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枫看着朱元璋,朱元璋也看着秦枫。
这对君臣,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成了大眼瞪小眼。
秦枫:这老朱真能听到我心声?
朱元璋:坏了,怕是被他察觉了……
“咳咳!”朱元璋掩饰似的咳嗽几声,知道这里人太多,有什么话都不方便说,便先顺着刚才的话头,继续说道:“你清晨赶到京城,一路辛苦了,今天大家也都累了,不妨先搁置讨论,以后慢慢再说。”
呃?!
本来心思各异的文武百官,集体陷入呆滞。
怎么回事?
不对呀!
刚才,明明看到皇帝已经有了不高兴的意思,直接点了秦枫的名字,接下来说不定就是雷霆震怒,把这个几乎站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国师,狠狠拉下神坛。
可是一转眼的功夫……不但没听到训斥,反而变成抚慰了?!
这戏法,是怎么变的?
不过,尽管大家心里都大惑不解,稀里糊涂的,但既然皇帝已经下了逐客令,谁还敢赖着不走?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众人纷纷告辞,甚至就连留在最后,似乎是想要说些什么的太子朱标,也被朱元璋以“朕累了,想要休息”为由,给撵了出去。
偌大的御书房内,就只剩下秦枫和朱元璋两个人。
【老朱他……】
秦枫才刚转过一个念头,就只见龙椅上端坐的朱元璋,忽然站起身来,平视着秦枫,神色微微复杂,略一犹豫,终于还是开口说道:“你刚才心里想的那个,关于帖木儿帝国对我大明用兵,具体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详细说一说?”
啊!
秦枫的表情顿时变得极为精彩。
好好好!
这是,演都不演了?
老朱!你这像话……
哎呀不好!
一念及此,秦枫已经意识到不妥,连忙请罪道:“陛下恕罪,微臣不是那个意思……”
与此同时,朱元璋听到的心声,前所未有地整齐划一。
【英明神武……英明神武……英明神武……】
别听!
听就是英明神武!
秦枫的疑惑,在今天,终于彻底得到了验证。
这位当今皇帝,大明太祖,朱元璋,竟然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能够听到自己心里浮现的那些念头。
换言之,朱元璋能听到他的心声!
夭寿啊!
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很早很早之前,他就可以听到了。
否则,可以解释一个皇帝之尊,竟然跑到淳化县,扮作一个瞎眼老爹,就为了在自己身边经常出没。
老朱……啊呸,是圣上!
圣上这是为了听我的心声,从中得到后世的一些先知经验,从而裨补缺漏,让治国的方向走在更正确的方位。
“秦枫。”
朱元璋听到心声一片混乱,也能从中感受到秦枫的惶恐,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不由得微微一笑,不无感慨地说道:“你们后世,不是把咱称作朱砍头么,莫非你现在还认为,自己的这颗脑袋,很不稳当?”
呃!
秦枫大窘,天知道他什么时候在心里说过朱砍头这个名号,欺君之罪,简直莫过于此。
“只可惜,你听不到咱的心声。”朱元璋看着神色慌乱的秦枫,继续说道:“这些年,你我君臣,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话,你虽然来自七百年后,并非这方时空的人士,但不论是做官还是为民,一心一意,都是为了我大明江山,这一点,咱当然看在眼里。”
“与这相比,你心里说的那些东西,难道咱还会计较么?”
“其实说起来,这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满朝大臣,表面上虽然对咱毕恭毕敬,但暗地里谁知道他们怎么想?”
“说不定,更加不堪,更加大逆不道,只不过咱听不到罢了,就算把锦衣卫派出去,也没法探听到那些城府深沉家伙的真正心声。”
“行啦,你也不用这个战战兢兢的样子,坐!咱们好好聊一聊。”
朱元璋吐露了这个最大的秘密,反而是一下子彻底放松下来,跟忐忑难安的秦枫,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这位形如老农的大明皇帝,今日没有上朝,只是穿了一身简单的衣袍,此刻随着日头渐渐高起,气温上升让人燥热,他竟是脱略行迹,将衣袍脱了扔到一边,在一张椅子上拍了拍,示意秦枫落座说话。
呼……
秦枫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止住内心的震骇。
要知道,既然心声都被偷听了去,这些年积累的欺君之罪,就算有十个朱镜媺当老婆,也绝对保不住性命。
但好像,老朱没有要秋后算账的意思。
我,还能抢救一下?
罢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这里是大明洪武年,现在所处的是大明皇宫,那么若是这个男人一声令下,自己也就算是交代了,只能老老实实回老家做个亿万富翁。
来吧!
话说开了,最坏的结果也已经预料到了,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深吸一口气,秦枫直接抗旨不遵,没有依言落座,而是整顿衣裳,对着一脸通透的朱元璋,郑重躬身,沉声说道:
“大明开国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晚辈穿梭时空而来,能够拜见陛下,三生有幸!”
唔?
听到这一串很长的名号,朱元璋神色微微愣怔,但随即也变得渐渐凝重起来。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他缓缓咀嚼着这复杂的名号,许久,轻轻叹息道:“这便是咱的……谥号?”
秦枫默然,以朱元璋的聪明,猜到这一点,毫不困难。
到头这一身,果然是难逃那一日。
朱元璋自嘲地一笑,便将生死大事轻轻抛开,将话题拉回来,再次问道:“帖木儿帝国的事情,在七百年后的另一个时空,真的发生了?”
“战况如何?当时迎战的是咱么?抑或是后世哪一个子孙?”
现在,心声的事情已经成了明牌。
所以,秦枫也不需要在心里嘀咕什么,既然这位大明太祖对此极为关注,那自然只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