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魂穿祝英台之戏马虐梁 > 第588章 天要留人在道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梁山伯遂带着众人沿山路上山,走至快到山顶,眼前出现一座了古朴道观。

那道观的山门,斑驳坑洼,似是个古观的所在。

抬头再望,上面挂着一个破匾,上面斑驳存灰三个大字‘回首观’。

梁山伯不懂这匾的意思,心里只觉这匾像有千言万语最后存的三个字,颇有深意。

他正在琢磨着,长庆长海兄弟二人迈步上前叩门。

他们拍了两下,半晌,听观里有应答之声。

二人后退一步,就见山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的一个道士。

就见那道士长得身段修长,面目清秀微黑,双眉斜立,眼神俊逸,一身原麻色道袍,一眼就知是个修行多年的道人。

那道士见了门站着几个人,远处斜歪撂倒了数人,却见除了这些人,后面还有人在往这里来。

那道士一看门口乌泱泱一片的人,站在门槛内立眉的问道:“你们这些人来我这里做什么?”

长海长庆赶忙拱着手道:“这位道爷,我们要借这道观一用,想行个方便。”

那道士见这些人手里都拿着兵器,知道他们是打败的兵丁,不愿收他们。

便向他们道:“你们这些人,怕我这道观是装不下的,你们还是往别处去行方便吧,我这里不方便。”说罢就要关门。

梁山伯见了连忙上前道:“道长请留步。”

那道士见上来一位书生,样貌生得甚好,看着又像个读书人,便双手搭在门上,止步看他说什么。

梁山伯上前先行礼道:“晚生梁山伯这边有礼了。敢问天师尊姓大名。”说单手打个稽。

那道士见他识得礼数,还受了伤,便也向他打了稽。

回道:“小道名为‘无下’,是这道观的道士。你不要看我这道观虽破,可也是有来历的。

不是我不容你,只怕我这里装不下,这样多的人。”

梁山伯连忙摆手道:“道长不要误会,我们也是在这来暂歇。我的人都困顿的不行,不过是借着活火灶做些粥来吃。

他们也实在是走不动了。”

道士再看他身后那些人,早都支撑不住,歪在门门边,又疲又伤,还不如霜打的茄子呢,心中正在犹豫。

还未说话,山间天气突然大变。一片乌云恰飘到他们头顶,雷声轰隆隆一响,竟滴下雨滴来。

那雨滴刚下就不小,越来越大。无下道长见了这般光景,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后退一步拉开山门道:“不说了,不说了,你看这就是天意了,你们进来吧。”

梁山伯还不及谢他,赶忙带着人先进去了。

虽是有雨,道观中的样子还能看清。就见这道观虽破,却打扫了干净整齐。

正殿上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东西两个偏殿里都供着神像。

那道人顾不得那么多,先引着他们往后面的厢房去。

跟上来的人有的已经实在走不动了,便倒在廊下躺着,能走动的,还继续往前走。

那道士把梁山伯引到后面的草房那里,向他们道:“你们看吧,我们这里只有这几间草房,你们要住就住,不要糟蹋就好。”

梁山伯这半日也是强打精神,此刻见有歇脚的地方,心中一松,也有些支持不住。

拱着手要和那道士道谢,眼前一黑,差点摔倒。

长庆长海二人连忙扶着他没让他颓下,口中叫着:“大人,大人~”

那道士听他二人喊中的少年叫‘大人’,心中不知这人到底是谁。便想,他这样小的年纪如何做的了官。

便向他二人问道:“他这个年纪做的是什么官,你们为何叫他大人?”

长庆一面叫着大人,另一面长河向那道士解释道:“我家大人就是这乐同县的县令,大人为赶走驻扎乐同县的马家军,却敌不过他们。

才沦落此处。”

那道士听了,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先长叹一声,让他二人先把梁山伯扶进了草屋内的竹榻上躺着。

他用手在梁山伯手腕上搭着,号了一号,说道:“他没有大事,只是身子本有弱证,加上有伤,疲惫加惊恐,肝火过旺。

肚里没食又添心火,喝再多水怕也是不解渴的。

你们先去给他熬些粥,我再给他两丸药,他吃罢歇一时也就好了。 ”

长庆和长海见这道士说的都对得上,方知这道士是个道医,连忙起身对着无下谢了又谢。

道士方才所说的这些话,榻上梁山伯也都听见了。此刻虽是睁开眼睛,却抬不起手,只向那道医点头道谢。

道士无下只向他摆手,便出门来。

却不想刚才这天还下着大雨,他出了草屋门,外面却是雨过天晴,彩虹悬空。

遇见这样的其事,无下望着太阳点了点头,心中暗想:“这样大雨还不过一顿饭的东西,可不是就是天意。

这雨分明就是为了让他们进我这道观。只是不知让他们进我这道观又应在什么地方。”

他是个修道之人,知天意不可违,便留梁山伯一众人在这‘回首观’养伤整顿。

给那些伤兵采药医治,自己留心着到底有何奇事。

他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顿时想到旁边那黄猴山章道全师兄,便找人送了口信叫他也过来帮自己。

张道全没来之前,只想着帮无下救人。

到了此处见了梁山伯,自然是比往日更熟识一些,看病熬药,更尽心尽力。

梁山伯所带的这些人本就是乐同县人,到此处败北不散的,都是心内有志保卫乐同的人,亦或是认定梁山伯的人。

在道观盘桓整顿三日就有人说下山和马家再战,自然有人说再找援兵,齐心合力和马家再战。

梁山伯养了两三日,也自觉清爽好多。

西河和正冬二人这日端着米粥过来。向他说外面的一些谈论。

西河道:“大人咱们带来的人,都在问咱们什么时候下山去。我们可还能再找些援兵过来么?”

正冬道:“小的不才,想黄猴山的祝首领我们还算相熟,他们就在旁边那座山,不如我们找她借些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