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四皇子漫不经心地踏着步子,吊儿郎当地站在了自己面前。面对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形象,实在让人感到有些无可奈何。最终,还是不得不开口说出自己一直以来死心塌地想要教导他的真正目的:“如今春天已然来临,大地复苏,树叶纷纷吐出新芽,也是时候该有所行动了。”
话音刚落,原本还一副吊儿郎当模样的百里奚,在听到这番话后,神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紧紧盯着眼前的四皇子,郑重其事地问道:“真的已经确定要这么做了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虑和担忧。
而四皇子则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心意已决。看到对方如此坚定的态度,百里奚心中不禁暗暗思忖着,看来这次四皇子是下定了决心。于是,他也不再多言,只是面色凝重地回应道:“既然如此,那好吧,我明白了。”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接下来将要面临的种种挑战的警觉与准备。
四皇子面无表情地凝视着百里奚,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百里奚的内心。那专注而坚定的眼神,让人不禁为之屏息。过了好一会儿,四皇子才缓缓地将视线移开,看着百里奚,淡淡地说道:“这是你自己选的,别后悔就好。”
百里奚的眼神复杂难辨,他深深地看了四皇子一眼,然后毫不犹豫地说道:“我不会后悔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会坚定地走下去。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我也愿意用我这平凡的身躯去闯荡一番。”
四皇子听了百里奚的话,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那好吧,既然你已经下定决心,那就去实施吧。”说完,他挥了挥手,似乎想要摆脱这沉重的话题。
百里奚见状,连忙拱手说道:“谢四皇子!”接着,他潇洒地转过身去,头也不回地离去,只留下一个坚定的背影。
百年恩怨,虽然计划落了下场,可是他们侵我领土,杀我族人的时候怎么能不恨呢?既然他们已经露出了獠牙,不要怪自己的心手烂了了。四皇子坐在桌子上提笔,撇下了最终的决定,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在大乾王朝的北方边境,广袤无垠的草原与大乾的疆土接壤之处,匈奴部落如同一群贪婪而残暴的恶狼,频繁地侵扰着大随的边疆。他们的铁骑肆意践踏大随的土地,所到之处,城镇化为废墟,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震天。一时间,北方边关烽火连天,局势岌岌可危。
值此存亡之际,四皇子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奔赴边关。他深知,此去肩负着保卫家国、拯救万千百姓于水火的重任。四皇子自幼胸怀大志,饱读兵书,对兵法谋略有着独到的见解,且为人谦逊亲和,深得将士们的爱戴。不仅如此,他麾下猛将如云,有武艺高强、枪法绝伦的罗成,智谋超群、心思缜密的百里奚,还有精通兵法、运筹帷幄的李靖。他们如同四皇子的左膀右臂,与边关将士们一同,决心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谱写一曲壮丽的卫国战歌。
这一日,四皇子站在高耸的关城之上,极目远眺,只见远处沙尘滚滚,遮天蔽日。那如乌云般压境的,正是匈奴的大军。匈奴此次倾巢而出,妄图一举攻破大随边关,掠夺更多的财富与土地。四皇子神色凝重,目光却坚定如铁,他转身面向身后整齐排列的将领和士兵们,大声说道:“匈奴蛮夷,屡屡犯我边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今日便是他们的葬身之地!罗成、百里奚、李靖听令!”
三人听到召唤,立刻从队伍中迅速出列,整齐划一地单膝跪地,齐声回应:“末将在!”声音洪亮,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四皇子看着他们,有条不紊地布置战术:“罗成,你率三千骑兵,凭借骑兵的机动性,迅速埋伏于左侧山谷之中。待匈奴大军全部进入我们预设的包围圈,你便截断其退路,务必让匈奴插翅难逃;百里奚,你带领两千步兵,在前方要道设下绊马索、拒马等重重障碍,以此扰乱匈奴骑兵的冲锋之势,使其阵脚大乱;李靖,你与我一同坐镇中军,统筹全局,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务必让匈奴有来无回!”
