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沙滩上支起了篝火,不知是谁搬来了音响,音乐声在夜色中回荡。一位抱着吉他的年轻人走进火光里,他留着长长的头发,眼神温柔而忧郁。年轻人自弹自唱,歌声清澈而空灵,仿佛能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一曲唱罢,大家纷纷鼓掌,有人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年轻人微微一笑:“我叫林风,是个流浪歌手,走到哪儿唱到哪儿。”汪华被他的歌声吸引,主动和他攀谈起来。林风说,他从小就热爱音乐,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背着吉他踏上了流浪之旅。“音乐就是我的家,”他说,“每一首歌,都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告白。”汪华听着林风的故事,心中涌起一股羡慕。他想起自己曾经也有过梦想,只是在生活的重压下,渐渐忘记了那份热爱。林风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把吉他递给他:“来,试试?就算不会弹,也可以唱唱歌,把心里的话都喊出来!”在大家的鼓励下,汪华接过吉他。虽然他只会简单的和弦,但还是鼓起勇气唱了一首老歌。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所有的人都跟着一起唱,歌声与海浪声交织,在夜空中久久回荡。接下来的几天,汪华每天都有新的奇遇。他跟着阿浪挑战更大的浪,在周云的指导下尝试画画,还和林风一起在沙滩上写歌。他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听他们讲述各自的人生故事,也分享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一天,汪华在海边散步时,遇到了一位带着小孙女的老爷爷。小女孩在沙滩上捡贝壳,不小心摔倒了,汪华连忙跑过去扶起她。老爷爷感激地说:“谢谢你,年轻人。现在像你这么热心的人不多了。”原来,老爷爷的儿子儿媳工作忙,他带着孙女来海边度假。汪华便主动提出陪小女孩玩。他们一起堆沙堡、找螃蟹,小女孩银铃般的笑声让汪华仿佛回到了童年。临走时,小女孩把自己捡的最漂亮的贝壳送给了汪华:“大哥哥,这是给你的礼物,谢谢你陪我玩!”假期很快就要结束了。临走前的晚上,汪华和新认识的朋友们在沙滩上举办了一场告别派对。阿浪烤了新鲜的海鲜,周云带来了自己的画作送给大家,林风弹着吉他,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唱歌、聊天,诉说着不舍。“以后一定要常联系啊!”阿浪拍着汪华的肩膀说。周云把一幅画塞到他手里:“这是你的画像,留作纪念吧。希望你能记住,生活不止有工作,还有诗和远方。”林风则把一首新歌的乐谱送给了他:“这是我们一起写的歌,以后想我们了,就唱唱它。”汪华看着手中的礼物,眼眶湿润了。他从未想过,一次普通的度假,能让他遇到这么多有趣的人,收获这么多珍贵的回忆。第二天清晨,汪华拖着行李箱踏上了归途。回头望去,朝阳从海平面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他知道,这段春日海滨的奇遇,将永远留在他的记忆里,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说罢,带人扬长而去。面对威胁,李正风没有退缩。他暗中收集证据,走访了许多受害百姓,将王虎和赵德的罪行一一记录下来。同时,他写信向江南道观察使禀报此事,请求支援。然而,信件却如石沉大海,迟迟没有回音。原来,观察使早已被赵德收买,将李正风的信扣了下来。王虎得知李正风告状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伪造了一份李正风贪污受贿的证据,上报到州府。州府官员收了赵德的好处,不问青红皂白,便派人来抓李正风。在被带走的那一刻,李正风依然保持着镇定。他大声对围观的百姓说:“乡亲们,我李正风问心无愧,定会还大家一个公道!”百姓们纷纷落泪,跪地为他求情,但官兵们毫不理会,强行将他带走。李正风被关入大牢后,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他咬紧牙关,拒不认罪。与此同时,清河县的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联名上书,为李正风鸣冤。他们一路奔波,将万民书送到了京城,递到了唐玄宗手中。唐玄宗看到万民书后,十分重视,立即派御史台的官员前往清河县彻查此事。御史台官员来到清河县,避开当地官府,秘密走访调查,很快便掌握了王虎和赵德贪污腐败、强占民田的确凿证据。真相大白,王虎、赵德及其党羽被一网打尽。王虎被革职查办,打入死牢;赵德的家产被充公,用来补偿受害百姓;那些被收买的官员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李正风沉冤得雪,官复原职。回到清河县,百姓们夹道欢迎,纷纷送上自家的食物和美酒,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