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农村孩子国庆假期逆反和放任自流,让他们每人都写国庆假期计划和总结,希望能够起到一点自我教育的作用。
八年级国庆学习计划(农村学生版)
一、计划总目标
国庆7天不“放羊”,既把学校作业扎实完成,补上数学、语文的薄弱点,又帮家里干些农活、家务,不跟爸妈拌嘴、不沉迷手机,每天过得有章法,开学能快速收心,还能明白“学习要主动,生活要懂事”的道理。
二、每日安排(贴合农村生活节奏)
10月1日:国庆当天,“学习+帮家+看庆典”
- 早上(7:30-8:30):
帮爸妈喂猪、扫院子,收拾好自家晒在院里的玉米;吃早饭时听爸妈说村里的事,不低头扒饭不搭话。
- 上午(9:00-11:30):
9:00-10:00 背语文课本里的《白杨礼赞》,重点记“白杨树象征意义”的段落,默写容易写错的词(比如“倔强”“婆娑”);
10:10-11:30 做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题,选3道跟“家里卖粮食算钱”“喂猪配饲料”相关的应用题,用生活里的例子理解解题思路。
- 下午(14:00-16:30):
陪爸妈看国庆庆典,听解说里讲的“农村变化”(比如新农合、乡村公路),记1句让自己有感触的话(比如“农村好起来,国家才更稳”);之后帮妈妈摘棉花或剥玉米,跟妈妈聊聊学校的事,不抱怨作业多。
- 晚上(19:30-20:30):
看20分钟课外书(比如《平凡的世界》里写农村生活的章节),摘抄1句关于“努力”的话;21:00前洗漱,不躲在屋里偷偷刷短视频。
10月2日-10月4日:集中补学+多干农活
- 早上(7:00-8:00):
早起跟爸爸去地里浇菜或摘豆角,体验“日出而作”,回来后自己洗袜子、整理房间,不让妈妈催。
- 上午(8:30-11:30):
8:30-9:30 学英语:背Unit2的单词(重点记“farm”“crop”“machine”等跟农村相关的词),用爸爸的旧手机(设成英文模式)认图标,练简单对话;
9:40-11:30 攻薄弱项:10月2日补数学“应用题找等量关系”,拿家里“卖鸡蛋得的钱买化肥”举例,自己编1道题做;10月3日补语文“记叙文写事”,写一段“帮奶奶收花生”的片段,注意写清楚“怎么收、累不累、奶奶说啥”;10月4日做道法作业,结合“孝亲敬长”知识点,写1件“帮爸妈干活的小事”,不用写太长,真实就行。
- 下午(14:30-17:00):
帮家里干重活:比如拉玉米、翻晒谷子,累了就歇10分钟,不喊苦不偷懒;跟爸爸学修农具(比如绑镰刀),听爸爸讲他年轻时上学的事,知道现在能安心读书不容易。
- 晚上(19:30-20:30):
整理当天的学习内容:数学错题用红笔标清楚“哪里错了”(比如“算错了化肥单价”),语文片段读给妈妈听,让妈妈提提意见;之后陪爸妈看会儿电视,不抢遥控器。
10月5日-10月6日:查漏补缺+学技能
- 早上(7:30-8:30):
帮妈妈做早饭(比如煮红薯粥、蒸馒头),学会后以后能自己做;吃完早饭收拾厨房,擦干净灶台和桌子。
- 上午(9:00-11:30):
9:00-10:30 自测:找数学、语文的基础卷各1张(自己计时做),做完后对照答案批改,错的题再做1遍,搞懂为止;
10:40-11:30 学实用技能:跟爷爷学认农作物(比如分辨小麦和大麦)、记节气常识(比如“寒露种麦正当时”),把学到的记在笔记本上,以后能帮家里干活用。
- 下午(14:30-16:30):
完成剩余作业:检查所有作业有没有漏的,比如英语手抄报、历史思维导图,认真做完,不敷衍;作业写完后,帮家里整理粮仓,把玉米、豆子分开放好,贴好标签。
- 晚上(19:30-20:30):
跟爸妈“复盘”假期:说说这几天干了多少活、学了多少东西,也听听爸妈觉得自己有哪些进步;之后收拾书包,把作业按科目放好,准备好开学用的文具。
10月7日:收心调整,准备开学
- 早上(8:00-9:00):
跟平时上学一样早起,整理自己的房间:叠好被子、摆好书桌,把脏衣服洗干净晾好,不拖沓。
- 上午(9:30-11:30):
预习新课:数学看《轴对称》第一课时,找家里的对称物品(比如剪刀、窗户)理解概念;语文读《背影》,提前查“蹒跚”“颓唐”等词的意思,标注不懂的地方;
