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的核心方略是:以攻代守!在主力集结的同时,派遣精锐骑兵,组成数支轻骑快旅,每支千人左右,配备双马乃至三马,携带足够半月之用的精良箭矢、火油与干粮,趁漠北各部尚未完全集结、警惕性或因寒冬而有所松懈之机,利用我们对边境地形的熟悉,分多路、择机秘密越过边境,深入漠北境内!”

林臻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漠北腹地的几个关键节点上:

“他们的任务不是决战,而是游击!袭扰其通往龙城及各部的重要粮道,焚毁其提前囤积的草场,猎杀其小股巡逻队和斥候,攻击其防御薄弱的偏远部落!目的有三:一,断其粮草,疲其兵力,乱其军心;二,摸清漠北境内兵力部署、部落虚实以及乌维的真实动向;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将战火引向漠北境内,打乱乌维的春季攻势部署,让他无法从容备战,甚至迫使其提前发动或改变计划,从而陷入被动!”

林震仙凝神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榻几边缘,眼中光芒闪烁,显然在飞速地推演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与风险。

半晌,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嗯……思路是对的。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乱其方寸。这确实是应对当前局势的上策。比一味死守强,也比贸然寻求主力决战稳妥。看来陛下身边,有高人指点。”

他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林臻一眼。

林臻微微垂首:“爷爷谬赞。此乃陛下圣裁,孙儿与杜相、兵部周尚书等,只是查漏补缺。”

他并未居功,但眼神中的锐气却表明他深度参与了谋划。

“人选呢?”林震仙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深入漠北腹地,千里奔袭,险象环生。领兵之将,需得胆大心细,勇猛果决,更需对陛下、对大乾绝对忠诚,还要熟悉漠北风俗地理,甚至通晓胡语。这样的人,可不好找。郑蛟要坐镇中枢,统筹全局,不宜轻动。”

林臻显然早有腹案,他取出一份小小的名单,递给祖父:

“孙儿初步拟定了几个候选人。首位是骁骑营中郎将赵破虏,此人祖上便是边军出身,他自幼在边关长大,精通胡语,熟悉漠北地理,勇猛过人,且曾多次率小股部队出塞侦察,有实战经验。其次是虎贲卫郎将李敢,虽年轻,但心思缜密,骑射精湛,尤擅长途奔袭,其父李广利曾是爷爷麾下爱将,忠心可鉴。还有一位,是羽林卫的年轻校尉苏定方,虽职位不高,但孙儿观察他许久,此人颇有韬略,沉稳有度,是可造之材。孙儿打算明日便秘密召见他们,亲自考核,最终定夺。”

林震仙仔细看着名单,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赵破虏确是最佳人选,经验丰富,可担主力一路。李敢勇锐,可为偏师策应。苏定方……既然你看好,不妨给他个机会,带一支小队历练,或可出奇效。”

他放下名单,目光锐利地看向林臻,

“但你要记住,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深入敌后,补给断绝,危机四伏。除了将领之才,对士卒的挑选、装备的精良、战马的耐力、尤其是退路的安排,乃至一旦被俘或失败如何应对,都必须有周详的预案!绝不能让他们成为孤军送死!”

“爷爷放心!”林臻神色肃然,

“孙儿已令军械监优先为出击部队配备最精良的复合弓、弩箭、马刀,以及便于携带的燃烧罐和信号火箭。战马全部选用河西良驹,并配足备用马匹。每人携带高热量的肉脯、乳酪和盐。路线选择上,会尽量避开漠北主力,利用冬季河道冰封、部分沼泽冻硬的便利,选择隐蔽路径。同时,会派出最精锐的‘夜枭’小组随行或在前接应,负责情报传递与必要时指引撤退路线。至于退路……”

他手指在舆图上划了几条迂回的线,

“一旦得手或遇险,可向西北方向撤退,进入西域车师等国势力范围的边缘地带暂避,或向东绕行阴山山脉返回。孙儿已密令安西都护府和云中郡守军,做好接应准备。”

林震仙仔细听着孙子的部署,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他这个孙子,不仅继承了林家的勇武,更青出于蓝,心思之缜密,谋划之周全,已远超同龄之人。他缓缓颔首:

“思虑周详,很好。但计划终究是计划,战场瞬息万变,要赋予前线将领足够的临机决断之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孙儿明白。”林臻郑重应下,“陛下也已授权,前线将领可根据实际情况,便宜行事。”

祖孙二人又就粮草调配的时间节点、各军镇协同的细节、如何防范漠北可能进行的报复性反击、以及如何利用此次军事行动,配合杜如晦在朝野进行的舆论攻势,进一步揭露乌维和孔家子的真面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烛火摇曳,将祖孙二人专注的身影投在墙壁上,舆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不知不觉,已是子夜时分。

老仆进来添了一次炭火,又悄声退下。

林震仙脸上露出一丝倦容,但精神依旧矍铄。

他端起已经微凉的茶,喝了一口,看着对面目光炯炯的孙子,忽然问道:

“臻儿,此战若开,无论胜负,边境百姓难免遭殃,国库消耗巨大,朝中亦必有非议。你……和陛下,可曾想好,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艰难局面?尤其是……若战事不利?”

林臻迎上祖父的目光,没有丝毫回避,眼神坚定如铁:

“爷爷,孙儿与陛下深知此战关乎国运。但有些仗,明知艰难,也必须要打!今日退缩,明日敌人就会得寸进尺!乌维勾结孔家余孽,其意不在掳掠,而在动摇国本!此战,非为逞强,实为求生!为子孙后代,打出一个真正的太平!至于艰难……”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

“陛下与孙儿,既已做出抉择,便早有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纵有千难万险,亦一往无前!朝中若有非议,自有国法应对!边境百姓之苦,战后朝廷必倾力抚恤!但此战,绝无退路!”

看着孙子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心与担当,林震仙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他放下茶盏,重重一拍榻几,声若洪钟:

“好!这才是我林家的子孙!这才是我大乾的摄政亲王!既然你们夫妻二人已有如此决心与谋略,爷爷我这把老骨头,也没什么好多说的了!放心去做!王府旧部,边军故旧,若有需要,爷爷这张老脸,还是能帮你们调动几分力量的!”

“孙儿,谢爷爷!”林臻起身,深深一揖。他知道,祖父这句承诺,分量极重。

林震仙摆摆手:“行了,夜深了,你也累了一天,早些回宫歇息吧。陛下身边,离不开你。出兵的具体事宜,明日你自去安排,若有难处,随时来告我。”

“是,爷爷也请早些安歇。”林臻再次行礼,退出了书斋。

站在院中,凛冽的寒气让林臻精神一振。

他抬头望了望漆黑的天幕,几颗寒星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