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547章 东林党双秀与明神宗朱翊均的政治意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47章 东林党双秀与明神宗朱翊均的政治意图

【然而,邹元标的行为,不仅让神宗朱翊均感到厌恶,同时也引起当时的首辅申时行等人的不满。】

【于是邹元标在他政治生涯,最为高光之时,遭遇到了贬职。】

【被明神宗朱翊均下旨,贬为南京刑部照磨(从八品,南京刑部文书管理)。】

【突遭职,但是邹元标依旧不为所动,仍然秉持自己的信念,以及为官的职业操守,之后在多次被大明朝廷准备起复时,邹元标都委婉拒绝了。】

【因为,此时的邹元标,只想留在南京专心的读书与讲学,只想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去培养出更多才学出众的弟子。】

【再之后,邹元标便留在了南京任职,同时也随着邹元标讲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明朝廷先后,让邹元标历任了南京礼部主事,员外郎等官职。】

【于由,邹元标一直坚持讲学,不断的宣扬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之人,邹元标的名声和影响力,也开始不再局限于大明南京。】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啧!啧!这邹元标果然是天生的教书匠啊!”

“他年轻时,想要教张居正如何做事,结果被张居正给流放了。”

“所以他痛指张居正独断专行,不会做事。”

“当他成为后世明神宗朱翊均的近臣红人时,他又想教那明神宗朱翊均如何做事,结果被贬为南京刑部照磨,当了一个从八品的小官。”

百姓乙:“所以他在南京的时候,他是不是想通了?”

“他自己教不了张居正如何做事,也教不了明神宗朱翊均如何做事。”

“但他可以去教大明天下的读书人如何做事了?”

百姓丙点头认同道:“很有这种可能,并且这种可能性还非常之大。”

百姓甲继续讽刺道:“想想也真是可笑至极,他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他自己都没能力,实力,魄力拯救大明,他却想教别人来拯救大明??”

百姓乙:“毕竟,动动嘴皮子的事,哪可比亲力亲为去做事,要简单太多了。”

......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自己干不成的事,就想教唆别人去干,后世的这些腐儒是真的虚伪。”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不知道邹元标等人讲学与传播是那一种什么样的儒术思想。

但有一点,明太祖朱元璋是可以肯定的。

做为实干取得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在他眼中,这些腐儒就像宋末那些空谈误国,并自私自利的腐儒,是没多大差别的。

那些人,他们就只会在讲堂里,在纸上,在嘴皮中,讲出满口都是天下大义的仁义道德的理念,然而,却难有实际治国安邦之能与策 。

一整天聚众在一起,不是引经据典,就是上古圣贤等等...

完全不知道,民间真实的饥寒是什么。

虽说,这这东林三君,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都是天道大明后世里人,但不妨碍朱元璋对他们的厌恶,以及立做典型。

.......

【随着大明朝廷腐败的严重,以及民间百姓生活困境的加剧,大明各地时有刁民造反起事的事迹流传后。】

【顾宪成在东林书院里,更次发出“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的主张,而一主张立即得到更多人的拥护。】

【于是,顾宪成与高攀龙等人,也在这个时期里编撰《东林会约》。】

【在《东林会约》中提出,并强调“饬吏治,安民生”的主张。】

【每当朝廷有重要决策,顾宪成便与同人书信往来,议论时政得失。他虽身处乡野,却通过书信与朝堂上的东林党人呼应,为其出谋划策。】

【随着大明朝廷党争的激烈,东林书院的主张,也开始进入到明神宗朱翊均的视线里。】

【而此时大明内阁首辅的权力,在明神宗朱翊均刻意之下,已不再像张居正,徐阶,高拱,严嵩时期那么巨大了。】

【万历三十五年(1607),东林党的后起之秀,杨涟,左光斗等人,成功考得了功名,以科举进士之身,进入大明官场。】

【而这杨涟,左光斗两人,在后世,被后世人称赞为‘东林党双秀’。】

【万历三十六年(1608),杨涟外放任常熟知县(正七品)。】

【在杨涟担任常熟知县期间,他深入民间,实地考察民情,发现常熟水患频发,百姓苦不堪言。】

【为根治水患,他日夜奔波于河道之间,与水利工匠商讨治水良策。】

【杨涟带头捐出俸禄,动员乡绅富商出资,组织百姓修筑堤坝,疏浚河道。】

【同时,杨涟对当地的吏治,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的衙役和欺压百姓的地痞恶霸,对徇私枉法者绝不姑息。】

【在教育方面,杨涟更是被其视为重中之重,他修缮破旧的学堂,延请名师讲学,鼓励学子勤奋读书。为了让更多寒门子弟有求学的机会。】

【甚至将其俸禄拿出,设立义塾,亲自为学生授课,传播知识与道理。】

【杨涟的政绩和品德在常熟广为传颂,百姓将他视为父母官。】

【同时,杨涟与左光斗,在这个时期,被东林党人称赞当中的双秀之一,其事迹成为了东林党首领传学讲道的典型案例。】

【万历四十年(1612)杨涟回京述职,因考核成绩优异,以“举廉吏第一”调为京官,任户科给事中,不久后又改任兵科右给事中。】

【给事中虽品级不高(正七品),但职责重要,有权规谏皇帝,驳正六部之违误,监察六部百司,在朝廷政治运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明的言官,便是各科给事中。】

【担任给事中后,也为杨涟在之后参与大明王朝的重大政治事件,施展政治抱负提供了平台。】

......

【同为东林双秀之一的左光斗,此时亦在官场崭露头角。】

【左光斗升任都察院御史后(正七品),便主动请命巡视京城中城。】

【左光斗的铁面无私与雷厉风行的作风,在短短数月间,就将京城中横行霸道的地痞流氓,收受贿赂的差役衙卒尽数惩治。】

【甚至连皇亲国戚的不法家仆,左光斗也不放过。】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权贵,在听闻左光斗之名后,都不得不收敛行迹,京城百姓无不称快,赞其为“铁面御史”。】

【后世很多人认为,杨涟与左光斗之事,能在这个时期取得如此成效。】

【最大的因素,就是得利于明神宗朱翊均,在这个时期希望借助东林党人的影响力来整顿吏治,澄清官场风气。】

【然而,明神宗朱翊均此时的政治目的,就是让大明朝廷之中,党派越多越好,这样大明朝廷官场上的权力,就会被不断的分散出去。】

【到了最后,他们就无法凝聚在一起,来反对自己了。】

【然而,明神宗朱翊均还是高估了自己,同时,也低估了大明文官集团之间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