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大营还有其他大门吗?”张定突然开口,让原本安静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张定为何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徐铭身后的一名士兵见状,连忙站出来回答道:“有,有,有!大王,明军那边还有一个稍小的后门。”他的声音有些急切,似乎生怕张定不满意。
这名士兵的本职工作就是侦探敌情,不仅要收集各种情报,还要在必要时执行刺杀任务。因此,对于明军大营的布局和情况,他自然是了如指掌。
“很好,给他一匹马。”张定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整个战场都能听到他的命令。
他扭过头,目光如炬地看着身后的人,这些人都是他的亲信和得力干将,他们普遍配备了一人几匹马,自然有多余的马匹可以提供给这个士兵。
张定转过头来,再次面对这个士兵,他的眼神犀利而威严,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关切。他用低沉的声音问道:“你还能动吧?”
士兵感受到了张定的注视,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单膝跪地,低头表示敬意。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回大王,属下愿意为大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这个士兵内心真实的想法。在遇到张定之前,他只是一个居无定所、四处流浪的流民,生命之火随时可能被无情的现实扑灭。
然而,张定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给了他一个崭新的生活,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的希望。
这个士兵深知自己的生命是张定给予的,他对张定充满了感激和忠诚。因此,当张定需要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张定的恩情。
“很好,如果咱们真的能在那里成功堵住明军,那你可真是立下了一桩大功啊!”张定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期待。
然而,此时此刻,他并没有足够的情报和时间来让他深思熟虑,只能凭借着最大的可能性去推测明军的动向。
“谢大王!”那名被张定称赞的士兵连忙躬身谢道。谁会不喜欢功劳呢?即使他对张定忠心耿耿,但也绝对不会介意自己能拥有更多的土地、财富和妻妾。
张定环顾了一下身后那些略显疲惫的重骑兵甲士们,心中不禁叹息一声。这些甲士们都是他的精锐部队,但连续的行军和战斗已经让他们有些吃不消了。
然而,时间紧迫,他无法给予他们更多的休息时间。
“带路吧。”张定深吸一口气,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他知道,每一刻的耽搁都可能导致错失良机。尽管他对甲士们的状况感到担忧,但他别无选择。
那名士兵迅速翻身上马,动作娴熟而利落。作为锦衣卫的精锐,他们对于骑马自然是驾轻就熟。在这个时代,骑马不仅是传递消息的重要方式,更是在紧急情况下逃命的有效手段。
“兄弟们,我知道大家都很累,但是敌人同样也不好受!此时此刻,就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候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关键时刻,谁能咬牙坚持下去,谁就能笑到最后!”
张定的声音在队伍中回荡,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所以,兄弟们,把你们的热血和勇气都拿出来吧!让我们一起冲,冲破敌人的防线,夺取最终的胜利!”
尽管张定并不想多说废话,但他深知此刻士气的重要性,于是他还是忍不住高声呐喊,希望这声呼喊能激励兄弟们坚持到底。
很快,在这名锦衣卫精锐的带领下,刚刚冲刺了一阵,仅稍稍歇歇片刻的重骑兵士兵和千余名近卫军步兵又重新出发了。
虽然张定内心焦急万分,但他深知不能盲目冲动。毕竟,大家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冲锋,体力消耗巨大,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整。
而且,队伍中还有一部分精锐步兵,他们的战斗力对于整个战局至关重要,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体力。
张定冷静地分析着局势,他考虑到即使明军真的决定从另一个门撤军,他们从七拐八绕的军营中撤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再加上刚刚开战的时间,实际上并没有过去太久。杨嗣昌作为一个人,做出判断也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
这意味着,明军可能还没有走远。更关键的是,张定并不认为杨嗣昌会带着士兵们跑步前进。
毕竟,在七拐八绕的军营里跑步对于士兵的体力是个极大的考验,而且晚上昏暗的光线对于数量众多的明军士兵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所以,尽管张定目前的行军速度并不算快,但只要能够保持这个速度稳步前进,他就有很大的机会追上明军的尾巴。
想通了这一点,张定心中便有了底,他决定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按照既定的速度继续前进。
相反,如果一味地追求速度,强行让士兵们快速冲锋,很可能会导致士兵们体力不支,甚至在半路上就被敌人击溃。这样一来,不仅无法追上明军,反而会让自己陷入绝境。
张定眼神闪烁,感受着吹到脸上的风。这风,是越吹越大了。
现在就看时间究竟站在谁那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