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会结束后,晓凡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像往常一样忙碌于刷题之中。
如果贾迪他们不惹事生非,那晓凡的生活或许会更加平静。
她不禁纳闷,到底是谁给贾迪出的主意?
那天晚上,贾迪在校园里摆出心形蜡烛,准备向她告白。这可太危险了,万一把学校点着了可怎么办?
幸好保安及时出现,才避免了贾迪接下来的举动。更让晓凡庆幸的是,贾迪口中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否则那场面可就尴尬至极了。
与此同时,齐明智也没闲着。他在学校所有的台阶上都写下了“小慈生日快乐”的字样。这一举动让秦慈几乎成为了全校的焦点,成为了大家议论的对象。
至于这是否浪漫,晓凡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两个当事人对此都非常反感。一件事情给别人造成了困扰,那就不是浪漫了。
尤其是秦慈,她脸皮薄,这件事发生后,在整个班级里都变得沉默寡言,甚至不好意思开口说话了。
孙晓凡怕这件事可能会对秦慈的心态产生影响,影响到她的高考。出于关心,孙晓凡特意去劝说秦慈,希望她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专心学习。
不过秦慈的心态还挺好的,对于齐明智的行为,她并没有过多的看法。在她看来,齐明智就是挺幼稚的一个小男孩罢了。
不喜欢也不讨厌。
她之所以选择躲避班级里的人,也仅仅是因为害怕大家会继续讨论这件事情,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这并不意味着秦慈会因此而荒废学习。相反,她在私下里依然加倍努力,丝毫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切都显得格外平静。
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宁静,撒老师突然遭遇车祸,导致小腿骨折。
由于怕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撒老师坚决不让大家去医院探望她。同学们就真的没有人去看撒老师。
孙晓凡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哥哥,没想到,哥哥竟然表示要带着楚修言一起去医院看望撒老师。
孙晓凡略作思考后,也决定跟哥哥一同去。
就这样,楚修言和孙晓安便拎着鲜花和果篮,来到了撒老师所在的医院。
“我亲爱的撒老师,我来看您啦!”
一进门,孙晓安便迫不及待地高声呼喊起来。
撒老师听到熟悉的声音后,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显然是发自内心的开心。
“你们怎么来了?修言,晓安你们两个上大学忙不忙啊,还有晓凡你马上要高考了,还牺牲时间来看老师。”撒老师关切地询问着他们的近况。
“不忙不忙。就算再忙,我也要看我亲爱的撒老师啊。”孙晓安笑嘻嘻地回答道,语气中充满了调皮。
他和楚修言轮流讲着大学生活中的趣事,让撒老师听得津津有味, 听到有意思的地方,不时的笑两声。
撒老师也让晓凡讲讲班级里最近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怎么样,成绩有没有提高。晓凡认真地回答着,详细的讲了班级最近的情况。
尽管晓凡说得详细,但她还是注意到撒老师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难过。她不禁想到,或许是因为撒老师自己要求学生们不要来看她,而现在真的没有人来看望,这让她感到有些失落吧。
孙晓安看出了撒老师情绪转变,在一旁不时地插上几句话,或是幽默的调侃,或是机智的回应,把气氛烘托得轻松愉快,逗得撒老师笑得合不拢嘴,心情似乎也渐渐好转了。
看着撒老师那开心的笑容,晓凡心里明白,她是真的很高兴。这种笑容不仅仅是因为见到了自己的学生,更是因为她对自己教育成果的满意和骄傲。
即使学生们已经毕业,还能惦记着她,这无疑是对她教育工作最大的肯定和慰藉。
撒老师住院后,她们班换了一位新的班主任。
这位新班主任同样非常负责任,对大家的成绩抓的也很紧。
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学校里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同学们都埋头苦读,争分夺秒地复习着各个科目,希望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备考中。
在高考前几天,学校组织了拍毕业照。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站在校园的操场上,笑容灿烂地面对着镜头。相机中的他们,青春洋溢,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终于,高考来临了。孙晓凡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考场,紧张而又期待地迎接这场人生中的重要考试。
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孙晓凡感觉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她努力了三年,就是为了这一场考试,如今终于画上了句号。
孙晓凡知道,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接下来,她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考试,但她并不害怕,因为她正值青春,有着无限的可能。
贾迪还是被家人送往国外读书,尽管他在临行前询问过晓凡是否希望他留下来,但晓凡却反问了一句:“你都没有参加高考,你留下能干什么呢?是选择复读,还是直接去上班呢?你才18岁,不上学又能干什么呢?”
贾迪听后感到十分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他最终还是听从家人的安排,前往国外留学。
李飞也非常顺利地考上了电影学院。
而齐明智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选择了复读,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输不起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胡闹下去,只能拼命学习,他只有高考这一条出路了。
秦慈的成绩相当出色,成功考上了她理想中的大学。
对于齐明智选择复读这件事,她还特意前去鼓励了一番,毕竟大家同学一场,还是希望他能够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
最后,孙晓凡决定选择华大,留在首都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