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以至于人的理想总是很丰满,但现实多数时候却骨瘦如柴。
花国面临的所谓举世皆敌的局面从一开始便不存在。
毛子隔岸观火,汉斯想要借助这次战争完成对欧陆各国进一步的削弱,从一开始便是出工不出力。
两大强国实际上只是在等待下一次的全球利益划分而已。
按说随着各国陆续向花国宣战并往中东地区及印度洋、西太地区增派军力和舰队,欧陆联盟最为强大的汉斯应该是最先对花国出手的才对。
毕竟花国接手阿拉斯加后,汉斯在北美的领土直接与花国接壤,两国的边境部队脸贴脸,两国的西太舰队驻地相距还不到五百海里,伸伸手就能够的着,但汉斯却以盟军提供战前支持,还在与花国进行沟通阻止战争为由,称不能与花国轻启战端,北美汉斯部队一点动静都没有。
盟军的意见很大,可是汉斯说出力那是真出力。
画家将汉斯军方和民间近百分之七十的运力都用来帮盟国往前线运输兵员、装备和物资了,而且画家动用了汉斯在欧陆和土鸡的国家战略储备库,武器装备、作战物资、药品油料等等巨量物资几乎是以成本价提供给盟军,关键还没收盟友的现金,可谓是把带头大哥这个角色当到位了。
汉斯把大哥当到这种程度,盟友们实在是找不到继续指责画家。
在汉斯不惜血本的投入下,短短一个半月时间,便有超过三百五十万欧陆联军进入到西奈半岛和波斯高原,并牢牢将波斯湾控制在手中。
花国这边一边跟汉斯“沟通”,一边从中东撤回大部分兵力和基地,连刚刚立下大功的红海舰队都转港到了蒙巴萨,花国基本上算是放弃了整个红海和阿拉伯海控制权,将战线收缩到了国门前。
这种前期的防守型策略是花国高层一早就制定好的,为的就是利用吐火罗、中亚的崎岖地形来限制盟军的大规模机械化兵团。
张浩从一开始就反对这样保守的作战计划,按照他的想法和花国如今的军事力量和技术水平,中东的沙漠戈壁才是最佳的战场。
空地一体,立体作战,完全可以轻易平推掉盟军的所有主力部队。
但是他也能理解前辈大佬们的安排。
战争毕竟是政治的延伸,而非必须动用的暴力手段。
花国有的是战争之外的办法维护国家的利益,战争只是最后逼不得已的选择而已。
花国只是需要一场正面的交锋来震慑西方列强,将他们拽下王座即可,没必要押上家底去打一场可能会打断花国发展进程的无限战争。
花国虽然早已今非昔比,但底子就摆在那里,与其消耗在战争上,不如继续投入到建设当中。
前辈的目的很明确,这一仗,给花国打出一个稳固的外界环境即可。
再给花国二三十年时间补课,那时候将再也没有人能将花国逼到亡国灭种的地步了。
虽然前辈们在陆战上制定的计划很保守,但是在海战上,前辈们指定的计划却相当的激进。
海战的所有作战任务均由张浩负责,目的就一个,把欧陆各国海军打到未来二十年都没办法恢复的程度!
换句话说,张浩需要尽可能多的歼灭盟军海军的有生力量。
船好造,海军指挥官和技术兵种可不好培养。
当初花国有张浩这个超级外挂,也用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才将海军的人才体系建立起来呢!
欧陆各国要是损失大批的海军指挥官和技术兵种,他们可没有张浩这样的超级外挂,基本算是断代了,需要从头再来时,难度绝对是地狱级的。
这也表示,花国开始从一个纯粹的陆权国向海陆并进的方向转变。
没办法,谁让整个西太平洋都快成花国的内海了呢?
不加强海军的发展,澳洲、东南亚等地的托管区可就要飞了。
只是海战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张浩要是一开战便三下五除二的解决掉盟军的海军舰队,陆战就不用打了,欧陆联盟肯定立马从心。
他需要等待时机。
双方虽然从宣战起,在世界各地的摩擦就没断过,但除了歼灭意呆利红海舰队那一次,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双方在宣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在调整战线、调兵遣将。
直到七月二十六日,双方爆发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战役地点位于吐火罗托管区、土库曼与波斯交界的意库玛丘陵草原上。
双方投入超过三十五万兵力、一千两百六十辆坦克、两千三百余辆装甲车、四百六十门自行火炮和近一千五百架次的战机,争夺此地的交通要道,三国关。
这里是连接波斯、吐火罗和中亚托管区的咽喉要道,从这里直接可以进攻花国的北疆地区。
盟军也不傻,知道吐火罗就是个天然的陷阱,自然不会找死。
打北疆就简单多了,中亚平坦的草原上就有好几条直通北疆和西疆的通道,即便不从毛子借道也不妨碍威胁花国本土。
只要打进花国本土,盟军就有资本跟花国到谈判桌前解决问题。
所以盟军从进攻伊始,便投入了近三十万的兵力和大型重装作战集群,想要一举拿下东进的关键节点。
三国关的花国守军只有一个机械化步兵旅和一个装甲旅及一个炮兵旅,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轻装部队。
盟军认为只靠这点力量根本无法阻止他们的攻击,从一开战就打的很猛。
但是战役的结果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花国守军的地面部队实力是不强,但是空军实力强的的过分。
刚一开战,盟军的前线机场便被花国空军来了一次炸弹洗地,上百架战机还没起飞便成了地面烧烤,剩余的战机在开战后不到一小时便被全部击落。
紧接着,花国派出了上百架对地攻击机开始舔地,盟军的地方防空火力刚开火不到五分钟,便有大批的精确制导炸弹将他们的防空阵地炸飞。
失去防空火力保护,近八百辆坦克和上千辆装甲车便成了活靶子,轻易便被花国的对地攻击机开了罐头。
盟军被打的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时,花国炮兵加入战斗,射程高达四十余公里的152口径炮弹和155口径炮弹密集落下,给后方的盟军步兵造成了毁灭性的杀伤。
战争从一开始便与盟军高层想的不一样——双方无论从装备还是战术,完全就是在两个时代。
很不幸,盟军是那个落后者。
落后就要挨打,三国关之战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