话他不能说,也不敢说,作为村里的会计兼文书,怎么可能不知道谁家媳妇怀孕了,谁家媳妇流产……
“那好吧,关于享受老户待遇这事,咱们两委班子举手表决吧,对于给予陈志老户人家待遇,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杨振平反应过来,知道现在不是打听这种秘辛的时候,就把话题转移到给小志老户待遇上。
由于涉及到村办企业盈利分红,杨振平也不好一言堂,就启动了集体表决机制,集体表决的结果将会被纳入到正式的会议文件中。
“没有、没有!”
其他两委班子纷纷摆手,这还怎么反对,自己村里的弃婴,还能不承认了?不怕下去之后被老祖宗扒皮抽筋?
“那好,同意给予陈志老户人家待遇的请举手!”
杨振平第一个举起了手,其他人也跟着举了手。
“不同意的请举手!”
没有人举手。
“好,全体表决通过,大叔,赶紧写个正式的会议记录,咱们都签上名,这事就这么定了!”
杨振平让杨涛赶紧写会议记录,这东西具有法律效应,甭管谁反对都没用。
“我这就写!”
杨涛找出一张稿纸,开始写小志这事的会议记录。这会所有人都没敢说话,生怕打断了他的记忆。
等杨涛将会议记录写完,所有的两委成员看过没问题之后,就纷纷把自己的名字签了上去。
“好了,大叔,把这个存档吧,这事大伙别乱传,如果有人问起来,私底下解释解释,别让他们乱传了。”
杨振平在会议记录上签完名之后,就嘱咐大伙注意保密,这会大家的集体荣誉感还挺强,谁也不想让外村人知道,自己村里发生了扔孩子这种丑事。
受到政策和疾病的影响,这会街面上出现一两个弃婴,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这种事毕竟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讲,大体上处于一种,知道的不敢说,不知道的也不会去问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