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接过诸葛亮递过来的布条,听完张节的汇报,也是感觉神奇,转头问道典青,“你在闽越安插人了?”
典青摇了摇头,“回禀陛下,微臣的确一直在物色人选,但是汉越交流不多,习俗差异大,目前为止,微臣还未安插上暗子。”
“那真有趣。”刘辩将布条放在桌旁,问道诸葛亮,“孔明,你怎么看?”
“不好说!”诸葛亮轻摇着羽扇,“但是微臣猜测,这布条的幕后主使定是和摇毋余不对付的人,很可能是那个人。”
“尤突?”刘辩说出答案。
“不可能,怎么会是他?不可能吧?”张节不可置信地说着,尤突可是很仇视汉人的,他的双亲就是在汉越争斗中死去。
“有句老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角度不同了,他不是被罢免了吗?”刘辩解释说着。
“微臣也认同,他不想和我们汉人合作,可是也不想失去闽越的宗帅之位。”诸葛亮说着,“不过这都是猜测,当前还是要想办法解决摇毋余,尤其他的探查能力,按照张将军所说,他们好像每次都能知道你们具体位置一样?”
“对对对,太邪乎了,而且末将那几日始终感觉有人在背后盯着我。”张节滔滔不绝地又将那几日情况叙述了一遍。
典青听得只皱眉,觉得张节就是在胡说八道,但是他也不好质疑什么,因为无当飞军的刺侯训练就是典青亲自主抓的。
“整个几日,刺侯就一点没发觉什么?”典青问道。
张节肯定地说道“没有。就如鬼神一般,毫无踪影。”
“定是你们疏忽了!可惜我没在现场,不然一定能有所察觉!”典青肯定说道。
“好!朕命你带一队人员去深入调查,必要时候回到那几处战场,这事必须调查清楚,不然我军以后行动将十分被动。”
说完这些,刘辩又走到典青身边,为其整理下衣装。
“但是也别逞强,情况不对就给朕撤回来。”刘辩不可想自己的情报头子就折在这里。
典青跪地叩首领命,“请陛下放心,典青一定调查清楚,安全回来。”
张节率领无当飞军撤回之后,双方严阵以待,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攻击,两军之间再次陷入了僵持的状态。
然而,一个异常的情况却在汉军的前线营地发生。已是入秋的季节,营地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虫蚁。这些虫蚁通体黢黑,体型微小,有一对翅膀,难以驱赶,不管是烟熏还是喷洒药水,收效甚微。
一旦有兵卒被它们叮咬,伤口处就会迅速红肿起包。这种症状会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先是皮肤开始化脓溃烂,接着便是剧烈的疼痛和瘙痒,让士兵们苦不堪言,挠又不能挠。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发烧和昏迷的症状,危及生命。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军中的大夫们也束手无策。他们尝试了各种草药来治疗这些被虫蚁叮咬的士兵,但都收效甚微。这些草药似乎对这种虫蚁的毒素毫无作用,营地内的病情依然在不断恶化。
原本热闹喧嚣的营地逐渐被一片沉闷和压抑所笼罩。营帐内不时传来咳嗽声和呻吟声。
与此同时,闽越大军开始活跃起来。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频繁地对汉军前线营地发动偷袭。
这些偷袭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只是浅尝辄止。每次都是稍稍交锋,便迅速撤退,只为反复骚扰着汉军。
闽越的不断骚扰,再加上病情的扩散,汉军军心浮动,战斗力已大打折扣。经过深思熟虑,诸葛亮决定让黄忠率军后撤,返回豫章城,以便能专心研究对付这些虫蚁。
诸葛亮临时征用了许多本地医者,仅有一两个识得的表示这类虫蚁应该是杨越地区,深山老林里面的一种虫蚁,生活在阴沟臭水之地,在豫章一带已多年未见,且入秋后,应该没有了才对。
诸葛亮问道本地医者,“可有什么特效草药?”
“说话说天地相克,毒物三尺之内必有解决,想必克制的草药应在杨越之地。”医者无奈说道。
“对了,我刚听你说这里以前也有?”诸葛亮追问起来。
医者回忆道,“在我孩童时期,的确见过这类虫蚁,那时候也有玩伴被咬伤,严重的致死,后面就不知怎么的少了。”
诸葛亮望着五六十岁的医者,推测说道“你们这里有过,那么肯定是你们有了克制毒物的东西,才慢慢绝迹的,你好好想象,有没有是什么东西以前没有,后面出现的?”
医者努力回忆,最后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军爷实在抱歉,想不起来了。”
诸葛亮叹了口气,百越之地生存艰辛,许多人四五十就没了,这个医者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然不易,想必知道的老一辈人多已入土。但是豫章能绝迹此虫蚁想必克制的东西还在,诸葛亮决定找寻出来。
“那你在回忆下,当初是哪些地方,这类虫蚁最多?”
老者说道“自然是这鄱阳湖泽的延伸分段或者凹窝处,那些地方地势特殊,水几乎被困住不流动,以前人经过那里能惊起漫天的虫蚁。”
“多谢了。”诸葛亮拱手作揖,安置好这些医者,便亲自带着小队匆匆往鄱阳湖岸边而去。
诸葛亮马不停蹄地接连去到好几个水洼地带,这些地方的水质都十分浑浊,远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恶臭。然而,尽管环境如此恶劣,他却并未发现自己所寻找的那种虫蚁的踪迹。在这些水洼中,只有一些杂乱生长的水草,以及偶尔出没的蛇、蛙。
诸葛亮不顾身份,亲自下到水中察看,诸多兵卒担心其安危,纷纷下水驱赶水中蛇蛙。
诸葛亮恼怒责怪道“你们都这么弄,我还怎么察看,都给我上岸!”
突然,一阵孩童声传来“哈哈,你们也是在抓蛇嘛?这么抓是不对的!蛇都跑了!”
诸葛亮望去一个孩童站在岸边,身上背着个竹萝,手上和脚上布满了许多蚊包。
诸葛亮眼前一亮,忙上岸询问道,“孩童,你全身这么多蚊包不难受吗?”
孩童指了指手上的蚊包,说道“你说这个吗?我要平常下水抓水蛇,难免有蚊虫叮咬,不过没事,我阿公有神药。”
“真的吗?可否带我去见见你阿公?”诸葛亮激动的抓住孩童的手。
孩童警觉的抽出双手,回退说道“你们是什么人?我凭什么带你见阿公?再说我今天蛇还没抓够呢,还要去换铜钱。”
“还缺多少?我补给你。”诸葛亮让跟随的兵卒掏出身上的铜钱,一时就凑起了百来文铜钱。诸葛亮一股脑地放在孩童手上,因为孩童手太小,许多都铜钱都滑落到地上。
孩童将铜钱揣兜里,蹲在地上捡其他铜钱,满口答应着,“够了!够了!我这就带你去见阿公!”
诸葛亮将孩童抱上马,两人同乘一马,在孩童指引下,往家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