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议在百官的一致反对下……同意了,他们或许忘记了我是怎么坐回皇帝的宝座。
当我想跟他们讲理,他们才能讲理。
当我不想的时候,他们最好别讲理,因为没有用。
当然,我还是强行找了一些理由。
比如,是为了快点结束战争,为了伊国百姓。
比如,是布氏太祖,他托梦给我,让我出征。
有时候说得越离谱,他们反而不会反驳,因为他们无从反驳。
……
我让钟尚书,是的,他重新成为了户部尚书,他接过左、右丞相的权力,处理朝廷的一切事务。
我之前找借口罢免左、右丞相,就是为钟尚书做准备。
他会很累,但没办法,我能相信的人太少了。
一些他难以决定、无法解决的事,可以交给皇后卿婉处理。
卿婉在这方面是一窍不通的,我同样让卿婉询问唐妙言的意见。
以唐妙言曾经阳州议主、圣女第一心腹、替圣女处理伊国众生教的身份,她确实可以解决一国之事。
之所以不让钟尚书直接交给唐妙言处理政务,那是因为唐妙言的能力太强了。
她有能做到处理一个国事务的能力,却也有鸠占鹊巢的实力,让朝中的百官们听命于她。
为了防止我出去一趟,回来发现京城已经不再姓“布”,我只能让唐妙言间接参与朝政。
为了不让卿婉和唐妙言穿一条裤子,我封已经两岁的布昭——我和卿婉的儿子为太子,特意让平乐侯——冯老爷参与朝政。
我的言外之意很简单,那就是,布昭会是下一任布氏皇帝,希望卿婉对唐妙言有所提防,希望冯老爷为他的外孙维护好伊国的安定。
同样,以冯老爷的商户出身,就算联合钟尚书,他想要彻底掌控伊国朝廷的权力,也得五到八年。
……
下了朝,我找来了萧破武,她不满的情绪毫不掩饰都表现在脸上,全伊国,也就只有她和太后敢摆臭脸给我看了。
“陛下,你怎么让我回来呢?我在前面打得正爽。”
我没好气的回答:“听说你差点死在归一门长老手上?”
“这……这是意外,那个老家伙突然冒出,我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听说你拿骑兵冲苏毅的炮?还损失千人?”
“这……结果不是好的吗?让唐国皇帝没炮可用了。”
我也不打算再吓唬她,直接吧我的意图说了出来:
“我会带走三千名除寇士卒,剩下的除寇军全部留在京城。”
她有些错愕,不过很快就点头:
“行,三千就三千,我也能建功立业。”
我看着她:“谁说你也跟着我一起去唐国的?”
“什么?陛……下!”
她被吓了一跳,连“什么”两字都显得尖锐,不再刻意压低嗓子。
我早就发现,她的脖子有一块颈帕,正好把她根本不存在的咽喉遮挡住。
她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声音,说“陛下”的时候才反应过来,继续压低声音。
我说道:“我有一种预感,京城会被攻破,萧破武,你要是守不住京城,我绝对饶不了你!”
她不信,看我的眼神好像在说:你骗小孩呢?
“京城被攻破?陛下你不会是想要把我留在京城的借口吧?”
我郑重的说:“我没有和你开玩笑,两万除寇军留在京城。如果事态紧急,也可以指挥梅无涯的禁军,我已经和他说过了,他会听你的命令。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京城实在守不住,你就带着一些妃子、皇子、皇女和百官逃离京城。
如果……我在唐国惨遭大败,甚至丢了命,我不求你拥护太子,至少保全布氏血脉。至于你自己何去何从,你看着办。”
御驾亲征,说实话,我真没有十成的把握活下来,死亡也是可以预见的。
见我这般郑重,连“求”字都说出口,她也不再怀疑:“陛下放心,就算死,我也会守住京城。”
我站起来拍她的肩膀:“我不要你死,让你留在京城不只是守住京城,跟不是战死在京城。”
我从袖口里掏出了一个东西,一个假咽喉,之前唐妙言参加科举贴上的东西。
我把它放在萧破武的手上:“你那个表姐总是女扮男装,这个假咽喉,你交给她,别让她总是闹出奇奇怪怪的事。”
这些话都是事实,她那表姐女扮男装被人调戏,我也是有所耳闻。
看似是把假咽喉给她表姐,事实上是给萧破武。
果然,她眼前一亮:“多谢陛下。”
……
后宫,我把自己明面上的安排告诉了唐妙言、卿婉以及太后。
之所以有太后,那是她除了太过疯癫,处理朝政和洞悉人心还是有一手。
如果卿婉不知不觉被唐妙言控制,我希望太后能帮助卿婉。
我在的时候可以控制唐妙言,可我不在,唐妙言估计能吊打全后宫——除了太后。
唉!如果卿婉对我是真心实意,那我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让她伤心、失望。
为此,我这几天一直与她云雨,算是给她一个交代。
为了避免因为我的离开,导致后宫天天上演宫斗。我特意强调,不允许后宫在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出现命案。
一切有罪的,哪怕是证据确凿,只能等我回来再处理。
至于卿婉房间的秘密通道,我不知道要告诉谁。
卿婉吗?老实说,我是一个人也不相信。这条密道我已经走过一遍,发现它有两个出口。
一个是在皇城外的河道旁边,一个则是在京城外,就是之前太后发现那个熊洞里。
这两个地方只能由里面打开通道,至于怎么回皇宫,打造这条密道的伊国皇帝似乎没有想过。
这是一条生路,也是一条死路。
如果敌人知道这密道,又有人从里面打开机关,那萧破武还守什么京城,敌人都从皇宫杀出来了。
所以,我没告诉任何人,如果敌人真的打到皇宫里,走投无路的时候,只希望太后能想起有密道一事。
……
九月初二,安排好一切,我带着三千除寇军出了京城,朝着西方唐国巫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