11:00-11:30 写“假期小目标”:比如开学后每天按时交作业、少跟同学吵架、多帮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 下午(14:30-16:00):
帮家里做最后一件事:比如给菜园浇水、帮妈妈腌咸菜;之后放松一会儿,看看喜欢的课外书,不看太长时间手机。
- 晚上(19:00-20:30):
提前适应开学作息:20:30前洗漱,躺在床上想想明天开学要带的东西,不熬夜,保证开学有精神。
八年级国庆假期总结(农村学生版)
7天国庆假过得很快,没像以前那样“白天疯玩、晚上赶作业”,反而每天又干活又学习,累但心里踏实。翻着自己写的计划和记满的笔记本,再想想爸妈笑着说“孩子懂事了”的样子,我才明白:假期不是用来“放任”的,是用来“成长”的。
一、学习:不糊弄,才会有进步
以前放假,我总把作业拖到最后两天,抄答案、凑字数,开学后老师讲题我啥也不会。这次不一样,我按计划每天学一点,反而觉得不难了。
数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前我总不会列方程,这次用“家里卖玉米”的例子练:爸爸说1袋玉米卖120元,卖了8袋,又卖了5袋豆子,总共卖了1510元,让我算1袋豆子多少钱。我试着列方程“120x8 +5x=1510”,居然算对了!后来做课本上的应用题,我也能快速找到“等量关系”,10月5日自测时,数学基础卷只错了2道题,还是因为粗心算错数。这让我知道:学习不是“对着课本发呆”,把知识跟家里的事联系起来,就好懂多了。
语文我也有收获。之前写作文总没话说,这次写“帮奶奶收花生”的片段,我写了“奶奶的手裂了好多口子,却还攥着花生不放,说‘这都是粮食,不能丢’”,妈妈看了说“写得像真的一样”。背《白杨礼赞》时,我想起家里种的白杨树,大风刮的时候也不歪,突然懂了“白杨树象征坚强”的意思——原来语文不是“死记硬背”,是要懂里面的感情。
当然也有不足,比如英语单词还是记不住,有5个词听写时写错了;历史思维导图没画好,因为没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不过我已经把这些记在笔记本上,开学后每天早自习背10分钟单词,课间找历史老师问清楚变法的内容,下次一定能做好。
二、生活:帮家里,才懂爸妈的苦
以前我总觉得爸妈干活“很轻松”,放假就想玩手机,还跟妈妈吵架说“你们不懂我”。这次帮家里干活,我才知道自己多不懂事。
10月2日下午,我跟爸爸去拉玉米,三轮车陷在泥里,爸爸使劲推,脸憋得通红,我在后面帮着推,才走了几步就觉得胳膊酸。爸爸说:“这玉米要拉回家晒、剥壳,再卖了给你交学费、买资料,一点都不能浪费。”那天晚上,我帮爸爸捶背,爸爸说“孩子长大了”,我鼻子突然酸酸的——以前我总抱怨“学费贵”,却没想过这钱是爸妈用力气换的。
还有10月4日帮妈妈摘棉花,妈妈的手指被棉桃扎破了,却还笑着说“多摘点,能给你买件新外套”。我赶紧找创可贴给妈妈贴上,那天摘了两大袋棉花,虽然累,但看着妈妈的笑脸,我觉得比玩手机开心多了。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主动帮妈妈喂猪、扫院子,妈妈再也不用催我干活了——我终于明白:“懂事”不是“听爸妈的话”,是知道心疼他们,帮他们分担。
三、心里话:假期教会我的事
这个国庆假,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几道题”,而是知道了“该怎么过好每一天”。以前我总觉得“农村孩子读书没用”,不如早点打工,可这次跟爷爷聊天,爷爷说“他年轻时没机会读书,连农药说明书都看不懂,现在你能上学,要好好学,以后能帮村里做更多事”。
现在我想通了:好好学习不是“为了离开农村”,是为了以后能懂更多知识,帮家里种好地、帮村里解决问题;好好干活不是“被迫的”,是因为我是家里的一份子,要扛起自己的责任。开学后,我要坚持每天帮家里打电话,告诉爸妈“我在学校很好”;上课认真听,不睡觉、不捣乱,不让爸妈担心。
这个国庆假,就像一场“成长课”,让我从“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能帮家里的人”。以后不管是假期还是平时,我都要记住:只有不偷懒、不糊弄,才能让自己进步,让爸妈放心。