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玉氏皇族,已接连有几位女皇执政。
现下南丹执政的依然是女皇,名唤玉隐笙。
玉隐笙在位期间也可谓励精图治、故而政通人和,在民间的风评也算好的。
但这玉隐笙并非前任南丹女皇最属意的继承人。前南丹女皇最属意的继承人本是其胞姐玉凌璋。
玉凌璋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立为了皇太女,足见女皇对这个孩子的重视。
但这世间事就是这般具戏剧性。
彼时最受女皇看重的玉凌璋生性豁达、飒爽不羁中又略带丝傲娇。她最不喜捧读诗书、不喜专攻治国之道、亦不热衷于帝业。
而是独独向往四方宫墙外的大千世界,向往那无需循规蹈矩、来去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武学师傅教习皇室子弟武学时,时不时会前往宫外的校场教习。
玉凌璋就是趁着某次在宫外校场精进武功身手时偷溜出了京师,彼时她尚未及笄。
当时的女皇得知消息时只见到了玉凌璋留下来的书信,身为皇太女却私自离京,女皇自然发了大脾气。
但见到皇儿留下书信说只离京一年,一年后自会乖乖归京。且她身边有莫氏隐卫跟着,安危无惧。女皇虽生气,竟也随她去了。
莫家历代为皇家培养最出色的隐卫,且个个身手不凡、忠诚护主。玉氏皇家子弟皆可从中挑选自己的隐卫。
跟在玉凌璋身边的,更是莫氏新一辈中最出色的隐卫,有以一敌百之能。有此隐卫护卫在侧,女皇才不至于时刻忧心皇儿的安危。
一年后,玉凌璋也真的按时归京了。
不仅按时归京,竟还破获了一桩地方贪官案。
原来在玉凌璋离京的一年里,并未离开南丹国境,而是低调游走于南丹各地。全当外出游历了一遭。
也是在那次外出游历时偶然撞上了某州郡的地方官作威作福。
百姓暗地里叫苦连连,却在贪官的威压下不敢多言,玉凌璋自看不惯贪官的作态,势必要为朝廷拔除此蛀虫。
便与身边跟着的隐卫一道蹲守了许久,最后也如愿拿到了能给贪官定罪的证据。
此一桩地方贪官案牵涉极广,就连朝中重臣也有被波及的。
彼时玉凌璋被部分臣子针对,只当她是小儿玩笑不知事关重大,就想要对她发难压下贪污案件。
谁知,玉凌璋早已做好了准备。不仅拿出了地方贪官的罪证,就连牵涉其中的朝中重臣的罪证也一并甩了出来。
看似棘手、旁人轻易不敢沾手的贪污腐败案被外出游历的皇太女轻飘飘结了案。
女皇因此对玉凌璋更满意了,也收获了民间百姓的一片赞誉叫好声。
虽说玉凌璋取证过程极为艰难,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但起码最终结果是好的。
甚至经此一遭,各地方官都规矩了不少,就怕这位皇太女不知什么时候又会游历到各自所治下州郡。
皇太女因惩治贪官、为民除害,一度声名远扬。却引起了另一位皇女、也就是玉隐笙的嫉恨不满。
她暗自嘲讽玉凌璋,表面说无心帝业,行的却是笼络民意之事。可不就是言行不一、虚假清高。
玉凌璋、玉隐笙姐妹二人在外人看来关系是很好的,玉凌璋自然也是真心实意对待自己妹妹的。
但她却忘了,她们是皇家姐妹,同为母皇所出,玉隐笙的心思又怎可能如表面般澄澈?只是善于伪装罢了。
玉隐笙对帝位,生来便是渴望的。
只是可惜,有玉凌璋在前,她们的母皇好像永远注意不到她。
她无数次在心中不满呐喊,同为母皇所出,凭什么她是不被看重的一个?
比起才能,她自认不逊于玉凌璋。也一直循规蹈矩,从未忤逆过母皇分毫。
可偏偏……事实就是那般可笑。
玉凌璋不想要的,母皇却在她出生之日起就亲手奉上,但玉凌璋弃若敝履的东西,却是她玉隐笙一直渴求的东西。
但玉隐笙极会伪装自己、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