“遵命!”三人领命后,各自迅速行动起来。罗成飞身上马,手持银枪,英姿飒爽,他一挥手,三千骑兵如旋风般疾驰而去,扬起一路尘土;百里奚则带领步兵,扛着沉重的绊马索和拒马,迅速奔赴指定地点,紧张有序地布置障碍;李靖跟随四皇子来到中军大帐,两人对着军事地图,再次确认各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战局的因素。
不多时,匈奴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涌来。为首的匈奴单于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战马上,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一把巨大的长刀,一脸的嚣张跋扈。他望着前方的关城,狂妄地大笑道:“大随小儿,今日就让你们知道我匈奴的厉害!这座关城,还有关内的一切,都将是本单于的囊中之物!”说罢,他大手一挥,匈奴军队便如饿狼般嚎叫着向前冲去。
当匈奴军队进入预定区域,四皇子果断一声令下:“放箭!”刹那间,城墙上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密密麻麻地射向匈奴军队。尖锐的箭矢带着呼啸的风声,无情地穿透匈奴士兵的身体。一时间,匈奴阵中惨叫连连,许多士兵纷纷中箭落马。但匈奴人素来凶悍,且仗着人多势众,并未因此退缩,他们呐喊着,挥舞着手中的武器,依旧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此时,百里奚带领的步兵已经完成了障碍布置。当匈奴骑兵临近,看到眼前突然出现的绊马索和拒马,顿时阵脚大乱。冲在前面的骑兵来不及躲避,纷纷被绊倒,人仰马翻。后面的骑兵收不住脚步,又接连撞上,整个队伍乱成一团。
就在匈奴骑兵混乱之际,罗成率领的三千骑兵如猛虎下山般从左侧山谷杀出。马蹄声如雷,大地为之震颤。罗成一马当先,手持银枪,枪尖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他的枪法凌厉至极,每一次出手都精准无比,直取匈奴士兵的要害。只见他在敌阵中纵横驰骋,所到之处,匈奴士兵纷纷倒地,鲜血飞溅。转眼间,便有数十名匈奴士兵命丧他的枪下。
匈奴单于见状,怒不可遏,他发出一声震天的怒吼,亲自率领一队精锐骑兵,如黑色的旋风般朝罗成冲去。罗成毫无惧色,反而眼神中燃起了更为强烈的斗志,他双腿一夹马腹,迎着匈奴单于冲了上去。
两人瞬间交锋,罗成的银枪与匈奴单于的长刀碰撞在一起,火星四溅。匈奴单于力大势沉,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仿佛要将罗成劈成两半。但罗成身法灵活,宛如游龙,手中银枪使得密不透风,巧妙地化解着匈奴单于的攻击。两人你来我往,交锋数回合后,罗成心中暗自思忖,决定卖个破绽,引匈奴单于上钩。
罗成故意露出一个看似疏忽的空档,匈奴单于见状,以为有机可乘,眼中闪过一丝狂喜,毫不犹豫地挥刀猛砍过去。这一刀,凝聚了他全身的力量,势大力沉。然而,罗成早有准备,就在长刀即将砍到身上的瞬间,他侧身一闪,如鬼魅般轻盈地躲过了这致命一击。紧接着,罗成手中银枪如毒蛇出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刺匈奴单于咽喉。匈奴单于大惊失色,想要躲避已然来不及,只能下意识地侧身。枪尖擦着他的脸颊划过,顿时一道血痕浮现,鲜血顺着脸颊流淌下来。
与此同时,在中军大帐内,李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战场局势,通过传令兵传递的消息,实时掌握着各个战场的动态。他与四皇子紧密配合,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兵力部署。每当某个方向出现危急情况,李靖总能迅速做出判断,派出合适的兵力前去支援,确保防线的稳固。
边关将士们看到将领们如此英勇无畏,身先士卒,士气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纷纷高呼:“杀匈奴,保家国!”那声音如同滚滚惊雷,响彻云霄,充满了视死如归的决心。
在激烈的战场上,一名年轻的边关士兵名叫小虎,他是个憨厚朴实的小伙子,入伍不久,但心中对匈奴的暴行充满了愤怒。此刻,他正挥舞着长刀,与匈奴士兵拼杀得难解难分。突然,一名匈奴骑兵瞅准小虎的空档,从背后偷偷袭来,手中的弯刀高高举起,眼看就要砍到小虎的背上。小虎浑然不觉,依旧专注地与眼前的敌人战斗。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旁边的老兵王大叔看到了这一幕。王大叔在边关服役多年,经验丰富,他深知这一击的致命性。来不及多想,王大叔大喊一声:“小虎,小心!”随后,他毫不犹豫地飞身扑向那名匈奴骑兵。王大叔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那致命的一刀,锋利的弯刀深深地砍进了他的后背。
小虎听到喊声,回头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看到王大叔倒在血泊中,他悲痛欲绝,眼眶瞬间被泪水和怒火填满:“王大叔!”小虎发出一声怒吼,仿佛一头被激怒的狮子,他不顾一切地冲向匈奴士兵,手中长刀舞得虎虎生风,带着无尽的悲愤,一连砍倒了数名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