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脸色冷峻的冷言道:“好啊,好一个为大明续命两百年。”
“这天道的意思,是在告诉朕,大明王朝在立国之后,在仅仅几十年后,就迎来了亡国之危。”
“这是谁干的?”
“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究竟发生一件怎么样的历史事件,竟能让大明王朝,这么快就面临如此局势情况了。”
如果天道所讲的于谦,就是自己有些印象的那个于谦的话,
那么,大明王朝也在几十年里会发生重大变故。
几十年对一个人来说,都不算太长,但对一个王朝国家来说,那就是真的太短了。
随后,明成祖朱棣喃道:“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
对于自己的这个太子与皇太孙,他明成祖朱棣是寄予厚望的,但是,真的是让明成祖朱棣想不到,这两人当中,会有一个人,在将来辜负了自己的厚望。
......
大明仁宗界。
一向温和,向来处事不惊的明仁宗朱高炽,在这个时候也变了脸色:“于谦有再造大明之功,之后还被落得了一个抄家问斩的下场,这是谁干的?”
“是朱瞻基吗?”
“能干出这等事件之人,得要昏聩到何种程度才行?”
明仁宗朱高炽知道,虽说历朝历代,都会有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发生。
但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一些功臣出现了潜在威胁皇权的举动或倾向时,才会招来祸端所至的。
如,凭借赫赫战功,居功自傲者,不是挑战朝廷法度,广结党羽,在朝堂内外培植势力,意图干预朝政。
又或者是,手握重兵却野心膨胀,对皇位生出觊觎之心的情况下,才会招来帝王对功臣痛下杀手。
虽说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并非真正十恶不赦,非杀不可之徒。
但君臣之间的信任,一旦染上猜忌后,这样的事情,必然会导致最坏的结果。
可是,天道是先把张居正的事迹给盘点出来的,再回过头告诉他们,于谦为大明王朝所做的事情。
是一件,能与张居正相提并论,并且还落了一个如同张居正同等的下场时。
那就只能说明,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对于谦如此处置之人,那必然是昏聩之君。
最后,明仁宗朱高炽喃道:“如果不是朱瞻基所为,那定然是朱瞻基之后,是祁字辈的朱家子孙所为。”
......
大明宣宗界。
明宣宗朱瞻基:“于谦为我大明续了两百年的江山,最后落得一个被抄家问斩于菜市的下场。”
“这种混蛋事情,真的是朕干的?”
最后明宣宗朱瞻基目露锐光:“如果不是朕所为,那就是朱祁镇。”
明宣宗朱瞻基知道,于谦是和自己同岁的人。
虽然他明宣宗朱瞻基,不追求,也不奢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或者是长命百岁。
就算于谦能活,能够长命百岁,那也不可能一直从政到老死的。
因为自己爷爷,在永乐十九年(1421)就已经规定了,大明官员凡是到达70岁之后:文武官七十以上不能治事者,许明白具奏,放回致仕。
虽然有不少重臣,在到了七十以上,仍然在为大明朝廷作事。
但明宣宗朱瞻基觉得,在天道历史进程中,于谦不可能活到七十以上的老臣,才会有如此遭遇。
如今明宣宗朱瞻基,已经三十多岁的人了。
那么在天道历史进行中,于谦为大明王朝所做之事,以及被抄家问斩之事,应该是在三十年,或是四十年内,所发生的事件了。
如果按此,进行推断的话。
那么将于谦抄家问斩之人,不是自已的话,那一定就是朱祁镇了。
最后,明宣宗朱瞻基目光闪烁的言道:“是朱祁镇不适合当大明皇帝的话,朕还有朱祁钰。”
“于谦在天道历史进程中所遭遇的事件,绝对不可能在这一世里重演的。”
“还有,大明王朝已经休养生息多年,国力之强盛,早已超过爷爷五伐漠北之时。”
“在这三四十年间,大明王朝是发生了何等重大的变故,才能出现亡国之危。”
“是朱家子孙造反,还是北方的蒙古人南下入侵?”
对于这个问题,明宣宗朱瞻基想了很久,也想像不出,大明王朝是遭遇了何种变故,导致出现了亡国之危。
如果说是朱家子孙造反,那么以大明王朝的国力与百姓的安居,还有于谦相辅的情况下。
即便是朱家子孙造反成功了,那也只是换一个朱家子孙当皇帝而已。
从天道盘点的后世大明皇帝的名字来看,这种可能性很低。
如果不是朱家子孙造反之事,那就是外敌入侵大明,才会有亡国之危。
但是以大明王朝目前的国力来说,这种由外敌入侵大明造就的亡国之危,虽然有可能,但明宣宗朱瞻基觉得,这种可能性,还不是很大。
自己与父皇,为大明王朝开创的盛世,积累下来的财产与国力,怎么可能如此之快的就被消耗掉?
难道大明王朝几十万精锐,都是吃干饭的吗?
想不通,此时的明宣宗朱瞻基,是真的想不通,大明王朝会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就会出现亡国之危。
......
大明英宗界。
明英宗朱祁镇惊讶,错愕,不敢相信:“那个于谦,他在天道历史进程中,为大明王朝续命了两百年?”
“他一个心怀不轨,意欲谋反,被下狱问罪之人,可德可能,有如此造化与功绩。”
“他不造反,就已经不错了,还为大明王朝续命了两百年,这不是在胡扯吗?”
“还有,这么大的功绩,也不应该落在他的头上。”
明英宗朱祁镇继续言道:“朕的大明王朝国力昌盛,带甲精锐几十万,谁敢对大明王朝不利?谁敢侵犯大明王朝?”
“那么,朕,必定亲自带兵去灭了他们,还用得着一个罪人来为大明王朝续命?”
随后,明英宗朱祁镇忽然想到了什么后,对着旁边的王振言道:“王先生,你说能让大明王朝出现亡国之危的,是不是北方的蒙古人所为,他们的胆子,是不是太肥了?”
“是不是他们在天道历史进程中,捣乱了我大明的疆域之后,趁虚而入,南下入侵我大明,才会导致大明王朝出现亡国之危的?”
“王先生,你说,如果朕在这一世里举兵几十万精锐,像朕的先皇,像朕的太祖爷爷一样,进入漠北草原把他们给灭了。”
“那么,大明王朝在这一世里,大明王朝,是不是就没有亡国之危了?”
“这样,也就不需要他于谦为大明续命 200 年,而是由朕亲自带领大明王朝,走向更大的辉煌,建造更大的盛世与大明疆域了?”
“这样的功绩,应该算在朕的头上,而不是他于谦的身上了?”
“王先生,你说是不是?”
一旁的王振被明英宗朱祁镇如此连问,心里不由的产生一股心虚之感。
但王振仍然镇定如常般言道:“陛下所言极是,想我大明王朝天威浩荡,带甲精锐几十万,能征善战者无数。”
“想我大明太宗皇帝,五进草原横扫漠北,完成封狼居胥的壮举,这是何等威风,何等的耀眼。”
“陛下如今能有此雄心,大明王朝的将来,必然辉煌鼎盛,又何须要借他人之手延续?”
“待陛下以雷霆之势踏平草原,灭亡了那些反复无常的蛮夷蒙古人之后,大明的后世,也就不会再受北方蛮夷的侵害了。”
“那么在后世的世人,也必然会记得陛下所立下的丰功伟绩,被后世人,永世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