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乡亲们请起,本官只是牵线,还是林老板的香皂出挑,否则也不会卖到千里之外的京城。”

林大柱见村民跪地不起,率先起来去扶年长的族老,“大人说起来,赶紧起来。”

一圈下来,甄县令不得不感叹,“上林村这两年变化很大,你管理有方。”

林大柱不敢居功,他什么都没干。

“大人,小的不敢当。林家作坊需要长工,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一二人在作坊里干活赚钱,自然而然就有存银,有了银子,吃穿上便舍得花钱了。”

说起这个,林大柱与有荣焉。

“大人,林家的小满啊可是个能干的姑娘,香皂这东西吧让我们想那是想破天都想不出来,嘿嘿。”

林大柱越说越起劲,黑瘦的脸上精神奕奕,“关键是小姑娘不藏私啊,月季花能卖钱,她便把月季苗卖给村里。月季苗种在院前院后,又不用占田地,又好看又能还钱。”

“是啊是啊,小的家里如今也有三十多株月季了。”

“小的家里人多,有五十多株了。”

......

其余村民纷纷附和。

甄县令看下林大柱,笑道:\"村民和乐,怎么就不是你的功劳。\"

说完继续往村尾作坊走去,绕着村子走了一圈,最后来到林贵种棉花的田地。

棉秸秆晒干,大部分被林贵放在后院用来烧火,小半被他放在地里一把火烧成灰。林贵花了一日功夫把草木灰用铁耙翻到土下,如今地里什么都没种,空着。

“大人,就是这里。”

林贵见到庄稼地,话匣子打开了,“大人,前几日日头好,棉杆子两三日就晒干了,昨日一把火把杆子烧了,小的昨日才把灰翻到地下,草木灰能防虫能增肥力,好东西啊。”

甄县令五谷不勤,不耻下问道:“老伯,这块地空着,是留着明年继续种棉?”

林贵忙摇头,“大人,种棉得等到清明前后,过个几日,这里便能种上白菜萝卜,到了冬日能卖给酒楼能赚不少铜板。咱村里头不少人家种呢,白菜、萝卜卖不完能做酸白菜、酸萝卜,来年青黄不接时吃正好。”

跟在甄县令身后的林大柱附和:“大人,咱村里人都勤快,只要能卖钱,再苦再累都干。”

甄县令见上林村里里外外种的都是能卖钱的东西。

月季、萝卜白菜,如今又有高产的棉花,想必明年整个上林村都会种棉。

村里有林家的作坊在,村民有赚钱的机会,上林村想不富都难。

一个下镇里的穷山村还知道发奋图强,县衙却日日有富镇的镇守来哭穷。

一对比,上林村村民黑瘦的脸看着越发顺眼。

既然如此,明年便在上林村这一片做试验。

地里种棉花,便不能种水稻,既如此,便由县衙拿出一笔银子补贴种棉的村民。

四处逛的差不多,甄县令便与一行人回到林大柱家的堂屋。

遣散村民,只留下林大柱、林贵两家人和几个年长的族老。

林贵心里忐忑,前几日小满那一番话,他心里总是不得安宁,这一刻,是好是坏,就要尘埃落定。

“老伯,上林村种出高产棉花乃前所未有,本县打算明年让上林村附近几个村子都种棉花,届时还需老伯指点一二。”

林贵不敢不从,“不敢不敢。”

“老伯您放心,您出力,相应的银子少不了。”

林贵心里一定,有银子就行,老婆子不会叨叨他了。

还没高兴一会,又开始紧张起来,他一个大老粗,识不得多少字,让他教,能教好吗?

况且他种出高产棉花,自己都有点云里雾里。

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能种出高产棉花是老大一家的功劳,特别是孙女林小满,会不会是她是个大福之人,所以老天顺带着照看他一下?

这么一想,他更不敢独自揽下功劳,“大人,实不相瞒,小的能想到给棉花打顶,主要是受到月季掐顶芽的启发。地里的肥还是从我家老大家里挑了一半过来,怎么沤肥也是老大一家的功劳,小的实在不敢居功。”

甄县令看向林大江,在他身上停留一瞬,便把视线转到林小满身上。

庄娘子不止一次在他面前夸林小满。

腊肠、松花蛋、香皂,如今的棉花打顶,得有何等巧思才能想出这一桩桩奇事。

就连顾游,和林小满也有渊源。

小小的上林村,可谓“卧虎藏龙”。

林小满低着头,感受到一道凌厉的视线在她周遭打量,不需猜,便知道是谁。

这种上位者独有的威严,在场也只有一位。

不过林小满没什么好怕的,一来这个朝代没有从商不可科举的说法,她影响不了大哥。二来她没做什么作奸犯科之事,细细算来,和甄大人打交道不是一回两回,且不说人品好坏,至少不是那种为所欲为、指鹿为马之人。

棉花高产,对他来说是好事。

对上林村来说,更是好事。

“老伯不必谦虚,种棉花事大,届时本官会派人过来,其中涉及众多,还需拟个章程出来。”甄县令语气和善,却不容忍反驳,“只要能种出高产棉花,本县上报朝廷,也不会少了大家的功劳。”

有了这句话,林大柱和几位族老顿时一脸激动地望着林贵。

明年如果种出高产棉花,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整个村子都沾光啊!

上林村要发达了!

林大柱脑子里只剩下这个念头。

如此一来,他再看甄县令犹如看一尊大佛。

大佛得好好供着。

“大人,已到正午,您用了饭再议如何?”

林大柱早就让老大一家准备好饭菜,这不林大江夫妻手艺好,几个硬菜都是两人准备的。为了这,他们连镇上都没去。

甄县令也十分怀念上回在上林村吃到的菜品,听林大柱这么说,便顺水推舟点头,“让老伯破费了。”

堂屋里两张圆桌,其中一张临时从林大江家里搬来的,两张圆桌上摆着一样的菜色。

李桃花拿手的酸菜鱼、蔬菜肉丸子、爆汁小笼包,林小满准备的叫花鸡、红烧肉,还有林达夫妻准备的清炒时蔬、凉拌黄瓜,还有林家作坊自产的清蒸腊肠,正好八大碗,分量很足。

林大柱拿出了他珍藏的好酒,正要给甄县令满上,被甄县令笑着婉拒,“老伯,酒入愁肠易误事,还是莫喝为好。”

林大柱及时收手。

县令大人都不喝,他肯定喝不得。

又把酒坛子往旁边一放,不舍地看了好几眼。

被里正媳妇狠狠的刮了个眼刀子,才装作若无其事继续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