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宁三年 腊月二十八
京城仿佛被老天爷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毯,到处银装素裹。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却丝毫挡不住京城百姓迎接新春的热情。
得益于昭宁帝杨起冬至那天祭天祭祖的影响,京城上下纷纷效仿,集市在各个城区自发形成,一时间热闹非凡。
东城区的集市位于一条宽阔的街道上,街道两旁的店铺早已张灯结彩,
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在寒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新年的喜悦。
街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男女老少都穿着厚厚的棉衣,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卖春联咯,正宗的名家手写春联!”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站在摊位前,大声叫卖着。
他的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春联,红底黑字,字迹刚劲有力,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挑选。
一位穿着朴素的老者走上前来,仔细地端详着一副春联,口中念念有词:“‘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好联,好联啊!老板,这副春联怎么卖?”
中年汉子笑着说:“老爷子,您眼光真好,这可是我特意请城里有名的秀才写的。
看您是老主顾,就收您二十文钱。”老者摸了摸自己的胡须,从怀里掏出二十文钱,
递了过去,说道:“行,就它了,贴在我家大门上,保准来年福气满满。”
不远处,一个卖糖画的小摊前围满了孩子。一位技艺精湛的糖画师傅正用勺子舀起融化的糖稀,在石板上飞快地绘制着各种图案。
一只栩栩如生的龙在他的笔下逐渐成型,孩子们看得眼睛都直了,纷纷叫嚷着:“师傅,给我来一个龙糖画!”
“师傅,我要一个兔子糖画!”糖画师傅一边笑着回应孩子们,一边熟练地制作着糖画。
“别急别急,一个个来,保证让你们都满意。”他将做好的糖画递给孩子们,孩子们接过糖画,开心地舔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集市的另一头,几个妇女正围在一个卖布料的摊位前挑选布料。
摊主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她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各位大姐,看看我这布料,都是从江南运来的上等丝绸,颜色鲜艳,质地柔软,做件新衣裳过年再好不过了。”
一位穿着蓝色棉衣的妇女拿起一块红色的丝绸,在身上比了比,说道:“这颜色倒是喜庆,就是不知道价格贵不贵?”
年轻女子笑着说:“大姐,您放心,我这价格绝对公道。看您这么有眼光,就给您打个八折,怎么样?”
另一位妇女也凑了过来,说道:“妹子,再便宜点呗,我们多买几尺。”
年轻女子想了想,说道:“行,看在你们这么爽快的份上,再给你们便宜两文钱一尺。”几位妇女听了,都满意地笑了,纷纷挑选起布料来。
集市上还有各种小吃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有卖馄饨的、有卖烤红薯的、有卖刀削面的、各式各样,
烤红薯的小摊前,摊主正熟练地翻动着烤炉里的红薯,红薯的外皮烤得金黄酥脆,散发出阵阵香甜的味道。
一位小男孩拉着母亲的手,说道:“娘,我想吃烤红薯。”母亲笑着说:“好,娘给你买一个。”
摊主从烤炉里拿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红薯,递给小男孩,说道:“小朋友,趁热吃,可甜了。”
小男孩接过红薯,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
卖炒货的摊位也十分热闹。摊主大声吆喝着:“炒瓜子、炒花生,又香又脆,快来买啊!”
一位大爷走上前来,说道:“老板,给我称半斤瓜子。”摊主熟练地拿起秤,称了半斤瓜子,装进袋子里,递给大爷,
说道:“大爷,您拿好,这瓜子都是我亲手炒的,保证好吃。”大爷付了钱,一边吃着瓜子,一边慢悠悠地逛着集市。
除了这些摊位,集市上还有耍杂技的、变戏法的,吸引了众多百姓的目光。
一位耍杂技的约八九岁的小姑娘在一个小空地上表演着顶碗,她将几个碗叠放在头顶,然后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碗却始终稳稳地立在她的头上。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
在集市的中心位置,有一个临时搭建的舞台,几位民间艺人正在表演戏曲。
他们穿着华丽的戏服,唱着婉转悠扬的曲调,台下围满了观众。
一位老太太看得入了迷,一边听着戏曲,一边跟着节奏轻轻点头。
旁边的一位年轻人笑着对她说:“老太太,您这么喜欢听戏啊?”
老太太笑着说:“那是,我从小就爱听戏,这戏曲里啊,藏着咱老祖宗的智慧和文化呢!过年的时候听上一出戏,那才叫有年味!”说完闭着眼享受的听着戏。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集市上的灯火亮了起来,将整个集市照得如同白昼。
人们依然沉浸在这热闹的氛围中,舍不得离去。其余城区的集市也大同小异,都非常热闹,非常有年味!
大家提着购买的年货,带着满满的喜悦和对新年的期待,缓缓地往家走去。
在这个即将迎来新年的腊月二十八,京城的新春集市成为了一幅充满烟火气和欢乐的画卷。
与此同时,坤宁宫里,陈可卿正和七岁的儿子子杨景一起用晚膳,
“母后,这烤鹿肉真好吃!”杨景吃完一片烤鹿肉后,高兴的说着。
“景儿喜欢吃,就多吃点!”
“母后也吃!”说完,有些笨拙的用筷子夹了一片鹿肉给陈可卿。
就在这时,陈可卿的贴身宫女瑞珠匆匆进入殿内,手中拿着一封信。
瑞珠来到陈可卿面前,“娘娘,这是老爷从长安城派人送来的信,娘娘请目!”
陈可卿有些疑惑的接过信,打开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陈可卿倾国倾城的脸上露出笑容,
“太好了!钟弟要成亲了!景儿,你舅舅马上就要娶亲了,你要有舅母了!”
杨景疑惑不解的歪着头,“母后,什么是舅母,可以吃吗?”
陈可卿被杨景的孩子话,逗得笑起来,“傻孩子,成天就知道吃!舅母是你舅舅的妻子,以后见到了,你要称呼她舅母,知道吗?”
杨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哦!是这样啊!好的母后!”
“唉!就是可惜不能参加你舅舅的婚礼,只有等以后他们回京城来,才见得到了!”陈可卿语气中充满了遗憾!
秦业在信里,也说了秦钟的婚礼要在长安城办,所以,未来四个月内,可能是不会回京城来,秦业去长安之前也和昭宁帝杨起说过这个事,告假半年,前往长安与秦钟团聚,并操办婚事!
秦业打算再过两三年,秦钟有了孩子,就致仕归家,专心领孩子!不过这个想法,他还没有和任何人表达,他相信,陛下会同意的,毕竟户部尚书可是不少人惦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